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316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有机废气源、反应塔、沉淀槽、营养液槽以及而二氧化碳收槽,所述反应塔分别与所述有机废气源、所述沉淀槽、所述营养液槽以及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槽相连通,所述反应塔包括上层塔和下层塔,上层塔内设置有第一填料层,下层塔内设置有第二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处理效果显著,不易造成塔内堵塞,且通过设置二氧化碳吸收槽的装置,使得排出的二氧化碳得到回收利用,避免形成二次污染。

An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organic waste gas source, a reaction tower, a sedimentation tank, a nutrient liquid tank and a carbon dioxide collecting tank. The reaction tower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organic waste gas source,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nutrient liquid tank and the carbon dioxide absorbing tank. The reaction tower comprises an upper tower and a lower tower, and the upper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ower The second packing layer is arranged in the lower tower. The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markable treatment effect and is not easy to cause blockage in the tower, and the discharged carbon dioxide is recycled and utilized through the device of setting the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tank to avoid secondary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越来越多,有些企业的环保投资力度不够,导致大量工业有机废气排放,工业有机废气排放,使得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并且损害了国民经济。因此,需要加大有机废气的处理力度。传统的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有:热破坏法、冷凝法、吸附法、电晕法、等离子分解法等,目前常用的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中,广泛应用活性炭吸附工艺。虽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显著,处理能力强,但是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要及时更换,一方面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都较高,另一方面更换下来的活性炭需要进行处置,否则也会污染环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然而,现有的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废气处理的设备大多为单层填料处理,容易造成填料区堵塞,使得塔内压降增加,影响处理效果,且目前的处理设备对于经过生物填料处理后的气体大多直接进行了排放,也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本技术提供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处理效果显著,不易造成塔内堵塞,且通过设置二氧化碳吸收槽的装置,使得排出的二氧化碳得到回收利用,避免形成二次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包括有机废气源、反应塔、沉淀槽、营养液槽以及而二氧化碳收槽,所述反应塔分别与所述有机废气源、所述沉淀槽、所述营养液槽以及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槽相连通;r>所述反应塔包括上层塔和下层塔,所述上层塔内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多孔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填料层上端的第一喷淋装置,所述第一喷淋装置通过一营养液输送管道连接所述营养液槽;所述下层塔内设置有第二填料层、第二多孔板以及第二喷淋装置,所述第二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的上端且同样通过营养液输送管道连接所述营养液槽;所述营养液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电泵,所述上层塔与所述下层塔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多孔板,所述第三多孔板的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第三多孔板的孔只设置于凸起部上,在所述第三多孔板的最下端处通过第一回流管连接所述沉淀槽;所述下层塔的最下端通过第二回流管连接所述沉淀槽;所述上层塔的上端开设一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排气管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有机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一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气端通过第一进气管连接所述有机废气源,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气端通过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下层塔的下端。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风机和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优选地,所述下层塔的下端设置有曝气板,所述曝气板的进气端与所述有机废气源连通。优选地,所述曝气板包括支架、曝气环、连通管以及曝气盘,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曝气环以及所述连通管之下,且支架的两端嵌入所述下层塔内,所述曝气环上设置所述爆气盘。优选地,所述曝气盘包括连接件、内盘盖以及外盘盖,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曝气环和外盘盖,所述内盘盖设置于所述外盘盖内部,所述内盘盖上形成有内喷口,所述外盘盖上形成有外喷口,所述外喷口的最外端斜向下延伸;所述外喷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气流自曝气环向外输送时导通。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槽内放置氢氧化钠溶液。优选地,所述沉淀槽与所述营养液槽通过第三回流管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沉淀槽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一排污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上下两层填料层的设置,有效改善单层填料在使用中容易造成填料压实堵塞,使得塔内压降增大的问题,从而提高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2、通过二氧化碳吸收槽的设置,使得排出的二氧化碳得到回收利用,避免形成二次污染;3、第三多孔板的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且只在凸起部处设置用于气体流通的孔,上层塔内第一填料层处理后形成的污泥等自动沉积在第三多孔板的最下端,进而通过第一回流管进入沉淀池,排污更加顺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曝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曝气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相应名称如下所示:1、有机废气源;2、风机;3、第一进气管;4、第一流量计;5、第二流量计;6、第二进气管;7、热交换器;8、第二回流管;9、排污阀;10、排污管;11、沉淀槽;12、第一回流管;13、曝气板;131、曝气环;132、支架;133、连通管;134、爆气盘;134a、连接件;134b、单向阀;134c、外喷口;134d、内喷口;134e、外盘盖、134f、内盘盖;14、第二多孔板;15、第二填料层;16、营养液槽;17、电泵;18、营养液输送管道;19、下层塔;20、第二喷淋装置;21、第三多孔板;22、第一多孔板;23、上层塔;24、第一填料层;25、第一喷淋装置;26、排气口;27、二氧化碳吸收槽;28、排气管;29、第三回流管。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见图1所示,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有机废气源1、反应塔、沉淀槽11、营养液槽16以及而二氧化碳收槽27,反应塔分别与有机废气源1、沉淀槽11、营养液槽16以及二氧化碳吸收槽27相连通;反应塔包括上层塔23和下层塔19,上层塔23内设置有第一填料层24、第一多孔板22以及设置于第一填料层24上端的第一喷淋装置25,第一喷淋装置25通过一营养液输送管道18连接营养液槽16;下层塔19内设置有第二填料层15、第二多孔板14以及第二喷淋装置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废气源(1)、反应塔、沉淀槽(11)、营养液槽(16)以及而二氧化碳吸收槽(27),所述反应塔分别与所述有机废气源(1)、所述沉淀槽(11)、所述营养液槽(16)以及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槽(27)相连通;/n所述反应塔包括上层塔(23)和下层塔(19),所述上层塔(23)内设置有第一填料层(24)、第一多孔板(22)以及设置于第一填料层(24)上端的第一喷淋装置(25),所述第一喷淋装置(25)通过一营养液输送管道(18)连接所述营养液槽(16);所述下层塔(19)内设置有第二填料层(15)、第二多孔板(14)以及第二喷淋装置(20),所述第二喷淋装置(20)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15)的上端且同样通过营养液输送管道(18)连接所述营养液槽(16);所述营养液输送管道(18)上设置一电泵(17),所述上层塔(23)与所述下层塔(19)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多孔板(21),所述第三多孔板(21)的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第三多孔板(21)的孔只设置于凸起部上,在所述第三多孔板(21)的最下端处通过第一回流管(12)连接所述沉淀槽(11);所述下层塔(19)的最下端通过第二回流管(8)连接所述沉淀槽(11);/n所述上层塔(23)的上端开设一排气口(26),所述排气口(26)通过排气管(28)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槽(27)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废气源(1)、反应塔、沉淀槽(11)、营养液槽(16)以及而二氧化碳吸收槽(27),所述反应塔分别与所述有机废气源(1)、所述沉淀槽(11)、所述营养液槽(16)以及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槽(27)相连通;
所述反应塔包括上层塔(23)和下层塔(19),所述上层塔(23)内设置有第一填料层(24)、第一多孔板(22)以及设置于第一填料层(24)上端的第一喷淋装置(25),所述第一喷淋装置(25)通过一营养液输送管道(18)连接所述营养液槽(16);所述下层塔(19)内设置有第二填料层(15)、第二多孔板(14)以及第二喷淋装置(20),所述第二喷淋装置(20)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15)的上端且同样通过营养液输送管道(18)连接所述营养液槽(16);所述营养液输送管道(18)上设置一电泵(17),所述上层塔(23)与所述下层塔(19)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多孔板(21),所述第三多孔板(21)的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第三多孔板(21)的孔只设置于凸起部上,在所述第三多孔板(21)的最下端处通过第一回流管(12)连接所述沉淀槽(11);所述下层塔(19)的最下端通过第二回流管(8)连接所述沉淀槽(11);
所述上层塔(23)的上端开设一排气口(26),所述排气口(26)通过排气管(28)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槽(27)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一热交换器(7),所述热交换器(7)的进气端通过第一进气管(3)连接所述有机废气源(1),所述热交换器(7)的出气端通过第二进气管(6)连接所述下层塔(19)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3)上设置有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李娟刘晓月刘羽翼胡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博惢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