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277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包括藤类植物种植盆,环形喷头和观景行廊;所述观赏水池呈环形池体结构设计,且观赏水池预挖于地面之下;所述观景平台通过底部的平台支撑柱支撑安装于观赏水池的内侧,且观景平台的外径离观赏水池的池边为两米左右;所述观景平台通过桥体结构与观赏水池的池边相连接。该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设有的藤类爬行架呈弧形笼式架体结构设计,且藤类爬行架的顶侧支撑固定于环形喷头底侧,该结构设计有利于辅助喷头支撑管道对环形喷头和降水喷头进行支撑,并且藤类爬行架的笼式结构设计更加有利于藤类植物的攀爬,从而有效增加该观景装置的观赏性能。

A landscape plant combination devic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ecolog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andscape plant combination devic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ecology, which includes a rattan plant planting basin, a circular nozzle and a viewing gallery; the viewing pool is designed as a circular pool structure, and the viewing pool is pre dug under the ground; the viewing platform is install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viewing pool through the platform support column at the bottom,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viewing platform The viewing platfo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ol edge of the viewing pool through the bridg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ecology, the rattan spider is designed as an arc cage structure, and the top side support of the rattan spider is fixed on the bottom side of the annular nozzle.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conducive to the auxiliary nozzle support pipe to support the annular nozzle and the downflow nozzle, and the cag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rattan spider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rattan plants So as to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viewing performance of the view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景观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中的景观装置在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观赏娱乐外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并且还能够给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层次感,并且景观还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城市形象,加强城市的影响力,所以各大城市都不遗余力的建设城市观赏性植物景观装置。基于上述,现有的植物景观组合装置设计虽具有多样化,但是观赏性仍略显不足,观赏方式略显单调;而且现有的景观装置缺少与自然相结合的美感;并且现有的景观装置不具备景观装置周围的空气净化作用,缺乏生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植物景观组合装置设计虽具有多样化,但是观赏性仍略显不足,观赏方式略显单调;而且现有的景观装置缺少与自然相结合的美感;并且现有的景观装置不具备景观装置周围的空气净化作用,缺乏生态性能的问题。本技术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其中,该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包括有观赏水池,藤类植物种植盆,射灯固定架,射灯,藤类爬行架,环形喷头,降水喷头,喷头支撑管道,观景平台,桥体结构,观景行廊,植物种植槽,平台支撑柱,吸水棉绳和水泵机组;所述观赏水池呈环形池体结构设计,且观赏水池预挖于地面之下;所述观景平台通过底部的平台支撑柱支撑安装于观赏水池的内侧,且观景平台的外径离观赏水池的池边为两米左右;所述观景平台通过桥体结构与观赏水池的池边相连接;所述观景平台的上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观景行廊结构;所述观景行廊之间的空地上均设置有植物种植槽;所述观赏水池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设置有喷头支撑管道;所述喷头支撑管道的顶侧设置有多处降水喷头;所述降水喷头的外围环形设置有一圈环形喷头结构;所述喷头支撑管道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有水泵机组,且水泵机组均与环形喷头和降水喷头管道相连通;所述观赏水池的外围还环形设置有六处藤类植物种植盆结构,且藤类植物种植盆内侧均固定设置有藤类爬行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藤类爬行架呈弧形笼式架体结构设计,且藤类爬行架的顶侧支撑固定于环形喷头底侧。进一步的,所述射灯固定架呈环形固定安装于桥体结构的底侧位置处,且射灯固定架的顶侧等距安装有射灯结构,并且射灯的安装位置与顶侧环形喷头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多处吸水棉绳,且吸水棉绳的底端均沉入池底。进一步的,所述降水喷头设置为十二组,且降水喷头位于观景平台的顶部,并且降水喷头与观景平台的高度落差为十米左右。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有的藤类爬行架呈弧形笼式架体结构设计,且藤类爬行架的顶侧支撑固定于环形喷头底侧,该结构设计有利于辅助喷头支撑管道对环形喷头和降水喷头进行支撑,并且藤类爬行架的笼式结构设计更加有利于藤类植物的攀爬,从而有效增加该观景装置的观赏性能。设有的射灯固定架呈环形固定安装于桥体结构的底侧位置处,且射灯固定架的顶侧等距安装有射灯结构,并且射灯的安装位置与顶侧环形喷头的位置相对应,该结构的设计有利于在夜间环形喷头喷水产生水幕过程中,设置的射灯对该水幕进行照射,从而改变该水幕的颜色,以便提高该景观装置的美观性。设有的植物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多处吸水棉绳,且吸水棉绳的底端均沉入池底,有利于配合植物种植槽内侧底部设置的吸水棉将池中的水分吸收上来,从而令植物能够通过自吸达到生态化生长,以便植物生命力更加的旺盛。设有的降水喷头设置为十二组,且降水喷头位于观景平台的顶部,并且降水喷头与观景平台的高度落差为十米左右,该结构设计使降水喷头喷出的水雾不但能够对底部植物种植槽内的植物表面进行清洗浇灌,还能够通过水雾将空气中的污染物颗粒带下,以便提高该景观装置周围的观赏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三维底部内侧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观赏水池;2、藤类植物种植盆;3、射灯固定架;4、射灯;5、藤类爬行架;6、环形喷头;7、降水喷头;8、喷头支撑管道;9、观景平台;10、桥体结构;11、观景行廊;12、植物种植槽;13、平台支撑柱;14、吸水棉绳;15、水泵机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包括有:观赏水池1,藤类植物种植盆2,射灯固定架3,射灯4,藤类爬行架5,环形喷头6,降水喷头7,喷头支撑管道8,观景平台9,桥体结构10,观景行廊11,植物种植槽12,平台支撑柱13,吸水棉绳14和水泵机组15;所述观赏水池1呈环形池体结构设计,且观赏水池1预挖于地面之下;所述观景平台9通过底部的平台支撑柱13支撑安装于观赏水池1的内侧,且观景平台9的外径离观赏水池1的池边为两米左右;所述观景平台9通过桥体结构10与观赏水池1的池边相连接;所述观景平台9的上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观景行廊11结构;所述观景行廊11之间的空地上均设置有植物种植槽12;所述观赏水池1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设置有喷头支撑管道8;所述喷头支撑管道8的顶侧设置有多处降水喷头7;所述降水喷头7的外围环形设置有一圈环形喷头6结构;所述喷头支撑管道8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有水泵机组15,且水泵机组15均与环形喷头6和降水喷头7管道相连通;所述观赏水池1的外围还环形设置有六处藤类植物种植盆2结构,且藤类植物种植盆2内侧均固定设置有藤类爬行架5结构。其中,所述藤类爬行架5呈弧形笼式架体结构设计,且藤类爬行架5的顶侧支撑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包括观赏水池(1),藤类植物种植盆(2),射灯固定架(3),射灯(4),藤类爬行架(5),环形喷头(6),降水喷头(7),喷头支撑管道(8),观景平台(9),桥体结构(10),观景行廊(11),植物种植槽(12),平台支撑柱(13),吸水棉绳(14)和水泵机组(15);所述观赏水池(1)呈环形池体结构设计,且观赏水池(1)预挖于地面之下;所述观景平台(9)通过底部的平台支撑柱(13)支撑安装于观赏水池(1)的内侧,且观景平台(9)的外径离观赏水池(1)的池边为两米左右;所述观景平台(9)通过桥体结构(10)与观赏水池(1)的池边相连接;所述观景平台(9)的上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观景行廊(11)结构;所述观景行廊(11)之间的空地上均设置有植物种植槽(12);所述观赏水池(1)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设置有喷头支撑管道(8);所述喷头支撑管道(8)的顶侧设置有多处降水喷头(7);所述降水喷头(7)的外围环形设置有一圈环形喷头(6)结构;所述喷头支撑管道(8)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有水泵机组(15),且水泵机组(15)均与环形喷头(6)和降水喷头(7)管道相连通;所述观赏水池(1)的外围还环形设置有六处藤类植物种植盆(2)结构,且藤类植物种植盆(2)内侧均固定设置有藤类爬行架(5)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包括观赏水池(1),藤类植物种植盆(2),射灯固定架(3),射灯(4),藤类爬行架(5),环形喷头(6),降水喷头(7),喷头支撑管道(8),观景平台(9),桥体结构(10),观景行廊(11),植物种植槽(12),平台支撑柱(13),吸水棉绳(14)和水泵机组(15);所述观赏水池(1)呈环形池体结构设计,且观赏水池(1)预挖于地面之下;所述观景平台(9)通过底部的平台支撑柱(13)支撑安装于观赏水池(1)的内侧,且观景平台(9)的外径离观赏水池(1)的池边为两米左右;所述观景平台(9)通过桥体结构(10)与观赏水池(1)的池边相连接;所述观景平台(9)的上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观景行廊(11)结构;所述观景行廊(11)之间的空地上均设置有植物种植槽(12);所述观赏水池(1)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设置有喷头支撑管道(8);所述喷头支撑管道(8)的顶侧设置有多处降水喷头(7);所述降水喷头(7)的外围环形设置有一圈环形喷头(6)结构;所述喷头支撑管道(8)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有水泵机组(15),且水泵机组(15)均与环形喷头(6)和降水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韬郭莉缘张磊孟李想郑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