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77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包括埋在土壤中的栽培管,所述栽培管底层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支撑管内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空腔,所述支撑管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每个所述活动杆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板,每个所述培养板内开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内填充有培养层,所述栽培管上端的侧壁上安装有保温大棚,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设有送料装置,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还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连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支撑管、培养板、输送管等设备的相互作用,将培养的土壤实现分层处理,从而可以培养更大面积的农作物,增加了空间利用率。

An underground tunnel type cultivation fie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nderground tunnel type cultivation field, which comprises a cultivation pipe buried in the soil, the center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layer of the cultivation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pipe, the support pipe is arranged as a cylinder, the suppor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arranged vertically, the outer wall of the support pipe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and each sliding groove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a movable rod Each movable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culture plates at equal intervals, each cultur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ulture tank filled with a culture layer, the side wall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cultur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preservation shed, one end of the support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devic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cavit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connecting tubes at equal intervals.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layered treatment of the cultivated soil by us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upport tube, the culture plate, the conveying tube and other equipment, so as to cultivate a larger area of crops and increase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
本技术涉及地下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
技术介绍
现代农业中,通常利用构建于地面上的温室进行作物栽培,以减少不同季节中外界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而且温室栽培可以栽培各种反季节的农作物。但是现在的温室培养具有一下几个不足;1、很多温室大棚都只是在地面表层的土壤培养,这样大大降低了空间利用率;2、温度的改变完全依靠温控仪器等电子设备,大大增加了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很多温室大棚都只是在地面表层的土壤培养,这样大大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同时,温度的改变完全依靠温控仪器等电子设备,大大增加了能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包括埋在土壤中的栽培管,所述栽培管底层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支撑管内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空腔,所述支撑管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每个所述活动杆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板,每个所述培养板内开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内填充有培养层,所述栽培管上端的侧壁上安装有保温大棚,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设有送料装置,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还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连通管,所述活动杆上等间距横向设有多个和第一连通管相匹配的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和培养槽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和第一连通管连通。优选的,所述栽培管由陶瓷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卡在空腔的底端,所述分流板内插设有多个输送管。优选的,所述第二连通管和第一连通管相对的一端分别粘接有圆环橡胶垫,两个所述圆环橡胶垫相互挤压。优选的,所述第二连通管靠近培养层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保温大棚呈透明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支撑管、培养板、输送管等设备的相互作用,将培养的土壤实现分层处理,从而可以培养更大面积的农作物,增加了空间利用率;2、同时利用冬季中,地下温度通常高于地表温度,夏季中,地下温度通常低于地表温度,这样的特性,在夏季时,能利用土壤中的低温,使得栽培管内空气温度降低,在冬季时则相反,故能使调节温度所需的能耗得以降低,不需要完全依靠控温仪器等电子设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的支撑管剖视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栽培管、2支撑管、3输送管、4保温大棚、5培养板、6分流板、7培养层、8活动杆、9第一连通管、10第二连通管、11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包括埋在土壤中的栽培管1,栽培管1由陶瓷材料制成,更加容易使得表层底下土壤温度的传播,栽培管1底层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管2,支撑管2呈圆柱体设置,支撑管2内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空腔,支撑管2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滑动槽,每个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8,每个活动杆8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板5,每个培养板5内开设有培养槽,培养槽内填充有培养层7。栽培管1上端的侧壁上安装有保温大棚4,保温大棚4呈透明设置,支撑管2的一端设有送料装置,送料装置包括分流板6,分流板6卡在空腔的底端,分流板6内插设有多个输送管3,空腔的侧壁上还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连通管9,活动杆8上等间距横向设有多个和第一连通管9相匹配的第二连通管10,第二连通管10靠近培养层7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11,可以防止培养层7内的土壤堵塞第二连通管10,第二连通管10的一端和培养槽连通,第二连通管10的另一端和第一连通管9连通,第二连通管10和第一连通管9相对的一端分别粘接有圆环橡胶垫,两个圆环橡胶垫相互挤压,两个圆环橡胶垫在相互挤压的时候增加了第一连通管9和第二连通管10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将栽培管1埋在土壤里,将活动杆8向上提起,然后将农作物种在培养层7上,在将活动杆8沿着滑动槽放下去,将需要的液体养料从分流板6中倒入,然后通过每个输送管3以及对应的第一连通管9、第二连通管10进入不同的培养板5上,然后被培养层7吸收,将养料供应给农作物,同时利用冬季中,地下温度通常高于地表温度,夏季中,地下温度通常低于地表温度,这样的特性,在夏季时,能利用土壤中的低温,使得栽培管1内空气温度降低,在冬季时则相反,故能使调节温度需的能耗得以降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包括埋在土壤中的栽培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管(1)底层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支撑管(2)内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空腔,所述支撑管(2)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8),每个所述活动杆(8)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板(5),每个所述培养板(5)内开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内填充有培养层(7),所述栽培管(1)上端的侧壁上安装有保温大棚(4),所述支撑管(2)的一端设有送料装置,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还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连通管(9),所述活动杆(8)上等间距横向设有多个和第一连通管(9)相匹配的第二连通管(10),所述第二连通管(10)的一端和培养槽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10)的另一端和第一连通管(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包括埋在土壤中的栽培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管(1)底层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支撑管(2)内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空腔,所述支撑管(2)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8),每个所述活动杆(8)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板(5),每个所述培养板(5)内开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内填充有培养层(7),所述栽培管(1)上端的侧壁上安装有保温大棚(4),所述支撑管(2)的一端设有送料装置,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还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连通管(9),所述活动杆(8)上等间距横向设有多个和第一连通管(9)相匹配的第二连通管(10),所述第二连通管(10)的一端和培养槽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10)的另一端和第一连通管(9)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鸿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东湖学院代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