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130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的新用途,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的新用途: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率先发现了纳米耦联的人参皂苷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的作用,在小鼠原位肝癌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和应用。

Application of nano particle coupling ginsenoside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 hepatoma drug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iomedica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the new use of nano particle coupling ginsenosid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ano particle coupling ginsenoside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 liver cancer drug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application of nano particle coupling ginsenoside: the application of nano particle coupling ginsenoside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 hepatoma drugs. Therefore, the invention is the first to discover that the nano coupling ginsenoside has the effect of significantly inhibiting liver cancer, which has been well verified and applied in the mouse in situ liver cancer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的新用途,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在美国,2017年发生了约29200例新的男性肝癌病例和估计11510例女性病例,其中29000例死于肝癌。更严重的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病率,我国发生了343,700例男性肝癌和122,300例女性肝癌。肝细胞癌的预后仍然很差,总的死亡率/发病率之比为0.95,原因是可切除性肝癌的诊断率较低(10-20%)。虽然肝移植(LT)被认为是治疗HCC最有效的方法,但器官短缺严重限制了LT的应用。即使在HCC中应用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总的预后仍不理想,早期和晚期肝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9个月和1-2个月。HCC的主要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是来自肿瘤本身,而是腹水、肝性脑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等慢性肝硬化引起的并发症。因此,肝癌的治疗策略除了杀灭肿瘤外,还应包括宿主免疫学的重建和机体代谢的调节。既能消除肿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所述抗肝癌药物显著延长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


3.纳米颗粒耦联人参皂苷用于制备抑制肝癌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刚陈新华宋玉军陈新梅余祖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