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断路器的漏电指示机构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96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的漏电指示机构及断路器。漏电指示机构包括:线圈管,其安装到断路器的壳体中,周围缠绕线圈,具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响应于线圈中的电流流动,动铁芯能够从初始位置朝向静铁芯移动;指示件,其安装到断路器的壳体中,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指示件的顶端与断路器的壳体表面平齐,当断路器中的漏电电流达到阈值时,电流流过线圈管,从而使动铁芯朝向静铁芯移动,这导致指示件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指示件的顶端超出断路器的壳体表面,从而指示出发生了漏电。

Leakage indicating mechanism and circuit breaker for circuit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eakage indicating mechanism and a circuit breaker for a circuit breaker. The leakage indicating mechanism includes: coil tube, which is installed in the shell of the circuit breaker, winding the coil around, having a moving core and a static core, which can move from the initial position to the static core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flow in the coil; indicator, which is installed in the shell of the circuit breaker, can move between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second position, and at the first position, the top of the indicator The end is flush with the shell surface of the circuit breaker. When the leakage current in the circuit breaker reaches the threshold value,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the coil tube, so that the moving iron core moves towards the static iron core, which causes the indicator to move to the second position. At this time, the top of the indicator exceeds the shell surface of the circuit breaker, thus indicating that leakage occu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断路器的漏电指示机构及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的漏电指示机构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有拼装式和一体式两种。拼装式断路器由于体积大,并且其漏电空气开关是单独的一极,因此,具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漏电指示机构。对于一体式断路器,目前磁脱扣功能和漏电脱扣功能集成在一个线圈管上,因此,故障指示不区分大电流、漏电、过载故障的指示。而且,目前一体式断路器没有漏电指示机构。本专利技术针对一体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漏电功能工作时,指示漏电故障,警示客户线路存在漏电,需要检查、维修线路漏电,设计了漏电故障指示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的漏电指示机构,所述漏电指示机构包括:线圈管,其安装到断路器的壳体中,周围缠绕线圈,具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响应于线圈中的电流流动,动铁芯能够从初始位置朝向静铁芯移动;指示件,其安装到断路器的壳体中,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指示件的顶端与断路器的壳体表面平齐,当断路器中的漏电电流达到阈值时,电流流过线圈管,从而使动铁芯朝向静铁芯移动,这导致指示件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指示件的顶端超出断路器的壳体表面,从而指示出发生了漏电。优选地,所述线圈管包括框架,框架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中,线圈管、动铁芯和静铁芯容纳在框架中。优选地,线圈管的动铁芯容纳在壳体内的凹槽中,响应于线圈管中的电流流动,动铁芯穿过壳体中的开口而在凹槽内移动。优选地,在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漏电指示机构工作结束之后使动铁芯复位到初始位置。优选地,指示件包括接合部分和指示部分,接合部分容纳在壳体中的另一凹槽中,其中,在指示件的第一位置,在动铁芯的初始位置,动铁芯阻挡指示件的接合部分,将指示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在指示件的第二位置,指示件的接合部分从另一凹槽移入容纳动铁芯的凹槽中,从而阻挡动铁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并且指示件的指示部分的顶端移动超出壳体表面,指示漏电。优选地,所述另一凹槽和所述凹槽连通,并且尺寸构造成允许指示件的接合部分在另一凹槽和凹槽之间往返移动。优选地,在所述指示件的接合部分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在指示件的第一位置,动铁芯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指示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当动铁芯朝向静铁芯移动而脱离对接合部分的阻挡时,指示件的接合部分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凹槽中,同时指示件的指示部件移动超出壳体表面,指示漏电。优选地,在指示件的第二位置,按压指示件的指示部分,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指示件移动到第一位置,此时,指示件的接合部分从凹槽移入另一凹槽,动铁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漏电指示机构。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优点和目的可以得到更好地理解。为了在附图中更好地显示各部件的关系,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漏电指示机构的原理图,其中,指示件处于第一位置。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漏电指示机构的原理图,其中,指示件处于第二位置。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漏电指示机构安装到断路器的示意图,其中,指示件处于第一位置。图4示出图3的漏电指示机构安装到断路器的局部放大图。图5示出沿动铁芯的中心轴线纵向截取的横截面。图6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漏电指示机构安装到断路器的示意图,其中,指示件处于第二位置。图7示出图6的漏电指示机构安装到断路器的局部放大图。图8示出沿动铁芯的中心轴线纵向截取的横截面。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术语“依次包括A、B、C等”仅指示所包括的部件A、B、C等的排列顺序,并不排除在A和B之间和/或B和C之间包括其它部件的可能性。第一”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并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写为“第二部件”等。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首先,参见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漏电指示机构的原理图。图1示出漏电指示机构未工作时的状态。线圈管1包括框架11和容纳在框架11中的动铁芯12、静铁芯13,动铁芯12和静铁芯1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4(在该实施例中为弹簧)。动铁芯容纳在断路器的壳体的凹槽2(如图5所示)内,能够在凹槽内朝向和远离静铁芯13移动。指示件3具有接合部分31和指示部分32,围绕接合部分31在接合部分31和断路器的壳体之间设置了第二弹性件33,接合部分31容纳在另一凹槽34(如图5所示)内,凹槽2和另一凹槽34连通,并且两个凹槽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接合部分能够在两个凹槽之间往返移动。如图1所示状态,动铁芯12克服第二弹性件33的弹性力阻挡指示件3的接合部分31,使指示件的指示部分32的顶端与断路器的壳体表面H平齐,此时指示件处于第一位置。当断路器中的漏电电流达到阈值时,电流流过线圈管,从而使动铁芯克服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力朝向静铁芯移动,当动铁芯脱离对指示件的接合部分31的阻挡之后,指示件在第二弹性件3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指示件的接合部分31从另一凹槽34向上移动到凹槽2内,指示部分32向上运动超出断路器的壳体表面,此时指示件处于第二位置,指示出发生了漏电,在该第二位置,接合部分31阻挡住动铁芯12,使得动铁芯12不能在第一弹性件14的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当解决了漏电问题之后,可以手动向下按压指示件3的指示部分32,使指示部分32与断路器的壳体表面平齐,同时接合部分31也从凹槽2向下移动到另一凹槽34内,脱离对动铁芯的阻挡。此时,动铁芯在第一弹性件14的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再次阻挡指示件的接合部分31,如先前所述,将指示件保持在第一位置。下面参考图3至图5来描述漏电指示机构未工作的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漏电指示机构的指示件3的指示部分32与断路器的壳体表面H平齐,接合部分31与动铁芯抵接,动铁芯克服第二弹性件33的弹性力阻挡接合部分31。图5示出沿动铁芯的中心轴线纵向截取的剖视图,在该剖视图中,未显示出指示件3的指示部分32。如图5所示,指示件3的接合部分31呈“T”形构造,但是应明白的是,接合部分的形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满足接合部分的任何即可。在图5的实施例中,接合部分31的顶端受到动铁芯2的底端的阻挡,使得接合部分保持在另一凹槽34内,而不会进入凹槽2内。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3设置在接合部分与壳体之间,用于将接合部分向上顶起,以使指示件到达第二位置。下面参考图6至图8来描述漏电指示机构工作之后的状态。如图6和图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断路器的漏电指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指示机构包括:/n线圈管,其安装到断路器的壳体中,周围缠绕线圈,具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响应于线圈中的电流流动,动铁芯能够从初始位置朝向静铁芯移动;/n指示件,其安装到断路器的壳体中,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指示件的顶端与断路器的壳体表面平齐,当断路器中的漏电电流达到阈值时,电流流过线圈管,从而使动铁芯朝向静铁芯移动,这导致指示件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指示件的顶端超出断路器的壳体表面,从而指示出发生了漏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断路器的漏电指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指示机构包括:
线圈管,其安装到断路器的壳体中,周围缠绕线圈,具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响应于线圈中的电流流动,动铁芯能够从初始位置朝向静铁芯移动;
指示件,其安装到断路器的壳体中,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指示件的顶端与断路器的壳体表面平齐,当断路器中的漏电电流达到阈值时,电流流过线圈管,从而使动铁芯朝向静铁芯移动,这导致指示件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指示件的顶端超出断路器的壳体表面,从而指示出发生了漏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指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管包括框架,框架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中,线圈管、动铁芯和静铁芯容纳在框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指示机构,其特征在于,线圈管的动铁芯容纳在壳体内的凹槽中,响应于线圈管中的电流流动,动铁芯穿过壳体中的开口而在凹槽内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指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漏电指示机构工作结束之后使动铁芯复位到初始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指示机构,其特征在于,指示件包括接合部分和指示部分,接合部分容纳在壳体中的另一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王宏亮S·田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