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880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互联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宏节点和散热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隔离板、箱体、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箱盖,所述隔离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的内腔,所述隔离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从左至右隔离成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的顶端,通过设置多个微节点,同时通过高速交换机实现与各微节点的通信交互,使得每个微节点均可分布运行基于K/V的分布式数据库,从而降低了对服务器的硬件需求,避免了目前分布式数据库的部署方式是依托传统X86服务器,其服务器价格高昂的问题。

A special device of high density distributed database based on micro node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field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 high-density distributed database special device based on micro nodes, including a shell component, a macro node and a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The shell component includes an isolation plate, a box body, a first installation cavity, a second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a box cover. The isolation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x body and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x body The off board isolates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x from left to right into the first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cavity. The box cover is detachabl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ox, and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box. By setting multiple micro nodes and realizing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with each micro node through high-speed switch, each micro node can ru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based on K / V, thereby reducing It reduces the hardware requirements of the server and avoids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deployment of distributed database relies on the traditional x86 server, which is expens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互联网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
技术介绍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常使用较小的计算机系统,每台计算机可单独放在一个地方,每台计算机中都可能有DBMS的一份完整拷贝副本,或者部分拷贝副本,并具有自己局部的数据库,位于不同地点的许多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的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大型数据库。目前分布式数据库的部署方式是依托传统X86服务器,在传统X86服务器上部署多个逻辑节点,底层存储采用K/V存储,数据分布按照Range进行分布,存在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的错配,其服务器需要专用的高功耗CPU、天生亲和SSD等高I/O能力硬件,导致其价格高昂,同时其服务器的高功耗产热硬件安装在1U/2U/4U等单位空间内,散热系统设计需要更多的空间来传递热量导致单位空间内的计算、存储能力受限,而且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问题目前分布式数据库的部署方式是依托传统X86服务器,服务器价格高昂,同时其服务器的高功耗产热硬件安装在1U/2U/4U等单位空间内,散热系统设计需要更多的空间来传递热量导致单位空间内的计算、存储能力受限,而且体积较大。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宏节点和散热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隔离板、箱体、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箱盖,所述隔离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的内腔,所述隔离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从左至右隔离成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的顶端;所述宏节点包括微节点、高速交换机和电源,所述微节点设置有多组,所述微节点包括硬盘、CPU、内存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所述硬盘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腔,所述CPU、内存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腔,所述CPU分别与所述硬盘、内存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电性连接,所述高速交换机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腔,所述电源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腔,所述交换机与所述高速互联网适配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微节点和高速交换机电性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主隔板、新风板、排风板、副隔板、散热风扇、新风口、排风风道、新风风道和排风口,所述主隔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腔,所述新风板和排风板均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主隔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新风板的表面均匀等间距开设后通孔,所述副隔板与所述新风板和排风板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新风板远离主隔板的一侧,所述硬盘设置于相邻两组所述副隔板之间,所述主隔板与所述新风板之间形成一体成型的新风风道,所述主隔板与所述排风板之间形成一体成型的排风风道,所述新风口和排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箱体的前后两侧壁,所述排风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新风口和排风口分别与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一一对应,所述排风板的内腔均匀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且与所述硬盘一一对应,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后侧壁开设有新风窗口,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后侧,所述新风窗口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隔离网,所述箱体的前侧壁固定安装有主散热风扇,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腔,所述主散热风扇与电源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新风口和排风口的内腔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离网。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CPU的核数不低于16,所述CPU为ARM64位处理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交换机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的通信接口均选用光口,其通信带宽不低于10GE。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隔离板和主隔板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微节点,同时通过高速交换机实现与各微节点的通信交互,使得每个微节点均可分布运行基于K/V的分布式数据库,其从而降低了对服务器的硬件需求,避免了目前分布式数据库的部署方式是依托传统X86服务器,其价格高昂的问题,同时设置主隔板、新风板、排风板和副隔板,并设置散热风扇,使每个微节点均有自身的散热循环系统,避免目前分布式数据库的部署方式是依托传统X86服务器,由于产热量大,散热系统设计需要更多的空间来传递热量,导致单位空间内的计算、存储能力受限,而且体积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新风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原理框图。图中:1-壳体组件、11-隔离板、12-箱体、13-第一安装腔、14-第二安装腔、15-箱盖、16-主散热风扇、17-新风窗口、171-隔离网、2-宏节点、21-微节点、211-硬盘、212-CPU、213-内存、214-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2-高速交换机、23-电源、3-散热组件、31-主隔板、32-新风板、321-通孔、33-排风板、34-副隔板、35-散热风扇、36-新风口、37-排风风道、38-新风风道、39-排风口、391-第一隔离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宏节点2和散热组件3,壳体组件1包括隔离板11、箱体12、第一安装腔13、第二安装腔14和箱盖15,隔离板11与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箱体12的内腔,隔离板11将箱体12的内腔从左至右隔离成第一安装腔13和第二安装腔14,箱盖15与箱体12可拆卸连接,且位于箱体12的顶端;宏节点2包括微节点21、高速交换机22和电源23,微节点21设置有多组,微节点21包括硬盘211、CPU212、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硬盘211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CPU212、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均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CPU212分别与硬盘211、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电性连接,高速交换机22与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安装腔13的内腔,电源23与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安装腔13的内腔,交换机22与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电性连接,电源23与微节点21和高速交换机22电性连接;散热组件3包括主隔板31、新风板32、排风板33、副隔板34、散热风扇35、新风口36、排风风道37、新风风道38和排风口39,主隔板31与箱体12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新风板32和排风板33均与箱体12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主隔板31的左右两侧,新风板32的表面均匀等间距开设后通孔321,副隔板34与新风板32和排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宏节点(2)和散热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隔离板(11)、箱体(12)、第一安装腔(13)、第二安装腔(14)和箱盖(15),所述隔离板(11)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12)的内腔,所述隔离板(11)将所述箱体(12)的内腔从左至右隔离成所述第一安装腔(13)和第二安装腔(14),所述箱盖(15)与所述箱体(12)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12)的顶端;/n所述宏节点(2)包括微节点(21)、高速交换机(22)和电源(23),所述微节点(21)设置有多组,所述微节点(21)包括硬盘(211)、CPU(212)、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所述硬盘(21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所述CPU(212)、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所述CPU(212)分别与所述硬盘(211)、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电性连接,所述高速交换机(22)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3)的内腔,所述电源(23)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3)的内腔,所述交换机(22)与所述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电性连接,所述电源(23)与所述微节点(21)和高速交换机(22)电性连接;/n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主隔板(31)、新风板(32)、排风板(33)、副隔板(34)、散热风扇(35)、新风口(36)、排风风道(37)、新风风道(38)和排风口(39),所述主隔板(31)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所述新风板(32)和排风板(33)均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主隔板(31)的左右两侧,所述新风板(32)的表面均匀等间距开设后通孔(321),所述副隔板(34)与所述新风板(32)和排风板(33)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新风板(32)远离主隔板(31)的一侧,所述硬盘(211)设置于相邻两组所述副隔板(34)之间,所述主隔板(31)与所述新风板(32)之间形成一体成型的新风风道(38),所述主隔板(31)与所述排风板(33)之间形成一体成型的排风风道(37),所述新风口(36)和排风口(39)分别开设于所述箱体(12)的前后两侧壁,所述排风口(3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35),所述新风口(36)和排风口(39)分别与新风风道(38)和排风风道(37)一一对应,所述排风板(33)的内腔均匀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35),且与所述硬盘(211)一一对应,所述散热风扇(35)与所述电源(23)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节点的高密度分布式数据库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宏节点(2)和散热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隔离板(11)、箱体(12)、第一安装腔(13)、第二安装腔(14)和箱盖(15),所述隔离板(11)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12)的内腔,所述隔离板(11)将所述箱体(12)的内腔从左至右隔离成所述第一安装腔(13)和第二安装腔(14),所述箱盖(15)与所述箱体(12)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12)的顶端;
所述宏节点(2)包括微节点(21)、高速交换机(22)和电源(23),所述微节点(21)设置有多组,所述微节点(21)包括硬盘(211)、CPU(212)、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所述硬盘(21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所述CPU(212)、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所述CPU(212)分别与所述硬盘(211)、内存(213)和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电性连接,所述高速交换机(22)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3)的内腔,所述电源(23)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3)的内腔,所述交换机(22)与所述高速互联网适配器(214)电性连接,所述电源(23)与所述微节点(21)和高速交换机(22)电性连接;
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主隔板(31)、新风板(32)、排风板(33)、副隔板(34)、散热风扇(35)、新风口(36)、排风风道(37)、新风风道(38)和排风口(39),所述主隔板(31)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4)的内腔,所述新风板(32)和排风板(33)均与所述箱体(12)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主隔板(31)的左右两侧,所述新风板(32)的表面均匀等间距开设后通孔(321),所述副隔板(34)与所述新风板(32)和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可可若器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