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54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包括油底壳连接管和阀体,油底壳连接管的外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油底壳螺纹连接的管螺纹,油底壳连接管的末端通过紧固螺母连接阀体;阀体包括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阀门壳体Ⅰ上设置有放油口,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均连接有推杆,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的连接处安装有隔膜,隔膜两侧安装有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连接推杆的另一端,推杆连接调节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油底壳螺栓相比,增加了线性控制阀门,不仅能够充当放油开关,同时也能控制放油过程中的机油流量,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机油取样及更换,能够很好的控制机油取样流量,更加准确的控制机油取样量。

An oil drain device for oil pa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pan drai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il pan connecting pipe and a valve body. The outer end face of the oil pan connect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ipe thread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oil pan thread, and the end of the oil pan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valve body through a fastening nut; the valve body comprises a valve shell I and a valve shell II, and the valve shell I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drain port, and the valve shell I and a valve shell Body II is connected with push rod. Diaphragm is installed at the connection of valve shell I and valve shell II. Diaphragm clip I and diaphragm clip II are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diaphragm. Diaphragm clip I and diaphragm clip II are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push rod. Push rod is connected with adjusting knob. Compared with the oil pan bolt, the utility model adds a linear control valve, which can not only act as the oil drain switch, but also control the oil flow in the oil drain process, complete the oil sampling and replacement more efficiently, control the oil sampling flow well and control the oil sampling amount more accur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
技术介绍
油底壳位于引擎下部,将曲轴箱密封作为贮油槽的外壳,作为曲轴箱的下半部,故又被称为下曲轴箱。其主要有三个作用:封闭曲轴箱,避免杂质进入曲轴箱内部;部分散热;防止润滑油被氧化。通常在油底壳的底部最低处装有放油螺栓,方便发动机保养时的机油更换。现有技术中,对于发动机机油的更换需要等待机体中的机油冷却至安全温度以下,通过拆卸油底壳螺栓来进行更换机油。实际操作时,等待机油冷却时间较长,油底壳螺栓被拆卸过程中会有少量机油顺着螺纹向外渗出,且油底壳螺栓被拆掉的瞬间,大量机油向外涌出,造成飞溅。对于润滑油测试试验而言,需要经常在测试中途进行机油取样,若直接通过油底壳螺栓进行放油取样,一方面机油的流量无法准确控制,容易造成机油的泄露滴洒,对试验台架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在做机油取样操作时,机油温度较高,若避让不及,飞溅的机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烫伤,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针对润滑油检测试验,需要一种更加高效、准确和安全的机油取样装置。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与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机油取样及更换。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包括油底壳连接管和阀体,其中:所述油底壳连接管的外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油底壳螺纹连接的管螺纹,油底壳连接管的末端通过紧固螺母连接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通过阀门壳体上的壳体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阀门壳体Ⅰ上设置有放油口,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均连接有推杆,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的连接处安装有隔膜,所述隔膜两侧安装有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所述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连接推杆的另一端,推杆连接调节旋钮。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螺母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紧固螺母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油底壳连接管与阀体末端设置有放油阀帽,放油阀帽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并安装有阀帽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隔膜上设置有隔膜固定孔,隔膜通过隔膜固定孔与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设置有隔膜夹片固定孔,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通过隔膜夹片固定孔和隔膜相连接。进一步地,推杆为丝杆,通过转动调节旋钮控制推杆的进退。进一步地,推杆的前端连接放油阀帽,推杆进退距离的大小控制放油阀帽的开度大小。进一步地,所述阀门壳体Ⅰ在放油阀帽与放油口之间设置有导油槽,当转动调节旋钮使放油阀帽开启时,机油从油底壳通过放油阀帽并通过导油槽从放油口流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与油底壳螺栓相比,增加了线性控制阀门,不仅能够充当放油开关,同时也能控制放油过程中的机油流量,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机油取样及更换;2、本技术取样装置带有控制旋钮,能够很好的控制机油取样流量,更加准确的控制机油取样量;3、本技术由于避免了油底壳螺栓的拆卸,保证了操作者的安全,减小了操作过程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上A-A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零件图。图7为本技术的零件安装图。其中:1-油底壳连接管,2-紧固螺母密封圈,3-紧固螺母,4-放油阀帽,5-阀帽密封圈,6-阀门壳体Ⅰ,7-放油口,8-隔膜夹片Ⅰ,9-隔膜,10-阀门壳体Ⅱ,11-推杆,12-调节旋钮,13-隔膜夹片Ⅱ,14-隔膜固定孔,15-隔膜夹片固定孔,16-导油槽,17-壳体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包括油底壳连接管1和阀体,其中油底壳连接管1的外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油底壳螺纹连接的管螺纹,油底壳连接管1的末端通过紧固螺母3连接阀体;阀体包括阀门壳体Ⅰ6和阀门壳体Ⅱ10,阀门壳体Ⅰ6和阀门壳体Ⅱ10通过阀门壳体上的壳体固定孔17固定连接,阀门壳体Ⅰ6上设置有放油口7,阀门壳体Ⅰ6和阀门壳体Ⅱ10均连接有推杆11,阀门壳体Ⅰ6和阀门壳体Ⅱ10的连接处安装有隔膜9,隔膜9两侧安装有隔膜夹片Ⅰ8和隔膜夹片Ⅱ13,隔膜夹片Ⅰ8和隔膜夹片Ⅱ13连接推杆11的另一端,推杆11连接调节旋钮12。在本实施例中,紧固螺母3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紧固螺母密封圈2,保证阀体与油底壳连接处1不会出现渗油及漏油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油底壳连接管1与阀体末端设置有放油阀帽4,放油阀帽4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并安装有阀帽密封圈5,在本实施例中,隔膜9上设置有隔膜固定孔14,隔膜9通过隔膜固定孔14与阀门壳体Ⅰ6和阀门壳体Ⅱ10相适配,隔膜9的作用是隔绝阀门壳体Ⅰ6中的机油,保证阀门壳体Ⅱ10中没有过多机油附着,提高称重精度。在本实施例中,隔膜夹片Ⅰ8和隔膜夹片Ⅱ13设置有隔膜夹片固定孔15,隔膜夹片Ⅰ8和隔膜夹片Ⅱ13通过隔膜夹片固定孔15和隔膜9相连接,用于保证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推杆11为丝杆,通过转动调节旋钮12控制推杆11的进退。在本实施例中,推杆11的前端连接放油阀帽4,推杆11进退距离的大小控制放油阀帽4的开度大小,通过控制放油阀帽4的开度大小来控制机油流量。在本实施例中,阀门壳体Ⅰ6在放油阀帽4与放油口7之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连接管和阀体,其中:/n所述油底壳连接管的外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油底壳螺纹连接的管螺纹,油底壳连接管的末端通过紧固螺母连接阀体;/n所述阀体包括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通过阀门壳体上的壳体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阀门壳体Ⅰ上设置有放油口,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均连接有推杆,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的连接处安装有隔膜,所述隔膜两侧安装有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所述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连接推杆的另一端,推杆连接调节旋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连接管和阀体,其中:
所述油底壳连接管的外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油底壳螺纹连接的管螺纹,油底壳连接管的末端通过紧固螺母连接阀体;
所述阀体包括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通过阀门壳体上的壳体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阀门壳体Ⅰ上设置有放油口,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均连接有推杆,所述阀门壳体Ⅰ和阀门壳体Ⅱ的连接处安装有隔膜,所述隔膜两侧安装有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所述隔膜夹片Ⅰ和隔膜夹片Ⅱ连接推杆的另一端,推杆连接调节旋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母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紧固螺母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连接管与阀体末端设置有放油阀帽,放油阀帽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并安装有阀帽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永恒钱超杨国良邓蛟李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