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022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包括用于运输未分类货物的第一传送带、设置于第一传送带运输末端处的分类装置以及设置于分类装置远离第一传送带一侧的收货装置,分类装置包括固定架、滑动连接于固定架内侧壁上的升降架、设置于固定架内底壁与升降架之间的根据货物质量驱动升降架升降的升降器以及设置于升降架上的用于驱动货物朝向收货装置移动的第二传送带;收货装置包括相对于固定架固定的收货架以及多个固定于收货架上且入口高度不同的收货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避免了人工分类,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

A logistics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gistics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distinguishing and classifying,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veyor belt for transporting unclassified goods, a classification device arranged at the transportation end of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and a receiving device arranged at the side where the classification device is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The classification device includes a fixed frame, a lifting frame which is slidably connect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xed frame, and a fixed frame The lifter between the inner bottom wall of the frame and the lifting frame drives the lifting of the lifting frame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of the goods and the second conveyor belt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frame for driving the goods to move towards the receiving device; the receiving device includes a receiving rack fixed relative to the fixed rack and a plurality of receiving lanes fixed on the receiving rack with different entrance height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nd effects: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new mechanical structure, avoids manual classification,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世界现代物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但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运作成本高的问题,很多物流货物的区分归类还需要人工分拣,极大地限制了物流运输的工作效率。此外,在现有的物流货物中,货物重量是一种重要的区分手段,不同重量的货物具有不同的运输成本,故而,根据货物重量分类货物是物流管理系统中重要的手段之一。为此,亟需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货物质量的不同而自动区分归类货物,避免了人工分类,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避免了人工分类,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包括用于运输未分类货物的第一传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运输末端处的分类装置以及设置于分类装置远离所述第一传送带一侧的收货装置,所述分类装置包括固定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内侧壁上的升降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内底壁与所述升降架之间的根据货物质量驱动升降架升降的升降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上的用于驱动货物朝向所述收货装置移动的第二传送带;所述收货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固定架固定的收货架以及多个固定于所述收货架上且入口高度不同的收货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同重量的货物间歇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时,第一传送带工作,使得不同重量的货物输送至分类装置上的升降架上,此时升降器工作,使得升降架升降至不同高度,然后第二传送带工作,使得不同重量的货物输送至不同高度的收货道上,从而实现了货物的分类,避免了人工分类,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器包括轴线竖直并与所述固定架内底壁固定的升降管、滑动安装于所述升降管内的升降块、竖直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与所述固定架内底壁之间的升降杆以及固定于所述升降块与所述固定架内底壁之间的升降弹簧;所述升降杆上端与所述升降架底面固定,其下端与所述升降块上表面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物输送至升降架上时,升降架上的重量增加,此时,升降弹簧压缩,升降架下移,使得升降块于升降管内滑动,直至升降弹簧与升降块平衡时,升降架停止,而当货物的重量不同时,升降弹簧的压缩量改变,使得升降架停止在不同收货道的入口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器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升降管内并与升降管内侧壁滑动连接的调节板以及端部穿过所述固定架底面并与之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端部与所述调节板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弹簧下端与所述调节板上表面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螺栓转动时,调节螺栓相对于固定架竖直移动,使得调节板竖直移动,此时升降弹簧变形,使得升降块以及升降杆竖直移动,从而调节了升降架的高度,使得不同重量的货物运输至升降架上的第二传送带上时,升降架移动,直至第二传送带与收货道靠近分类装置的一端对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管上端固定有与所述升降块共轴线的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内径小于所述升降块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管上固定有限位圈,且限位圈内径小于升降块的直径,阻碍了升降块脱离升降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架内侧壁上的主动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架内侧壁上的从动辊、套设于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运输带以及与所述升降架固定并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的传送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电机工作时,主动辊转动,带动运输带以及从动辊转动,从而使得输送至运输带上的货物移动至收货道入口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内侧壁开设有长度方向竖直的滑槽,所述升降架靠近所述滑槽的外侧壁固定有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的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架下降时,与升降架固定的滑块于滑槽内滑动,而滑槽的长度方向竖直,使得升降架的滑动方向竖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货道倾斜设置,且所述收货道靠近所述分类装置的一端高于其远离分类装置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货道靠近所述分类装置的一端高于其远离分类装置的一端,使得输送至收货道上的货物在重力作用下滑动至固定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货道设有多条,多条收货道竖直排列,且多条收货道的倾斜角度从上往下依次降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物流管理系统工作时,质量较轻的货物输送至高度较高的收货道上,而高度较高的收货道倾斜角度更大,防止质量较轻的货物在收货道上停止滑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不同重量的货物间歇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第一传送带工作,使得不同重量的货物输送至升降架上,此时升降器工作,使得升降架升降至不同高度,然后第二传送带工作,使得不同重量的货物输送至不同高度的收货道上,从而实现了货物的分类,避免了人工分类,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2.当货物的重量不同时,升降弹簧的压缩量改变,使得升降架停止在不同收货道的入口高度;3.调节螺栓转动,使得调节板竖直移动,此时升降弹簧变形,使得升降块以及升降杆竖直移动,从而调节了升降架的高度,使得不同重量的货物运输至升降架上的第二传送带上时,升降架移动,直至第二传送带与收货道靠近分类装置的一端对齐。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二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传送带;2、分类装置;21、固定架;211、支脚;212、滑槽;22、升降架;221、滑块;23、升降器;231、升降管;2311、限位圈;232、升降块;233、升降杆;234、升降弹簧;235、调节部;2351、调节螺栓;2352、调节板;24、第二传送带;241、主动辊;242、从动辊;243、运输带;244、传送电机;3、收货装置;31、收货架;311、支座;32、收货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包括第一传送带1、分类装置2以及收货装置3。第一传送带1为物流厂房常用的输送带,其长度方向水平,用于运输不同重量的货物。如图1、图2所示,分类装置2包括固定架21、升降架22、升降器23以及第二传送带24。固定架21为U形板状,其竖直截面呈U形,且其两端朝上设置。固定架21上设有支脚211,支脚211与固定架21底面固定,且支脚211设有四只,四只支脚211分别设置于固定架21底面四角处。升降架22同为U形板状,其两端朝上设置,升降架22设置于固定架21内,且升降架22的U形侧壁与固定架21的U形侧壁平行。结合图3所示,固定架21一侧内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用于运输未分类货物的第一传送带(1)、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运输末端处的分类装置(2)以及设置于分类装置(2)远离所述第一传送带(1)一侧的收货装置(3),所述分类装置(2)包括固定架(21)、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21)内侧壁上的升降架(22)、设置于所述固定架(21)内底壁与所述升降架(22)之间的根据货物质量驱动升降架(22)升降的升降器(23)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架(22)上的用于驱动货物朝向所述收货装置(3)移动的第二传送带(24);所述收货装置(3)包括相对于所述固定架(21)固定的收货架(31)以及多个固定于所述收货架(31)上且入口高度不同的收货道(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用于运输未分类货物的第一传送带(1)、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运输末端处的分类装置(2)以及设置于分类装置(2)远离所述第一传送带(1)一侧的收货装置(3),所述分类装置(2)包括固定架(21)、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21)内侧壁上的升降架(22)、设置于所述固定架(21)内底壁与所述升降架(22)之间的根据货物质量驱动升降架(22)升降的升降器(23)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架(22)上的用于驱动货物朝向所述收货装置(3)移动的第二传送带(24);所述收货装置(3)包括相对于所述固定架(21)固定的收货架(31)以及多个固定于所述收货架(31)上且入口高度不同的收货道(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升降器(23)包括轴线竖直并与所述固定架(21)内底壁固定的升降管(231)、滑动安装于所述升降管(231)内的升降块(232)、竖直设置于所述升降架(22)与所述固定架(21)内底壁之间的升降杆(233)以及固定于所述升降块(232)与所述固定架(21)内底壁之间的升降弹簧(234);所述升降杆(233)上端与所述升降架(22)底面固定,其下端与所述升降块(232)上表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区分归类的物流传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升降器(23)还包括调节部(235),所述调节部(235)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升降管(231)内并与升降管(231)内侧壁滑动连接的调节板(2352)以及端部穿过所述固定架(21)底面并与之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大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