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17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包括装置安装座与爪座,所述装置安装座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端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摇杆一,且装置安装座与摇杆一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一旋转轴,所述装置安装座的前端外表面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摇杆二,且装置安装座与摇杆二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二旋转轴,所述摇杆一的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杆一,且摇杆一与连杆一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三旋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基于鸟的腿部仿生设计,安装有本装置的固定翼无人机可在复杂地形下如屋顶,树枝进行栖息,便于固定翼无人机开展侦查、监视人物,大大延长了固定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A fixed wing UAV Habitat Based on bionic princip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xed wing UAV habitat device based on the bionic principle,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mounting base and a claw base. The front end outer surface of the device mounting base is movably installed with a rocker 1 close to one end, and the position between the device mounting base and the rocker 1 is movably install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front end outer surface of the device mounting base is movably installed with a position close to the other end A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movably installed between the device mounting base and the rocker 2, one end of the rocker 1 is movably install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1, and the position between the rocker 1 and the connecting rod 1 is movably installed with the third rotating shaft. Th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based on the bionic design of the legs of birds. The fixed wing UAV installed with the device can perch on the roof and branches in the complex terrain,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fixed wing UAV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people, and greatly extends the endurance of the fixed wing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
本技术涉及固定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具体为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固定翼无人机越来越多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侦察、监视、运输和航测领域,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短暂的悬停和栖息是必要的,但是无人机周围的复杂地形和环境影响了无人机的栖息成功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固定翼无人机栖息成功率低的不足,仿照鸟类动物的腿部骨骼,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大大提高无人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栖息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当无人机在复杂条件下准备栖息时,该装置可利用电动机械爪抓住着陆目标,同时利用自身连杆结构压缩气弹簧,吸收栖息着陆的冲击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包括装置安装座与爪座,所述装置安装座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端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摇杆一,且装置安装座与摇杆一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一旋转轴,所述装置安装座的前端外表面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摇杆二,且装置安装座与摇杆二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二旋转轴,所述摇杆一的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杆一,且摇杆一与连杆一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三旋转轴,所述摇杆二与连杆一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四旋转轴,且摇杆二的后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杆二,所述摇杆二的前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气弹簧,且摇杆二、连杆二与气弹簧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五旋转轴,所述连杆二的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杆三,且连杆二与连杆三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六旋转轴,所述连杆三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连杆一、气弹簧与连杆三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七旋转轴,所述连杆一的后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杆四,且连杆一与连杆四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八旋转轴,所述爪座与连杆四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九旋转轴,且爪座与支撑架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十旋转轴,所述爪座的前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电动机械爪。优选的,所述装置安装座与摇杆一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连杆一、气弹簧与连杆三的一端通过第七旋转轴叠放活动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电动机械爪的数量为一个,且电动机械爪中包含八个指尖。优选的,摇杆一与连杆一通过第三旋转轴转动连接,摇杆二与连杆一通过第四旋转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爪座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口,且爪座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充电口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动机械爪的的内部设置有舵机,蓄电池的输出端与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当无人机在复杂条件下准备栖息时,该装置可利用电动机械爪抓住着陆目标,同时利用自身连杆结构压缩气弹簧,吸收栖息着陆的冲击力,同时,提高了无人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可栖息性和栖息成功率,使得固定翼无人机在航测、侦察和监视任务中的应用得到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前方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一侧意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的下方示意图;图中:1、装置安装座;2、第一旋转轴;3、摇杆一;4、第三旋转轴;5、第四旋转轴;6、连杆四;7、第九旋转轴;8、电动机械爪;9、第十旋转轴;10、爪座;11、第七旋转轴;12、第八旋转轴;13、连杆三;14、第六旋转轴;15、气弹簧;16、连杆二;17、第五旋转轴;18、摇杆二;19、第二旋转轴;20、连杆一;21、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装置安装座1的侧面可固定在固定翼无人机机腹侧面上,装置安装座1与摇杆一3通过第一旋转轴2转动连接,装置安装座1与摇杆二18通过第二旋转轴19转动连接,摇杆一3与连杆一20通过第三旋转轴4转动连接,摇杆二18与连杆一20通过第四旋转轴5转动连接,摇杆二18与连杆二16通过第五旋转轴17转动连接,连杆二16与连杆三13通过第六旋转轴14转动连接,连杆一20与连杆三13通过第七旋转轴11转动连接,摇杆二18与气弹簧15通过第五旋转轴17转动连接,气弹簧15与连杆一20通过第七旋转轴11转动连接,连杆一20与连杆四6通过第八旋转轴12转动连接,连杆四6与爪座10通过第九旋转轴7转动连接,连杆四6与支撑架21用来支撑栖息装置,连杆三13与爪座10通过第十旋转轴9转动连接,爪座10上安放电动机械爪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使用前,通过充电口将爪座10内部型号为HK-25的蓄电池充满电,当无人机在复杂条件下准备栖息时,该装置可利用电动机械爪8抓住着陆目标,同时利用自身连杆结构压缩气弹簧15,吸收栖息着陆的冲击力,同时,提高了无人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可栖息性和栖息成功率,装置安装座1的侧面可固定在固定翼无人机机腹侧面上,装置安装座1与摇杆一3通过第一旋转轴2转动连接,装置安装座1与摇杆二18通过第二旋转轴19转动连接,摇杆一3与连杆一20通过第三旋转轴4转动连接,摇杆二18与连杆一20通过第四旋转轴5转动连接,摇杆二18与连杆二16通过第五旋转轴17转动连接,连杆二16与连杆三13通过第六旋转轴14转动连接,连杆一20与连杆三13通过第七旋转轴11转动连接,摇杆二18与气弹簧15通过第五旋转轴17转动连接,气弹簧15与连杆一20通过第七旋转轴11转动连接,连杆一20与连杆四6通过第八旋转轴12转动连接,连杆四6与支撑架21用来支撑栖息装置,连杆四6与爪座10通过第九旋转轴7转动连接,连杆三13与爪座10通过第十旋转轴9转动连接,爪座10上安放电动机械爪8,有效增加其自身的功能性,较为实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包括装置安装座(1)与爪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安装座(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端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摇杆一(3),且装置安装座(1)与摇杆一(3)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一旋转轴(2),所述装置安装座(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摇杆二(18),且装置安装座(1)与摇杆二(18)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二旋转轴(19),所述摇杆一(3)的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杆一(20),且摇杆一(3)与连杆一(20)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三旋转轴(4),所述摇杆二(18)与连杆一(20)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四旋转轴(5),且摇杆二(18)的后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杆二(16),所述摇杆二(18)的前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气弹簧(15),且摇杆二(18)、连杆二(16)与气弹簧(15)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五旋转轴(17),所述连杆二(16)的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杆三(13),且连杆二(16)与连杆三(13)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六旋转轴(14),所述连杆三(13)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支撑架(21),且支撑架(21)、连杆一(20)、气弹簧(15)与连杆三(13)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七旋转轴(11),所述连杆一(20)的后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杆四(6),且连杆一(20)与连杆四(6)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八旋转轴(12),所述爪座(10)与连杆四(6)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九旋转轴(7),且爪座(10)与支撑架(21)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十旋转轴(9),所述爪座(10)的前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电动机械爪(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固定翼无人机栖息装置,包括装置安装座(1)与爪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安装座(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端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摇杆一(3),且装置安装座(1)与摇杆一(3)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一旋转轴(2),所述装置安装座(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摇杆二(18),且装置安装座(1)与摇杆二(18)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二旋转轴(19),所述摇杆一(3)的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杆一(20),且摇杆一(3)与连杆一(20)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三旋转轴(4),所述摇杆二(18)与连杆一(20)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四旋转轴(5),且摇杆二(18)的后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杆二(16),所述摇杆二(18)的前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气弹簧(15),且摇杆二(18)、连杆二(16)与气弹簧(15)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五旋转轴(17),所述连杆二(16)的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杆三(13),且连杆二(16)与连杆三(13)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六旋转轴(14),所述连杆三(13)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支撑架(21),且支撑架(21)、连杆一(20)、气弹簧(15)与连杆三(13)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七旋转轴(11),所述连杆一(20)的后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杆四(6),且连杆一(20)与连杆四(6)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八旋转轴(12),所述爪座(10)与连杆四(6)之间的位置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康刘宏伟张淑琪高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