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02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其包括:台座、底模、侧模、第一端头板、第二端头板以及加固装置,所述底模固定设置在所述台座上,所述侧模为两块,且沿所述底模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模上,所述第一端头板与所述第二端头板沿所述底模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模上,且均与两块所述侧模抵接,所述第一端头板端面上开设有钢筋定位槽,所述底模、所述侧模、所述第一端头板和所述第二端头板围成容纳腔,所述加固装置用于加固所述侧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模、侧模第一端头板以及第二端头板围成容纳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拼装,浇筑后的预制柱表面观感符合要求。

A kind of formwork for making prefabricated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rchitecture, in particular to a template for making prefabricated columns, which comprises a pedestal, a bottom mold, a side mold, a first end plate, a second end plate and a reinforcing device. The bottom mold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pedestal, the side mold is two pieces, and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mold in parallel interval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ottom mold, and the first end plate The second end plate and the second end plate are arranged on the bottom mold at a parallel interval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bottom mold, and are all butted with two side molds. The end face of the first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bar positioning groove, the bottom mold, the side mold, the first end plate and the second end plate are enclosed into a holding cavity, and the reinforcing device is used for reinforcing the side mold. The utility model is surrounded by the bottom formwork, the first end plate of the side formwork and the second end plate to form the accommodation cavity,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to manufacture and assemble, and the surface appearance of the prefabricated column after pouring meets the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节省人力物力。对建筑使用的混凝土柱子,进行预制,然后再对预制柱进行装配使用便是其中的一例。现有预制柱制作技术中,拼装过程繁琐,且需要额外的钢筋定位装置对钢筋笼上的伸出一定长度的钢筋进行定位,从而增加了制作过程的工作量,浇筑后的预制柱表面观感不符合要求。因此,亟需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组装简单且能对钢筋进行直接定位,浇筑后的预制柱表面观感符合要求。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包括:台座、底模、侧模、第一端头板、第二端头板以及加固装置,所述底模固定设置在所述台座上,所述侧模为两块,且沿所述底模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模上,所述第一端头板与所述第二端头板沿所述底模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模上,且均与两块所述侧模抵接,所述第一端头板端面上开设有钢筋定位槽,所述底模、所述侧模、所述第一端头板和所述第二端头板围成容纳腔,所述加固装置用于加固所述侧模。优选地,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加固组件以及第二加固组件,所述第一加固组件用于夹紧所述侧模远离所述容纳腔一侧,所述第二加固组件用于限制两块所述侧模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台座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所述台座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背楞,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侧模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背楞沿高度方向分别贴靠在所述侧模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且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背楞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固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杆和横楞,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侧模远离所述容纳腔一侧垂直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横楞沿长度方向穿过所述第三连接杆分别贴靠在所述背楞远离所述侧模的一侧,且平行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台座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固组件沿所述台座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固组件的个数不多于所述连接孔的个数。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包括耳板座和第四连接杆,所述耳板座上设置有固定孔,两块所述耳板座分别相对平行固定设置在两块所述侧模的上端面上,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块所述耳板座上的所述固定孔与两块所述耳板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固组件沿所述侧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个。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头板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二端头板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键槽,所述第一键槽和所述第二键槽均向所述容纳腔内凸出。优选地,所述第一键槽和所述第二键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头板和所述第二端头板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沿所述第四连接杆的轴向在所述第四连接杆上设置有角铁,所述角铁的水平部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角铁的水平部相垂直的预埋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通过在第一端头板上开设有钢筋定位槽,可以直接对钢筋进行定位,通过设置加固装置对两个侧模进行了加固,提高了侧模的侧向承载力,保证了侧模的平度,从而保证加工出的预制柱侧面的平整度,使得浇筑后的预制柱表面观感符合要求,通过底模、侧模第一端头板以及第二端头板围成容纳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拼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的总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中第一端头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中第二端头板的示意图。图中:1-台座;2-侧模;3-第一端头板;4-第二端头板;5-第一连接杆;6-背楞;7-第二连接杆;8-钢筋定位槽;9-第一键槽;10-定位孔;11-第二键槽;12-横楞;13-第三连接杆;14-耳板座;15-第四连接杆;16-角铁;17-预埋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包括:台座1、底模、侧模2、第一端头板3、第二端头板4以及加固装置,底模固定设置在台座1上,侧模2为两块,且沿底模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底模上,第一端头板3与第二端头板4沿底模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底模上,且均与两块侧模2抵接,第一端头板3端面上开设有钢筋定位槽8,制造预制柱所用的钢筋通过钢筋定位槽8伸出,对钢筋完成定位;由底模、侧模2、第一端头板3和第二端头板4共同围成容纳腔,加固装置用于加固侧模2。通过设置加固装置对两个侧模2进行了加固,提高了侧模2的侧向承载力,保证了侧模2的平度,从而保证加工出的预制柱侧面的平整度,使得浇筑后的预制柱表面观感符合要求,通过底模、侧模2、第一端头板3以及第二端头板4共同围成制作预制柱的容纳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拼装。进一步地,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加固组件以及第二加固组件,第一加固组件用于夹紧侧模2远离容纳腔的一侧。具体地,在台座1沿其宽度方向贯穿台座1设置有连接孔,第一加固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7和背楞6,第一连接杆5穿设在连接孔中,第二连接杆7位于侧模2的上方,且与第一连接杆5相对平行设置,两个背楞6沿高度方向分别贴靠在侧模2远离容纳腔的一侧,且平行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7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背楞6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制作预制柱的过程中混凝土浆不会撑开模板,保证制作过程顺利进行。进一步地,连接孔沿台座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一加固组件沿台座1的长度方向相应设置多个,第一加固组件的个数不多于连接孔的个数。使两块侧模2得到充分地加固。为了进一步提升加固效果,第一加固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杆13和横楞12,第三连接杆13的一端与侧模2远离容纳腔一侧垂直固定连接,两根横楞12沿长度方向穿过所述第三连接杆13分别贴靠在背楞6远离侧模的一侧,且平行相对设置。利用横楞12来加固背楞6,进而提高了第一加固组件对侧模的侧向承载力。进一步地,第二加固组件包括耳板座14和第四连接杆15,耳板座14上设置有固定孔,两块耳板座14分别相对平行固定设置在两块侧模2的上端面上,第四连接杆1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块耳板座14上的固定孔与两块耳板座14连接。第二加固组件通过限制两块侧模2之间的距离实现对侧模的加固。更进一步地,第二加固组件沿侧模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个。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端头板3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键槽9,第二端头板4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键槽11,第一键槽9和第二键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台座(1)、底模、侧模(2)、第一端头板(3)、第二端头板(4)以及加固装置,所述底模固定设置在所述台座(1)上,所述侧模(2)为两块,且沿所述底模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模上,所述第一端头板(3)与所述第二端头板(4)沿所述底模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模上,且均与两块所述侧模(2)抵接,所述第一端头板(3)端面上开设有钢筋定位槽(8),所述底模、所述侧模(2)、所述第一端头板(3)和所述第二端头板(4)围成容纳腔,所述加固装置用于加固所述侧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台座(1)、底模、侧模(2)、第一端头板(3)、第二端头板(4)以及加固装置,所述底模固定设置在所述台座(1)上,所述侧模(2)为两块,且沿所述底模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模上,所述第一端头板(3)与所述第二端头板(4)沿所述底模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模上,且均与两块所述侧模(2)抵接,所述第一端头板(3)端面上开设有钢筋定位槽(8),所述底模、所述侧模(2)、所述第一端头板(3)和所述第二端头板(4)围成容纳腔,所述加固装置用于加固所述侧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加固组件以及第二加固组件,所述第一加固组件用于夹紧所述侧模(2)远离所述容纳腔一侧,所述第二加固组件用于限制两块所述侧模(2)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1)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所述台座(1)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7)和背楞(6),所述第一连接杆(5)穿设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杆(7)位于所述侧模(2)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5)相对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背楞(6)沿高度方向分别贴靠在所述侧模(2)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且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背楞(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杆(13)和横楞(12),所述第三连接杆(13)的一端与所述侧模(2)远离所述容纳腔一侧垂直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横楞(12)沿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黄德昌杨成荣杨金匡伟民帅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