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模组和加工定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93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夹模组和加工定位工装,其中,装夹模组用于装夹具有第一支板和两个从第一支板一端分别向两侧伸出之第二支板的T形工件,装夹模组包括托盘和与托盘可拆卸连接以用于将T形工件压紧于托盘上的压板,托盘与压板围合形成至少一个与T形工件适配以用于供T形工件固定夹设于两者之间的安装槽,安装槽具有敞开设置以用于对第二支板的端面进行加工的槽口,托盘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托盘以用于对第一支板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一过孔,压板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压板以用于对第一支板另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二过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夹模组通过转动装夹模组的位置,来分别加工T形工件的三侧,而无需将T形工件从装夹模组上拆下重新装夹。

Clamping module and processing positioning too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lamping module and a processing positioning tooling, wherein, the clamping module is used for clamping T-shaped workpieces with a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two second support plates extending from on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to two sides respectively, the clamping module includes a tray and a pressing plate which can be detachabl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ray to compress the T-shaped workpieces on the tray, and the tray and the pressing plate are enclosed to form at least one T-shaped workpiece The workpiece is adapted to a mounting groove for fixing and clamping the T-shaped workpiece between the two. The mounting groove has a groove opening for processing the end face of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 The tra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through holes for processing one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The press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pressing plates for processing the other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Hole. The clamping module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cesses three sides of the T-shaped workpiece respectively by rota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clamping module, without removing the T-shaped workpiece from the clamping module and re cl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夹模组和加工定位工装
本技术涉及加工定位工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夹模组和加工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产品飞速发展,对散热器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如何提高散热器的加工效率、提高品质要求,缩短生产周期显得尤为重要,小型散热器的三面均需要加工,若每面加工之间都装夹一次,则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夹模组,可加工T形工件的三个面且无需将T形工件从装夹模组上拆下。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装夹模组,用于装夹具有第一支板和两个从所述第一支板一端分别向两侧伸出之第二支板的T形工件,所述装夹模组包括托盘和与所述托盘可拆卸连接以用于将所述T形工件压紧于所述托盘上的压板,所述托盘与所述压板围合形成至少一个与所述T形工件适配以用于供所述T形工件固定夹设于两者之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敞开设置以用于对所述第二支板的端面进行加工的槽口,所述托盘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托盘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板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一过孔,所述压板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压板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板另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二过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包括开设于所述托盘之朝向所述压板的壁面上以用于供一个所述第二支板卡入定位的第一容置槽、开设于所述压板之朝向所述托盘的壁面上以用于供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板卡入定位的第二容置槽和由所述托盘与所述压板间隔形成以用于供所述第一支板卡入定位的第三容置槽。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之朝向所述压板的壁面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支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压板之朝向所述托盘的壁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置槽。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压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装夹模组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紧固件。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之朝向所述托盘的壁面上凸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托盘之朝向所述压板的壁面上开设供所述第一定位销嵌设的第一定位孔。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过孔连成一排,所述托盘之背离所述压板的壁面上对应每个第二过孔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过孔的锥形槽,每个所述锥形槽的尺寸自所述第二过孔至所述托盘的外侧面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过孔连成一排,且多个所述第一过孔分成若干组,所述压板之背离所述托盘的壁面上对应每组所述第一过孔开设有沉槽。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工定位工装,包括:具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的底板、3个如上所述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上的装夹模组、用于将所述装夹模组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固定件,每个所述装夹模组的两端均设有一个所述固定件。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装夹模组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气缸、支点件和摆动件,所述气缸的输出轴朝上设置,所述支点件设于所述气缸的上侧上,所述摆动件一端和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中部与所述支点件转动连接、另一端压于所述装夹模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侧板和多个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的垫板,所述侧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且均与所述托盘适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托盘与压板间隔相对设置以形成供至少一个T形工件固定夹设于两者之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敞开设置以用于对所述第二支板的端面进行加工的槽口,在托盘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托盘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板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一过孔,在压板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压板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板另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二过孔,使得通过转动装夹模组的位置,来分别加工T形工件的三侧,而无需将T形工件从装夹模组上拆下重新装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工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T形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托盘之朝向压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压板的一个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压板的另一个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底板、侧板和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6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加工定位工装;10、T形工件;101、第一支板;102、第二支板;1、底板;2、装夹模组;20、容置槽;200、第三容置槽;21、托盘;201、第一过孔;203、锥形槽;205、第一容置槽;207、限位槽;208、第一定位孔;209、第一固定孔;22、压板;221、第一定位销;222、紧固件;202、第二过孔;204、沉槽;206、第二容置槽;210、第二固定孔;3、固定件;31、气缸;311、输出轴;32、支点件;33、摆动件;4、侧板;401、第一卡槽;402、第二卡槽;403、第三卡槽;41、第二定位销;5、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夹模组2,请参照图1,用于装夹具有第一支板101和两个从所述第一支板101一端分别向两侧伸出之第二支板102的T形工件10,所述装夹模组2包括托盘21和与所述托盘21可拆卸连接以用于将T形工件10压紧于托盘21上的压板22,所述托盘21与所述压板22围合形成至少一个与T形工件10适配以用于以形成供所述T形工件10固定夹设于两者之间的安装槽,安装槽20具有敞开设置以用于对第二支板102的端面进行加工的槽口,所述托盘2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托盘21以用于对第一支板101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一过孔201,所述压板22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压板22以用于对第一支板101另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二过孔202。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模组2进行装夹T形工件10,通过旋转装夹模组2可实现在第一支板101的两侧加工孔,在第二支板102的端面加工倒角的操作。具体地,T形工件10固定夹于托盘21和压板22之间,钻孔工具穿过第一过孔201对第一支板101一侧进行钻孔,钻孔工具穿过第二过孔202对第一支板101另一侧进行钻孔,倒角工具在安装槽的一侧对第二支板102进行倒角,通过转动装夹模组2的位置,来分别加工T形工件10的三侧,而无需将T形工件10从装夹模组2上拆下重新装夹。优选地,请参照图3和图5,安装槽20包括开设于所述托盘21之朝向压板22的壁面上以用于供一个所述第二支板102卡入定位的第一容置槽205、开设于所述压板22之朝向托盘21的壁面上以用于另一个供所述第二支板102卡入定位的第二容置槽206和由托盘21与压板22间隔形成以用于供第一支板卡入定位的第三容置槽200。第二支板102一侧嵌设于第一容置槽205内,第二支板102另一侧嵌设于第二容置槽206内,使得T形工件10在托盘21和压板22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优选地,请参照图3,所述托盘21之朝向压板的壁面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夹模组,用于装夹具有第一支板和两个从所述第一支板一端分别向两侧伸出之第二支板的T形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模组包括托盘和与所述托盘可拆卸连接以用于将所述T形工件压紧于所述托盘上的压板,所述托盘与所述压板围合形成至少一个与所述T形工件适配以用于供所述T形工件固定夹设于两者之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敞开设置以用于对所述第二支板的端面进行加工的槽口,所述托盘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托盘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板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一过孔,所述压板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压板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板另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二过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模组,用于装夹具有第一支板和两个从所述第一支板一端分别向两侧伸出之第二支板的T形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模组包括托盘和与所述托盘可拆卸连接以用于将所述T形工件压紧于所述托盘上的压板,所述托盘与所述压板围合形成至少一个与所述T形工件适配以用于供所述T形工件固定夹设于两者之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敞开设置以用于对所述第二支板的端面进行加工的槽口,所述托盘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托盘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板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一过孔,所述压板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压板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板另一侧进行加工的第二过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开设于所述托盘之朝向所述压板的壁面上以用于供一个所述第二支板卡入定位的第一容置槽、开设于所述压板之朝向所述托盘的壁面上以用于供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板卡入定位的第二容置槽和由所述托盘与所述压板间隔形成以用于供所述第一支板卡入定位的第三容置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之朝向所述压板的壁面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支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压板之朝向所述托盘的壁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置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压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装夹模组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紧固件。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之朝向所述托盘的壁面上凸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亮黄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