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表带及手表和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501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表带,包括表带本体,所述表带本体上设有光致变色区,所述光致变色区由光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或由光致变色纤维与非光致变色纤维混编而成,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特定辐射强度时感应变色。该编织表带可以测量紫外线强度,在不同辐射强度紫外光照下表带整体或局部可以呈现不同色彩或图案,从而使用户能够对紫外光辐射强度获得直观感知,同时能丰富用户的视觉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编织表带的手表或手环。

A woven watch band, watch and bracelet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oven watch belt, which includes a watch belt body, the watch bel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hotochromic region, the photochromic region is woven from photochromic fiber or mixed with photochromic fiber and non photochromic fiber, and the photochromic region senses color change when the ultraviolet light reaches a specific radiation intensity. The woven watch band can measure the UV intensity. Under different UV radiation intensities, the whole or part of the watch band can present different colors or patterns, so that users can get an intuitive perception of the UV radiation intensity and enrich the user's visual experien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watch or bracelet including the woven watch 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表带及手表和手环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穿戴类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织表带及手表和手环。
技术介绍
智能穿戴产品不仅是腕上饰品,还具有贴身佩戴,可随时检测身体健康情况等诸多功能,现已成为时尚和运动健康的载体,受到越来越多热爱时尚、崇尚运动、向往健康生活人士的关注。其中,具有紫外线强度检测功能的穿戴产品,通常都是在主板上内置紫外感应芯片来实现紫外线强度的监控,然而紫外线感应芯片体积较大,会占用有限单板空间和电池空间,牺牲外观竞争力,工作中也会增加电量消耗,导致穿戴产品续航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表带,该编织表带可以测量紫外线强度,在不同辐射强度紫外光照下表带整体或局部可以呈现不同色彩或图案,从而使用户能够对紫外光辐射强度获得直观感知,解决现有具有紫外线强度检测功能的穿戴产品需在主板上内置紫外感应芯片导致产品续航能力降低的问题。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编织表带,包括表带本体,所述表带本体上设有光致变色区,所述光致变色区由光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或由光致变色纤维与非光致变色纤维混编而成,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特定辐射强度时感应变色。本技术中,当紫外光照在第一辐射强度以下时,所述光致变色区呈现第一颜色,而当紫外光照达到所述第一辐射强度时,所述光致变色区由第一颜色变成第二颜色,且随紫外光照辐射强度的增大,所述光致变色区保持所述第二颜色,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未受到紫外光照辐射时具有的本色一致。本技术中,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一辐射强度时由第一颜色变成第二颜色,且随紫外光照辐射强度的增大,所述第二颜色逐渐加深,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未受到紫外光照辐射时具有的本色一致。本技术中,所述光致变色区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多个子区域被设置成在紫外光照分别达到不同特定辐射强度时变色,所述多个子区域至少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一辐射强度时变色,所述第二子区域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二辐射强度时变色。本技术中,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不同特定辐射强度时变成不同颜色。本技术中,所述不同特定辐射强度至少包括第一辐射强度和第二辐射强度,当紫外光照在所述第一辐射强度以下时,所述光致变色区呈现第一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未受到紫外光照辐射时具有的本色一致,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一辐射强度时所述光致变色区由第一颜色变成第二颜色,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二辐射强度时所述光致变色区由第二颜色变成第三颜色。本技术中,所述表带本体上进一步设置比色区。本技术中,所述光致变色区设置成特殊符号、文字、数字、纹理或图案。本技术中,当所述光致变色区由光致变色纤维与非光致变色纤维混编而成时,所述表带本体包括底层和表层,所述表层为光致变色纤维层。本技术中,所述表带本体的底层为亲水纤维层。本技术中,所述表带本体的下表面进一步设置亲水层,所述亲水层与所述表带本体之间设置吸水颗粒。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编织表带,可以测量紫外线强度,在不同辐射强度紫外光照下表带整体或局部可以呈现不同色彩或图案,从而使用户能够对紫外光辐射强度获得直观感知,同时丰富了用户的视觉体验。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表或手环,手表或手环包括表盘和设置在所述表盘两侧的表带,所述表带包括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编织表带。本技术提供的手表和手环,以表带作为测试紫外线强度的功能载体,丰富了消费者体验,且节约了手表、手环主体空间,使手表、手环主体具备更持久的续航能力和更有竞争力的外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编织表带的示意图;图2-7为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编织表带的光致变色区的设置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编织表带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表带,包括表带本体10,所述表带本体10上设有光致变色区20,所述光致变色区20由光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或由光致变色纤维与非光致变色纤维混编而成,所述光致变色区20在紫外光照达到特定辐射强度时感应变色。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致变色区20设在表带本体10的整个上表面。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致变色区设在所述表带本体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当光致变色区覆盖局部区域时,所述局部区域的形状、大小不限,具体可设置成特殊符号、文字、logo或图案等。本技术中,所述表带本体10的上表面是指背离用户的一侧表面,下表面是指与用户接触的一侧表面。本技术中,所述光致变色区可以是仅包括一个子区域,即为一整体连续区域,整个光致变色区可为相同材质;所述光致变色区也可以是包括多个子区域,各子区域可为相同材质,也可为不同材质。本技术中,紫外光照辐射强度具体用紫外线指数0~15来表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当紫外光照在第一辐射强度以下时,所述光致变色区呈现第一颜色,而当紫外光照达到所述第一辐射强度时,所述光致变色区由第一颜色变成第二颜色,且随紫外光照辐射强度的增大,所述光致变色区保持所述第二颜色,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未受到紫外光照辐射时具有的本色一致。即所述光致变色区仅在紫外光照达到某一特定辐射强度时变色,随紫外光照辐射强度的变化所述光致变色区整体呈现出两种不同颜色。其中,第一辐射强度的数值无特殊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光致变色材料实现。例如,所述第一辐射强度为5,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辐射强度为5以下时为本色,在紫外光照辐射强度达到5时由本色变成第二颜色,当辐射强度进一步增大时,所述光致变色区保持所述第二颜色,而当辐射强度降低至5以下时,所述光致变色区恢复成本色,因此光致变色区的变色为可逆变色。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致变色区可以是设在表带本体的整个上表面(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设在所述表带本体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且仅包括一个子区域(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设在所述表带本体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且包括多个子区域(如图4所示),多个子区域的材质相同,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应该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所有附图中光致变色区所显示的填充图案仅仅是为了与周边区域以示区别,其填充图案并不对本技术的编织表带的具体形式构成限制。实际产品中,光致变色区的本色与周边表带本体的颜色可以是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只要用户能感知到光致变色区发生了变色即可,所述光致变色区变色后与周边表带本体形成色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一辐射强度时由第一颜色变成第二颜色,且随紫外光照辐射强度的增大,所述第二颜色逐渐加深,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未受到紫外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带本体,所述表带本体上设有光致变色区,所述光致变色区由光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或由光致变色纤维与非光致变色纤维混编而成,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特定辐射强度时感应变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带本体,所述表带本体上设有光致变色区,所述光致变色区由光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或由光致变色纤维与非光致变色纤维混编而成,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特定辐射强度时感应变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表带,其特征在于,当紫外光照在第一辐射强度以下时,所述光致变色区呈现第一颜色,而当紫外光照达到所述第一辐射强度时,所述光致变色区由第一颜色变成第二颜色,且随紫外光照辐射强度的增大,所述光致变色区保持所述第二颜色,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未受到紫外光照辐射时具有的本色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一辐射强度时由第一颜色变成第二颜色,且随紫外光照辐射强度的增大,所述第二颜色逐渐加深,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未受到紫外光照辐射时具有的本色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多个子区域被设置成在紫外光照分别达到不同特定辐射强度时变色,所述多个子区域至少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一辐射强度时变色,所述第二子区域在紫外光照达到第二辐射强度时变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在紫外光照达到不同特定辐射强度时变成不同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天宇李杰张斌何奕松邹建波杨荣广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