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字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50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字扣,包括具有刺穿第一布料的扣针且与第一布料相抵的第一扣体和可拆卸地套固于扣针穿过第一布料的一端的第二扣体,以及供第二扣体靠近扣针的一端穿过且抵接于第一布料与第二扣体之间以穿过第二布料的连接孔连接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的第三扣体。第一布料固定于第一扣体与第三扣体之间,当第三扣体穿过第二布料的连接孔时,第二布料与第三布料相固连,从而使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实现连接。第二扣体和第三扣体的分体式设计,便于单独更换第二扣体或第三扣体,避免整体更换,因此有利于节约资源。

A kind of I-buck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shaped buckl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uckle body which has a buckle pin penetrating the first cloth and is opposite to the first cloth, a second buckle body which is detachably sleeved on the end where the buckle pin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cloth, and an end which is close to the buckle body passes through and is butted between the first cloth and the second buckle body to connect the first cloth and the second cloth through the connection hole of the second cloth The third button body of the material. The first cloth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buckle body and the third buckle body. When the third buckle body passes through the connecting hole of the second cloth, the second clot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cloth, so that the first cloth and the second cloth are connected. The split design of the second buckle body and the third buckle body is convenient for replacing the second buckle body or the third buckle body separately, avoiding the overall replacement, so it is conducive to saving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字扣
本技术涉及钮扣,特别涉及一种工字扣。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字扣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包括具有穿过第一布料的扣针;母扣包括穿过第二布料的连接孔的连接套和设于该连接套端部以阻挡第二布料脱离连接套的挡板,连接套设有与扣针相套接的固定槽,从而实现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的连接,广泛应用于皮衣、羽绒服、靴子、皮包等等。通常情况下,挡板印制有字母、花纹及商标等图案,以提升美观性。随着人们对服装个性化和美观性要求的提升,现有的工字扣图案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由于工字扣的母扣具有一次性冲压成形的一体式结构,并通过敲模的方式与公扣相固定,当更换母扣的图案时,必须整体更换母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字扣,有利于节约资源。其具体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工字扣,包括:具有刺穿第一布料的扣针且与所述第一布料相抵的第一扣体;可拆卸地套固于所述扣针穿过所述第一布料的一端的第二扣体;供所述第二扣体靠近所述扣针的一端穿过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第二扣体之间以穿过第二布料的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布料和所述第二布料的第三扣体。优选地,所述第三扣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扣体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二扣体穿过且边沿与所述第二扣体相抵的抵接孔。优选地,所述第二扣体包括穿过所述抵接孔且外周面与所述抵接孔的内侧面相抵的连接部和固设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容纳槽的一端且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相抵的抵接部,所述第二扣体还包括由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端向所述抵接部方向延伸并用于与所述扣针相套接的套接槽。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具体为小径端靠近所述抵接部设置的锥型容纳槽。优选地,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具有立体心形结构或顶尖结构。优选地,所述套接槽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扣针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优选地,所述第三扣体包括具有所述容纳槽且穿过与所述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布料的固定部。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布料相抵的固定套和固设于所述固定套底部的抵接板,所述固定套具有小径端与所述抵接板相固连的锥型抵接面。优选地,所述第三扣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套远离所述抵接板的一端以阻挡所述第二布料脱离所述固定套的环形挡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扣体包括固设于所述扣针远离所述第二扣体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布料相抵的止挡板。相对于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工字扣,包括具有刺穿第一布料的扣针且与所述第一布料相抵的第一扣体和可拆卸地套固于所述扣针穿过所述第一布料的一端的第二扣体,以及供所述第二扣体靠近所述扣针的一端穿过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第二扣体之间以穿过第二布料的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布料和所述第二布料的第三扣体。所述扣针穿过所述第一布料后与所述第二扣体相套接,所述第二扣体穿过所述第三扣体,且所述第三扣体抵接于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第二扣体之间,从而使所述第一布料固定于所述第一扣体与所述第三扣体之间。当所述第三扣体穿过所述第二布料的连接孔时,所述第二布料与所述第三布料相固连,从而使所述第一布料和所述第二布料实现连接。由上述可知,所述第二扣体和所述第三扣体所发挥的功能相当现有工字扣的母扣,也即意味着可将母扣拆分成所述第二扣体和所述第三扣体,由分体式结构替代一体式结构,更换时可选择性地单独更换所述第二扣体或所述第三扣体,避免整体更换,从而避免造成浪费资源,因此有利于节约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工字扣的第一种安装结构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第二扣体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第三扣体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工字扣的第二种安装结构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图6中第二扣体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工字扣的第三种安装结构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图12为图10中第二扣体的主视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如下:第一布料01;第一扣体1、第二扣体2和第三扣体3;扣针11和止挡板12;连接部21、抵接部22和套接槽23;固定部31、环形挡板32和容纳槽33;固定套311和抵接板312;锥型抵接面3111;抵接孔3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工字扣的第一种安装结构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第二扣体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第三扣体的剖面图。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字扣,包括第一扣体1、第二扣体2和第三扣体3。第一扣体1具有刺穿第一布料01的扣针11,且与第一布料01相抵。第二扣体2可拆卸地套固于扣针11穿过第一布料01的一端。第二扣体2穿过第三扣体3,第三扣体3抵接于第一布料01与第二扣体2之间,且第三扣体3穿过第二布料的连接孔,以便连接第一布料01和第二布料。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扣体1包括固设于扣针11远离第二扣体2的一端且与第一布料01相抵的止挡板12。止挡板12优选呈圆盘状,扣针11与止挡板12同轴设置,且扣针11的尾部固定在止挡板12上。当扣针11头部的针尖刺穿第一布料01时,止挡板12靠近扣针11的一端与第一布料01相抵。当然,第一扣体1的结构不限于此。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为提升第二扣体2的连接可靠性,第三扣体3具有容纳第二扣体2的容纳槽33,当第二扣体2穿过第三扣体3后,该容纳槽33能够有效防止第二扣体2被外力扯掉,从而保证第二扣体2与第一扣体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相应地,容纳槽33的底部设有供第二扣体2穿过的抵接孔331,该抵接孔331的边沿与第二扣体2相抵。该抵接孔331优选圆柱形通孔,其中心轴线穿过容纳槽33底面的中心。当然,抵接孔331的结构不限于此。优选地,第二扣体2包括连接部21和抵接部22。其中,连接部21穿过容纳槽33的抵接孔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字扣,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刺穿第一布料(01)的扣针(11)且与所述第一布料(01)相抵的第一扣体(1);/n可拆卸地套固于所述扣针(11)穿过所述第一布料(01)的一端的第二扣体(2);/n供所述第二扣体(2)靠近所述扣针(11)的一端穿过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布料(01)与所述第二扣体(2)之间以穿过第二布料的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布料(01)和所述第二布料的第三扣体(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字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刺穿第一布料(01)的扣针(11)且与所述第一布料(01)相抵的第一扣体(1);
可拆卸地套固于所述扣针(11)穿过所述第一布料(01)的一端的第二扣体(2);
供所述第二扣体(2)靠近所述扣针(11)的一端穿过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布料(01)与所述第二扣体(2)之间以穿过第二布料的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布料(01)和所述第二布料的第三扣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字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扣体(3)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扣体(2)的容纳槽(33),所述容纳槽(33)的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二扣体(2)穿过且边沿与所述第二扣体(2)相抵的抵接孔(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体(2)包括穿过所述抵接孔(331)且外周面与所述抵接孔(331)的内侧面相抵的连接部(21)和固设于所述连接部(21)靠近所述容纳槽(33)的一端且与所述容纳槽(33)的底面相抵的抵接部(22),所述第二扣体(2)还包括由所述连接部(21)远离所述容纳槽(33)的一端向所述抵接部(22)方向延伸并用于与所述扣针(11)相套接的套接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字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33)具体为小径端靠近所述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娅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