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49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鞋底,包括复合的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间布置有气泡,所述下层的底面对应所述气泡处凸设有缓震凸起,若干个所述气泡沿着所述下层的中线排列布置,所述下层对应排列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缓震凸起,所述缓震凸起形成缓震带,所述缓震带与所述下层的中线重叠。沿着下层的中线排列布置气泡和缓震凸起,缓震凸起形成缓震带,不仅增加了鞋底的缓震性能,还由于鞋底与地面接触时缓震凸起处集中受力,缓震带与地面间的摩擦最强烈,地板对鞋底的反向推力集中作用在缓震带,使得鞋底沿着缓震带布置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控制鞋底运动轨迹的效果。

A kind of bubble so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bble sole, which comprises a composite upper layer and a lower layer, wherein there are bubble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lower layer,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lower layer is convex with a cushioning bump corresponding to the bubbles, a number of bubble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middle line of the lower layer, the lower layer is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 with several cushioning bumps, and the cushioning bump forms a cushioning belt And the cushioning belt overlaps with the middle line of the lower layer. Air bubbles and cushioning bump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middle line of the lower layer, and the cushioning bumps form a cushioning belt, which not only increases the cushioning performance of the sole, but also concentrates the force on the cushioning bumps when the sole contacts the ground, and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cushioning belt and the ground is the strongest. The reverse thrust of the floor on the sole is concentrated on the cushioning belt, so that the sole mov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ushioning belt arrange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the trajectory of the 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泡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泡鞋底。
技术介绍
鞋关系到人们穿着和行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鞋。鞋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还得兼具舒适性。例如运动鞋不仅要满足便于运动的需求,还要具备好的脚感,让穿着者有舒适的穿着体验。对于运动鞋来说,鞋的缓震性能是主要性能,缓震性能好的运动鞋不仅减小局部强震,还能够很大程度的分散压力,改善穿着体验。鞋底占据鞋整体的很大比例,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鞋的各项性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鞋底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缓震性能且能够控制鞋底运动轨迹的气泡鞋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泡鞋底,包括复合的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间布置有气泡,所述下层的底面对应所述气泡处凸设有缓震凸起,若干个所述气泡沿着所述下层的中线排列布置,所述下层对应排列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缓震凸起,所述缓震凸起形成缓震带,所述缓震带与所述下层的中线重叠。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的顶面对应所述气泡处凸设有按摩凸起,所述下层的底面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缓震凸起的凸起高度。进一步地,布置在对应足部脚跟区域的所述气泡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的所述气泡,大于布置在对应足弓区域的所述气泡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趾骨区域的所述气泡,相应的,布置在对应足部脚跟区域的所述缓震凸起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的所述缓震凸起,大于布置在对应足弓区域的所述缓震凸起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趾骨区域的所述缓震凸起。进一步地,所述下层的底面的周延排列布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凸起且形成支撑带,所述支撑带绕设于所述缓震凸起的周围。进一步地,所述下层的底面和侧面凸设有许多凸粒,由所述下层的中线至所述下层的两边再从所述下层的侧面底部到所述下层的侧面顶部的方向上,所述凸粒逐渐减小。进一步地,布置在对应足部趾骨区域的所述气泡的两侧还设有增弹气泡,相应的布置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的所述缓震凸起的两侧还设有增弹凸起。进一步地,所述下层的硬度大于所述上层的硬度,所述上层的硬度为50HA,所述下层的硬度为53HA。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气泡鞋底,沿着下层的中线排列布置气泡和缓震凸起,缓震凸起形成缓震带,不仅增加了鞋底的缓震性能,还由于鞋底与地面接触时缓震凸起处集中受力,缓震带与地面间的摩擦最强烈,地板对鞋底的反向推力集中作用在缓震带,使得鞋底沿着缓震带布置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控制鞋底运动轨迹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上层1按摩凸起11下层2缓震凸起21支撑凸起22中线23凸粒24增弹凸起25气泡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一一种气泡鞋底,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上层1和下层2,上层1和下层2间布置有气泡3,下层2的顶面与上层1的底面热熔在一起。下层2的底面对应气泡3处凸设有缓震凸起21,上层1的顶面对应气泡3处凸设有按摩凸起11,下层2的底面设有支撑凸起22,支撑凸起22的凸起高度小于缓震凸起21的凸起高度。所述凸起高度是指缓震凸起21的底面或支撑凸起22的底面与下层2的底面的距离。上层1的底面和下层2的顶面各自对应凹设有凹槽。气泡3是由上层1和下层2复合时,上层1底面的凹槽和对应的下层2顶面的凹槽相贴合后形成的气泡腔。支撑凸起22的凸起高度小于缓震凸起21的凸起高度,当缓震凸起21受到压力收缩后支撑凸起22可分担压力,防止缓震凸起21受压过度造成缓震凸起21的损坏。若干个气泡3沿着下层2的中线23排列布置,下层2对应排列布置有若干个缓震凸起21,缓震凸起21形成缓震带,缓震带与下层2的中线23重叠。上层1对应排列布置有若干个按摩凸起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若干个气泡3沿着下层2的中线23排列布置且布置成一列,相应的若干个缓震凸起21也布置成一列。这样的单列设置不仅形成独特的结构效果还具有较佳的受力点。穿着采用本技术一种气泡鞋底做成的运动鞋在跑步时,由于鞋底与地面接触时缓震凸21起处集中受力,缓震带与地面间的摩擦最强烈,地板对鞋底的反向推力集中作用在缓震带,使得鞋底沿着缓震带布置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控制鞋底运动轨迹的效果。进一步还由于下层2的底面的缓震带与下层2的中线23重叠的布置,使得运动鞋能够顺应和协调穿着者跑步的步伐方向,使得穿着者的跑步更加顺畅和舒适。布置在对应足部脚跟区域的气泡3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的气泡3,大于布置在对应足弓区域的气泡3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趾骨区域的气泡3,相应的,布置在对应足部脚跟区域的缓震凸起21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的缓震凸起21,大于布置在对应足弓区域的缓震凸起21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趾骨区域的缓震凸起21。足部脚跟区域和足部跖骨区域是人体足部的主要受力区域,在对应该两处区域处布置较大的气泡3和缓震凸起21能够更好的起到缓震作用。下层2的底面的周延排列布置有若干个支撑凸起22且形成支撑带,支撑带绕设于缓震凸起21的周围。支撑带分布下层2的底面的周延,可形成范围最大的支撑面积,能够到达最佳的支撑效果。下层2的底面和侧面凸设有许多凸粒24,由下层2的中线23至下层2的两边再从下层2的侧面底部到下层2的侧面顶部的方向上凸粒24逐渐减小。凸粒24的如此设置能够分散的下层2所受到的压力,减小局部压力,使得本技术鞋底不易损坏,且提高了穿着采用本技术一种气泡鞋底做成的运动鞋在运动时的舒适度。下层2的硬度大于上层1的硬度,上层1的硬度为48HA至52HA,下层2的硬度为51HA至55HA。下层2硬度高耐磨可直接与底面接触,上层1的硬度低材质较软具有较佳的缓震性能,能提高鞋底的舒适性。实施例二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泡鞋底,如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布置在对应足部趾骨区域的气泡3的两侧还设有增弹气泡,增弹气泡的结构和形成均与气泡相同3。相应的布置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的缓震凸起21的两侧还设有增弹凸起25。增弹凸起25布置下层2的底面的边沿,上层1对应增弹凸起25的位置布置有按摩凸起11。足部跖骨区域是人体跳跃时的主要发力区域,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增设增弹气泡和增弹凸起25,能够增加本技术一种气泡鞋底的辅助跳跃性能,穿着采用本技术一种气泡鞋底做成的运动鞋在跳跃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反弹力。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的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间布置有气泡,所述下层的底面对应所述气泡处凸设有缓震凸起,若干个所述气泡沿着所述下层的中线排列布置,所述下层对应排列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缓震凸起,所述缓震凸起形成缓震带,所述缓震带与所述下层的中线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的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间布置有气泡,所述下层的底面对应所述气泡处凸设有缓震凸起,若干个所述气泡沿着所述下层的中线排列布置,所述下层对应排列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缓震凸起,所述缓震凸起形成缓震带,所述缓震带与所述下层的中线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的顶面对应所述气泡处凸设有按摩凸起,所述下层的底面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缓震凸起的凸起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鞋底,其特征在于:布置在对应足部脚跟区域的所述气泡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的所述气泡,大于布置在对应足弓区域的所述气泡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趾骨区域的所述气泡,相应的,布置在对应足部脚跟区域的所述缓震凸起和布置在对应足部跖骨区域的所述缓震凸起,大于布置在对应足弓区域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联敏张德文李宇锋彭君斌
申请(专利权)人: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