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真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28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杀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甲酰胺类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类杀真菌剂和三唑类杀真菌剂。该组合物在处理和/或控制一系列真菌感染中表现出协同作用。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植物真菌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这些植物、向其一个或多个部分、或向其所在地施用甲酰胺类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类杀真菌剂和三唑类杀真菌剂。

Fungicidal 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ungicide composition, which comprises a formamide fungicide, a cocciconazin fungicide and a triazole fungicide. The composition exhibits synergistic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and / or control of a range of fungal infection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ngal infection in plants is provided, which includes administering to these plants, to one or more parts of them, or to their location, fungicides of formamide, cymosin, and triaz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杀真菌组合物及其用途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协同作用的杀真菌组合物,特别是包含在组合时表现出协同作用的三种活性组分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这种活性组分的组合在预防和/或处理植物和植物部分真菌感染的用途,以及预防和/或处理植物和植物部分真菌感染的方法。包括真菌在内的病原体是作物病害的主要来源。杀真菌剂是杀死或抑制真菌或真菌样生物生长的化学剂。因此,杀真菌剂是用于保护作物免受真菌感染的非常重要的工具。真菌感染通常会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显著的经济影响。因此,希望开发具有高水平功效的杀真菌剂。当然,能够开发出使用最少量杀真菌活性成分便能在控制或预防真菌感染方面表现出高水平活性的杀真菌组合物也是有用的,因为这样的组合物能够降低不利环境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现已发现,与单独使用的相同杀真菌组分的活性相比,甲酰胺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三唑杀真菌剂的组合表现出协同活性。因此,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含甲酰胺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三唑杀真菌剂的杀真菌组合物。在另外的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控制植物真菌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这些植物、向其一个或多个部分(例如,叶子或种子)、或向其所在地施用甲酰胺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三唑杀真菌剂。该方法包括在真菌感染之前和/或之后将上文所定义的杀真菌组分施用于植物、植物部分或其所在地。又在另外的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甲酰胺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三唑杀真菌剂在控制植物或植物部分的真菌感染中的用途。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表示包括所指示的元素但不排除还存在的其他元素。如在此使用的,“植物”是指所有植物及植物种群,如希望的与不希望的野生植物或作物植物。如在此使用的,“植物部分”是指植物的所有部分和器官,如芽、叶子、针叶、杆、茎、子实体、果实、种子、根、块茎以及根茎。还包括了所收获的材料、以及营养性和生殖性繁殖材料,例如插条、块茎、分生组织、根茎、短匐茎、种子、单个及多个植物细胞及任何其他植物组织。术语“周围环境”或“所在地”是指植物生长的地方、植物的繁殖材料进行播种的地方或者植物的繁殖材料将会播种的地方。当组合施用一些杀真菌活性成分的效果比其各单独施用的效果总和更有效时,这种效果即称为“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两种或更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组合时的效果要大于基于对单独施加的每个因素的反应所预测的效果。令人惊奇的是,已发现当组合或一起使用时,上述三种杀真菌组分在控制真菌感染(包括预防、减少或消除真菌感染)的活性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与单独使用每一组分相比,形成本专利技术基础的杀真菌剂组合的协同作用可以提供多个优势。特别地,当组合使用上述三种杀真菌组分时,每种组分的施用率可以显著降低,同时保持高水平的杀真菌功效。降低这些活性成分的施用率亦更加环保。此外,更重要的是,减少所施用的活性成分的量同时仍达到所希望的杀真菌活性的水平的能力可用于减少或防止目标真菌对活性成分产生抗性的发展。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三种杀真菌活性成分对植物生长的效果在本领域中是分别地已知的。它们都公开披露于英国作物保护委员会(TheBritishCropProtectionCouncil.)的杀有害生物手册(ThePesticidesManual),第十二版,2000年中。其中许多的化合物还是可商购的。本专利技术使用甲酰胺杀真菌剂。用于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合适的甲酰胺化合物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其中的许多种是可商购的。具有杀真菌活性的合适的甲酰胺化合物包括苯基-苯甲酰胺,例如麦锈灵、氟酰胺和灭锈胺;噻吩酰胺,例如异丙噻菌胺;吡啶基-烷基-苯甲酰胺,例如氟吡菌酰胺;呋喃-甲酰胺,例如甲呋酰胺;氧硫杂环己二烯-甲酰胺(oxathin-carboxamide),例如萎锈灵和氧化萎锈灵;噻唑甲酰胺,例如噻呋酰胺;吡唑甲酰胺,例如苯并烯氟菌唑、联苯吡菌胺、氟唑菌酰胺、呋吡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和氟唑环菌胺;以及吡啶-甲酰胺,例如啶酰菌胺。本专利技术发现吡啶甲酰胺在本专利技术中特别有效。啶酰菌胺是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特别优选的甲酰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使用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合适的嗜球果伞素杀真菌活性化合物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其中许多种是可商购的。具有杀真菌活性的合适的嗜球果伞素化合物包括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例如氟嘧菌酯和曼多菌酯(mandestrobin);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例如腈嘧菌酯、必氟菌酯(bifujunzhi)、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菌螨酯、甲香菌酯(jiaxiangjunzhi)、啶氧菌酯和唑菌酯;甲氧基苯氨基甲酸酯类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例如吡唑醚菌酯、唑胺菌酯和氯啶菌酯;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类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例如醚菌胺、烯肟菌胺、苯氧菌胺和肟醚菌胺;和甲氧基亚氨基乙酸酯类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例如醚菌酯和肟菌酯。优选的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甲氧基苯氨基甲酸酯类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啶氧菌酯是特别优选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吡唑醚菌酯是特别优选的甲氧基苯氨基甲酸酯类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使用三唑杀真菌剂。合适的三唑杀真菌活性化合物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其中的许多种是可商购的。具有杀真菌活性的合适的三唑化合物包括吲唑磺菌胺、联苯三唑醇、三氟苯唑、丁基三唑、和康唑三唑,例如阿扎康唑、糠菌唑、环菌唑、苄氯三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烯唑醇-M、氟环唑、乙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氟康唑、呋醚唑、己唑醇、环菌唑(huanjunzuo)、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氯苯喹唑(quinconazole)、硅氟唑、戊唑醇、四氯醚唑、三唑酮、三唑醇、灭菌唑、烯效唑和烯效唑-P(uniconazole-P)。优选使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三唑杀真菌剂是康唑三唑。丙硫菌唑是特别优选使用于在本专利技术中的三唑。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使用啶酰菌胺、啶氧菌酯和/或吡唑醚菌酯、和丙硫菌唑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甲酰胺化合物优选地按以下量存在:按重量计从2%至35%,更优选地从3%至30%,又更优选地按重量计从4%至25%。在组合物中按重量计从5%至24%的甲酰胺是特别优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嗜球果伞素化合物优选地按以下量存在:按重量计从2%至35%,更优选地从5%至30%,又更优选地按重量计从4%至25%。在组合物中按重量计从7%至21%的嗜球果伞素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三唑化合物优选地按以下量存在:按重量计从2%至45%,更优选地从3%至40%,又更优选地按重量计从4%至35%。在组合物中按重量计从6%至30%的三唑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甲酰胺化合物、嗜球果伞素化合物和三唑化合物可以按提供上述协同效应的任何重量比存在于组合物中或用于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按以下重量比使用甲酰胺化合物、嗜球果伞素化合物和三唑化合物:从0.5至3.0的甲酰胺:从0.5至4.0的嗜球果伞素:从0.5至3.5的三唑,更优选地从0.75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甲酰胺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三唑杀真菌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04 GB 1707082.21.一种杀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甲酰胺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三唑杀真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是苯基-苯甲酰胺、噻吩酰胺、吡啶基-烷基-苯甲酰胺、呋喃-甲酰胺、氧硫杂环己二烯-甲酰胺、噻唑甲酰胺、吡唑甲酰胺、或吡啶-甲酰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选自以下各项:麦锈灵、氟酰胺和灭锈胺;异丙噻菌胺;氟吡菌酰胺;甲呋酰胺;萎锈灵和氧化萎锈灵;噻呋酰胺;苯并烯氟菌唑、联苯吡菌胺、氟唑菌酰胺、呋吡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和氟唑环菌胺;以及啶酰菌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是吡啶甲酰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是啶酰菌胺。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嗜球果伞素、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嗜球果伞素、甲氧基苯氨基甲酸酯类嗜球果伞素、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类嗜球果伞素、或甲氧基亚氨基乙酸酯类嗜球果伞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选自氟嘧菌酯和曼多菌酯;腈嘧菌酯、必氟菌酯、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菌螨酯、甲香菌酯、啶氧菌酯和唑菌酯;百克敏、唑胺菌酯和氯啶菌酯;醚菌胺、烯肟菌胺、苯氧菌胺和肟醚菌胺;醚菌酯和肟菌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嗜球果伞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啶氧菌酯。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甲氧基苯氨基甲酸酯类嗜球果伞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吡唑醚菌酯。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选自吲唑磺菌胺、联苯三唑醇、三氟苯唑、丁基三唑和康唑三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是康唑三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是选自以下的康唑三唑:阿扎康唑、糠菌唑、环菌唑、苄氯三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烯唑醇-M、氟环唑、乙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氟康唑、呋醚唑、己唑醇、环菌唑、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氯苯喹唑、硅氟唑、戊唑醇、四氯醚唑、三唑酮、三唑醇、灭菌唑、烯效唑和烯效唑-P。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是丙硫菌唑。


1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2%至35%的量存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4%至25%的量存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5%至24%的量存在。


1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2%至35%的量存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4%至25%的量存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7%至21%的量存在。


2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2%至45%的量存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4%至35%的量存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以按重量计从6%至30%的量存在。


2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按从0.5至3.0的甲酰胺:从0.5至4.0的嗜球果伞素:从0.5至3.5的三唑的重量比使用该甲酰胺杀真菌剂、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该三唑杀真菌剂。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按从0.75至2.5的甲酰胺:从0.75至3.5的嗜球果伞素:0.85至3.0的三唑的重量比使用该甲酰胺杀真菌剂、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该三唑杀真菌剂。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按从1.0至2.0的甲酰胺:从1.0至2.8的嗜球果伞素:1.2至2.5的三唑的重量比使用该甲酰胺杀真菌剂、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该三唑杀真菌剂。


2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选自以下各项的一种或多种助剂:增充剂、载体、溶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增稠剂、固体附着剂以及惰性填料。


2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是可溶液剂(SL)、乳油(EC)、水乳剂(EW)、微乳剂(ME)、悬浮剂(SC)、油悬浮剂(OD)、悬浮种衣剂(FS)、水分散粒剂(WG)、可溶粒剂(SG)、可湿性粉剂(WP)、可溶粉剂(SP)、颗粒剂(GR)、微囊粒剂(CG)、细粒剂(FG)、大粒剂(GG)、水性悬乳剂(SE)、微囊悬浮剂(CS)或微粒剂(MG)。


30.一种用于控制植物真菌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这些植物、向其一个或多个部分、或向其所在地施用甲酰胺杀真菌剂、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三唑杀真菌剂。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按从0.5至3.0的甲酰胺:从0.5至4.0的嗜球果伞素:从0.5至3.5的三唑的重量比使用该甲酰胺杀真菌剂、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该三唑杀真菌剂。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按从0.75至2.5的甲酰胺:从0.75至3.5的嗜球果伞素:0.85至3.0的三唑的重量比使用该甲酰胺杀真菌剂、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该三唑杀真菌剂。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按从1.0至2.0的甲酰胺:从1.0至2.8的嗜球果伞素:1.2至2.5的三唑的重量比使用该甲酰胺杀真菌剂、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该三唑杀真菌剂。


34.根据权利要求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是苯基-苯甲酰胺、噻吩酰胺、吡啶基-烷基-苯甲酰胺、呋喃-甲酰胺、氧硫杂环己二烯-甲酰胺、噻唑甲酰胺、吡唑甲酰胺、或吡啶-甲酰胺。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选自以下各项:麦锈灵、氟酰胺和灭锈胺;异丙噻菌胺;氟吡菌酰胺;甲呋酰胺;萎锈灵和氧化萎锈灵;噻呋酰胺;苯并烯氟菌唑、联苯吡菌胺、氟唑菌酰胺、呋吡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和氟唑环菌胺;以及啶酰菌胺。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是吡啶甲酰胺。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甲酰胺杀真菌剂是啶酰菌胺。


38.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嗜球果伞素、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嗜球果伞素、甲氧基苯氨基甲酸酯类嗜球果伞素、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类嗜球果伞素、或甲氧基亚氨基乙酸酯类嗜球果伞素。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选自氟嘧菌酯和曼多菌酯;腈嘧菌酯、必氟菌酯、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菌螨酯、甲香菌酯、啶氧菌酯和唑菌酯;吡唑醚菌酯、唑胺菌酯和氯啶菌酯;醚菌胺、烯肟菌胺、苯氧菌胺和肟醚菌胺;醚菌酯和肟菌酯。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嗜球果伞素。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啶氧菌酯。


42.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甲氧基苯氨基甲酸酯类嗜球果伞素。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是吡唑醚菌酯。


44.根据权利要求30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选自吲唑磺菌胺、联苯三唑醇、三氟苯唑、丁基三唑和康唑三唑。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是康唑三唑。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是选自以下的康唑三唑:阿扎康唑、糠菌唑、环菌唑、苄氯三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烯唑醇-M、氟环唑、乙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氟康唑、呋醚唑、己唑醇、环菌唑、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氯苯喹唑、硅氟唑、戊唑醇、四氯醚唑、三唑酮、三唑醇、灭菌唑、烯效唑和烯效唑-P。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三唑杀真菌剂是丙硫菌唑。


48.根据权利要求30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控制和/或处理的真菌感染包含以下各项中的一种或多种:拟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psis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spp.)、榛子真菌(Anisogrammaspp.)、壳二孢属(Ascochyta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spp.)、双极霉属(Bipolarisspp.)、喜金海绵属(Blumeriellaspp.)、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spp.)、葡萄孢属(Botrytisspp.)、尾孢属(Cercosporaspp.)、枝孢属(Cladosporiumspp.)、旋孢腔菌属(Cochilobolusspp.)、鞘茎点霉菌属(Coleophomaspp.)、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spp.)、棒孢属(Corynesporaspp.)、间座壳属(Diaporthespp.)、亚隔孢壳属(Didymellaspp.)、痂囊腔菌属(Elsinoespp.)、白粉菌属(Erysiphespp.)、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spp.)、镰刀菌属(Fusariumspp.)、壳梭孢属(Fusicoccumspp.)、赤霉菌属(Gibberellaspp.)、小丛壳属(Glomerellaspp.)、球座菌属(Guignardiaspp.)、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spp.)、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spp.)、球梗孢属(Kabatiellaspp.)、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spp.)、叉丝壳属(Microsphaeraspp.)、链核盘菌属(Moniliniaspp.)、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spp.)、眼斑菌属(Oculimaculaspp.)、粉孢属(Oidiumspp.)、青霉菌属(Penicilliumspp.)、霜霉属(Peronosporaspp.)、层锈菌属(Phakopsoraspp.)、拟茎点霉属(Phomopsisspp.)、叶点霉属(Phyllostictaspp.)、囊孢菌属(Physalosporaspp.)、节壶菌属(Physodermaspp.)、疫霉属(Phytophthoraspp.)、单轴霉属(Plasmoparaspp.)、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spp.)、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spp.)、假霜酶属(Pseudoperonosporaspp.)、柄锈属(Pucciniaspp.)、核腔菌属(Pyrenophora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p.)、根霉属(Rhizopusspp.)、喙孢属(Rhynchosporiumspp.)、核盘霉属(Sclerotiniaspp.)、壳针孢属(Septoriaspp.)、毛球腔菌属(Setosphaeriaspp.)、单囊壳属(Sphaerothecaspp.)、壳多胞菌属(Stagonosporaspp.)、匍柄霉属(Stemphyliumspp.)、盖痂锈属(Thekopsoraspp.)、疣双胞锈菌属(Tranzscheliaspp.)、钩丝壳属(Uncinulaspp.)、单孢锈菌属(Uromycesspp.)、叶斑菌属(Valdensiniaspp.)、黑星菌属(Venturiaspp.)、嗜果刀孢菌属(Wilsonomycesspp.)、和接瓶霉属(Zygophialaspp.)。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控制和/或处理的真菌感染包含以下各项中的一种或多种:拟腊肠茎点霉孢子(Allantophomopsiscytisporea)、石松拟腊肠茎点霉菌(Allantophomopsislycopodina)、瓜链格孢菌(Alternariacucumerina)、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mali)、葱链格孢菌(Alternariaporri)、榛子东部枯萎病菌(Anisogrammaanomala)、玉米短梗霉(Aureobasidiumzeae)、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叶斑病菌(Blumeriellajaapii)、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钝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obtuse)、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T·布里斯托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