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274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5:47
一种智能灯具,包括:开关单元、直流降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及至少一个电光源;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火线L端,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零线N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地线E端,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电光源的输入端。解决原电力载波系统中一个灯具用一个单灯控制器成本昂贵的问题,同时实现有效调光,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远距离传输特点。

A kind of intelligent lamp

An intelligent lamp includes a switch unit, a DC step-down unit, a first processing unit and at least one electric light source; the first input end of the switch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ve line L end of the utility module, the second input end of the switch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zero line N end of the utility module, the third input end of the switch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line e end of the utility module, and the third input end of the switch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line e end of the utility module The outpu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DC step-down unit, the power supply end of the second process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DC step-down unit, the signal input end of the second process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gnal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processing unit, and the signal output end of the second process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at least one electric light source. In the original power carrier system, the cost of using a single lamp controller for a lamp is expensiv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realize effective dimming, 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cost, but also transmit over a long d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灯控领域,具体涉及智能灯具。
技术介绍
照明灯具是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措施,其首要目的是提供良好的可见度并创造舒适愉快的环境。电的出现开创了人类用电照明的时代,而网络的发展应用,使得照明设备通过网络技术与控制设备相连,当前照明系统日益智能化,在家居、办公环境及其他公共环境中,如油田、石化、冶金、发电、汽车制造、水泥等,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照明控制,使照明系统也成为家居、办公环境及其他公共环境中的智能设备中的一员。智能照明系统一般包括智能照明灯具、调光控制器、传感器、计算机通讯网络等,在现有的照明系统中,一个照明灯具只对应一个单灯控制器,无法实现多个智能灯具对应一个单灯控制器,则在照明区域大时,需要的单灯控制器的数量也就多,带来了成本昂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成本,提高照明效果。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灯具,包括:开关单元、直流降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及至少一个电光源;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单灯控制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电光源的输入端。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保险管FU1、压敏电阻ZV2、放电管G1、热敏电阻RT1、共模电感L4、电容CX1、压敏电阻ZNR1、电感L1、电感L2、电阻R2、整流桥DB1、电容C1、电阻R10、电阻R9、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1、电容E1、电容CY1、电阻R8、电阻R3、电容E2、二极管D4、电阻R5、电阻R6、电容C3、电源管理芯片U1、电容C5、电阻R1、二极管D3、晶体管Q1、电阻R15、电阻R14、电阻R13、电阻R12、电容C2、变压器T1、快恢复二极管Q2、电阻R4、电容E5、电容E4、电容E3及共模电感L3;所述压敏电阻ZV2的一端作为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ZV2的该端还与所述保险管FU1的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管G1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放电管G1的该端与所述热敏电阻RT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构成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ZV2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管G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4的端口2连接所述保险管FU1的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4的端口3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4的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容CX1的一端、所述压敏电阻ZNR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4的端口4分别与所述电容CX1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2的一端及所述压敏电阻ZN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第一AC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第二AC端口3与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V+端口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1、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V-端口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E1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Y1的一端及地面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E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Y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COMP引脚1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VCC引脚6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E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反馈FB引脚2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DTM引脚7的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GND引脚4连接电阻R5的一端及地面,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GATE引脚5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CS引脚3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及所述晶体管Q1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E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晶体管Q1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容C2的一端及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3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2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及地面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8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7分别与所述快恢复二极管Q2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4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4的该端分别与所述电容E5的一端、所述电容E4的一端、所述电容E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Q2负极及共模电感L3的端口4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E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E4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E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共模电感L3的端口1接地,所述共模电感L3的端口3接入市电的火线L端,所述共模电感L3的端口3接入市电的零线N端。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二极管D5、电阻R20、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17、电阻R16、晶体管M3、晶体管M2、芯片U2、电容C13、电阻R26、电阻R21、晶体管Q3、电阻R7、电阻R27、光耦U4、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容C8、二极管D7、电容C14、电容C7、电容C6及调光ICU3;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作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3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所述晶体管M3的第一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3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及所述晶体管M2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2的第一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2的第二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及所述芯片U2的输入端口5;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GND引脚1接地,所述芯片U2的VDD引脚8连接所述电容C13一端和5V电源,所述芯片U2的PWM引脚6通过所述电阻R21分别与所述电阻R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单元、直流降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及至少一个电光源;/n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n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供电端、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n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火线L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零线N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地线E端,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n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电光源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单元、直流降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及至少一个电光源;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供电端、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
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火线L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零线N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地线E端,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电光源的输入端。


2.如权利要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保险管FU1、压敏电阻ZV2、放电管G1、热敏电阻RT1、共模电感L4、电容CX1、压敏电阻ZNR1、电感L1、电感L2、电阻R2、整流桥DB1、电容C1、电阻R10、电阻R9、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1、电容E1、电容CY1、电阻R8、电阻R3、电容E2、二极管D4、电阻R5、电阻R6、电容C3、电源管理芯片U1、电容C5、电阻R1、二极管D3、晶体管Q1、电阻R15、电阻R14、电阻R13、电阻R12、电容C2、变压器T1、快恢复二极管Q2、电阻R4、电容E5、电容E4、电容E3及共模电感L3;
所述压敏电阻ZV2的一端作为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ZV2的该端还与所述保险管FU1的一端连接;
所述放电管G1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放电管G1的该端与所述热敏电阻RT1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构成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
所述压敏电阻ZV2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管G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共模电感L4的端口2连接所述保险管FU1的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4的端口3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4的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容CX1的一端、所述压敏电阻ZNR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4的端口4分别与所述电容CX1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2的一端及所述压敏电阻ZNR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整流桥DB1的第一AC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第二AC端口3与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V+端口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1、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V-端口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E1的一端、所述电容CY1的一端及地面连接;
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E1的另一端;
所述电容CY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COMP引脚1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VCC引脚6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E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反馈FB引脚2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DIM引脚7的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GND引脚4连接电阻R5的一端及地面,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GATE引脚5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CS引脚3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及所述晶体管Q1的第一极连接;
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E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晶体管Q1的控制极连接;
所述晶体管Q1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容C2的一端及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3连接;
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2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及地面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8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7分别与所述快恢复二极管Q2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4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道和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