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80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3: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减小显示屏中与摄像头对应区域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盒厚差异。该显示屏具有显示区。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区以及设置于通孔区周边的非开孔区。显示屏中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透明衬底。对盒基板包括第二透明衬底。液晶层位于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之间。在通孔区,液晶层与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相接触。多个主间隔物在非开孔区内,且位于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之间。主间隔物与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相接触。非开孔区中靠近通孔区的部分,划分有多个依次靠近通孔区的调节子。沿朝向通孔区的方向,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

A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display screen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relating to the display technology field, which is used to reduce the box thickness difference of the center position and the edge 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area of the display screen and the camera. The display has a display area. The display area includes at least one through-hole area and a non opening area arranged around the through-hole area. The array substrate in the display screen includes a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The case substrate includes a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array substrate and the opposite cell substrate. In the via region,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is in contact with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A plurality of main spacers are in the non opening area and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array substrate and the opposite box substrate. The main spacer is in contact with the array substrate and the opposite box substrate. In the non opening area, the part close to the through-hole area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regulators close to the through-hole area in turn.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through-hole area,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the main spacer in the regulating sub area decreases in tu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上述电子设备不仅需要具有较大的屏占比,还需要集成有摄像头。为了满足上述需要,可以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设置一个较小的透明区域,将摄像头安装于显示屏的下方,以使得外界光线能够穿过上述透明区域入射至摄像头内,以实现拍摄功能。当上述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时,构成LCD中如图1所示的液晶盒100的上盖101和下底102之间通常采用多个间隔物(photospacer,PS)进行支撑。然而,为了保证上述透明区域103的透光性能,液晶盒在对应透明区域103的位置不再设置PS,而只通过液晶(liquidcrystal,LC)进行支撑。这样一来,上述透明区域103位置处,会因为大气压力、上盖101、下盖102的重量等造成透明区域103中心凹陷,使得透明区域103中心位置的盒厚(cellgap)H与透明区域103边缘的盒厚H差异较大,从而对摄像头的拍摄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用于减小显示屏中与摄像头对应区域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盒厚差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具有显示区。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区以及设置于通孔区周边的非开孔区。此外,显示屏包括阵列基板、对盒基板、液晶层、多个主间隔物。其中,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透明衬底。对盒基板包括第二透明衬底。液晶层位于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之间。在通孔区,液晶层与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相接触。此外,多个主间隔物在非开孔区内,且位于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之间。主间隔物与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相接触。在此基础上,非开孔区中靠近通孔区的部分,划分有多个依次靠近通孔区的调节子。沿朝向通孔区的方向,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每个主间隔物在同一水平位置剖切,获得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为例进行的说明。其中该横截面与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平行。在此情况下,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的减小是指阵列基板朝向对盒基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内具有主间隔物数量的减少。综上所述,在显示区中除了通孔区以外的非开孔区中,靠近通孔区的部分划分出多个依次靠近通孔区的调节子区。并且沿朝向通孔区的方向,上述多个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即对于上述多个调节子区而言,越靠近通孔区的调节子区中单位面积内的主间隔物的数量越少。在此情况下,一方面,由于通孔区内没有设置主间隔物,而单纯通过液晶层进行支撑,因此沿朝向通孔区的方向,上述多个调节子区的支撑性逐渐接近通孔区的支撑性。这样一来,在大气压力及自身重力等作用力的作用下,阵列基板中的第一衬底基板以及对盒基板中的第二衬底基板的形变,会由多个调节子区逐渐降低至通孔区的中心。从而使得液晶盒的盒厚由多个调节子区逐渐降低至通孔区的中心,减弱了在上述大气压力及自身重力等作用下通孔区中心位置的盒厚与通孔区边缘的盒厚之间的差异。降低对光学器件采集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非开孔区中的各个部分,例如上述多个调节子区以及非开孔区中除了上述调节子区和通孔区以外的部分,对盒基板的叠层结构基本一致。这样一来,显示屏中各处的主间隔物,在未施加压力之前的原始高度(与液晶盒盒厚的方向一致)各处相同。所以液晶盒在未施加压力之前的各处的原始盒厚差异较小。从而能够避免由于通孔区无主间隔物支撑造成抗压性与周围区域差异过大,使得通孔区中心位置的盒厚与通孔区边缘的盒厚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可选的,显示屏包括一个通孔区。每个调节子区绕通孔区的一周设置。从而通孔区四周边缘位置的支撑性与中心位置的支撑性接近。可选的,显示屏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通孔区,分别为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依次靠近第一通孔区的调节子区为第一调节子区,且至少一个第一调节子区绕第一通孔区的一周设置。依次靠近第二通孔区的调节子区为第二调节子区;且至少一个第二调节子区绕第二通孔区的一周设置。此外,非开孔区中位于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之间的部分,划分有位于相邻的第一调节子区和第二调节子区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调节子区。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大于第一调节子区和第二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从而可以使得沿朝向第一通孔区的方向,第三调节子区、第一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逐渐减小。同理沿朝向第二通孔区的方向,第三调节子区、第一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逐渐减小。可选的,非开孔区中位于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之间的部分,划分有s个第三调节子区;3≤s;s为正整数。沿朝向第一通孔区的方向,靠近第一通孔区的部分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沿朝向第二通孔区的方向,靠近第二通孔区的部分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之间的部分的支撑性能够逐渐降低,并与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位置处的支撑性能接近。可选的,s为偶数,沿朝向第一通孔区的方向,靠近第一通孔区的s/2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沿朝向第二通孔区的方向,靠近第二通孔区的s/2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或者,s为奇数,沿朝向第一通孔区的方向,靠近第一通孔区的[(s-1)/2]+1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沿朝向第二通孔区的方向,靠近第二通孔区的[(s-1)/2]+1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从而可以根据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之间设置的第三调节子区的数量,确定出多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的分布情况。可选的,s为偶数,靠近第一通孔区的s/2个第三调节子区中,每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和关于第一通孔区中心位置对称的一个第一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相同。从而使得第一通孔区左右两侧的支撑力的过渡效果接近。靠近第二通孔区的s/2个第三调节子区中,每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和关于第二通孔区中心位置对称的一个第二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相同。从而使得第二通孔区左右两侧的支撑力的过渡效果接近。s为奇数,靠近第一通孔区的[(s-1)/2]+1个第三调节子区中,每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和关于第一通孔区中心位置对称的一个第一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相同。从而使得第一通孔区左右两侧的支撑力的过渡效果接近。靠近第二通孔区的[(s-1)/2]+1个第三调节子区中,每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和关于第二通孔区中心位置对称的一个第二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相同。从而使得第二通孔区左右两侧的支撑力的过渡效果接近。可选的,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之间的非开孔区为有效显示区。在此情况下,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之间的部分能够进行显示。可选的,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之间的非开孔区为非有效显示区,非开孔区的其余部分为有效显示区。非有效显示区划分有至少一个第四调节子区。多个第三调节子区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区和第四调节子区之间,多个第三调节子区的另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区,以及设置于所述通孔区周边的非开孔区;/n所述显示屏包括:/n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透明衬底;/n对盒基板,包括第二透明衬底;/n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在所述通孔区,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相接触;/n多个主间隔物,在所述非开孔区内,且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所述主间隔物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相接触;/n所述非开孔区中靠近所述通孔区的部分,划分有多个依次靠近所述通孔区的调节子区;沿朝向所述通孔区的方向,所述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n其中,所述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为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对盒基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内具有所述主间隔物的数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区,以及设置于所述通孔区周边的非开孔区;
所述显示屏包括:
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透明衬底;
对盒基板,包括第二透明衬底;
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在所述通孔区,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相接触;
多个主间隔物,在所述非开孔区内,且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所述主间隔物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相接触;
所述非开孔区中靠近所述通孔区的部分,划分有多个依次靠近所述通孔区的调节子区;沿朝向所述通孔区的方向,所述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
其中,所述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为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对盒基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内具有所述主间隔物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一个所述通孔区;每个所述调节子区绕所述通孔区的一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通孔区,分别为第一通孔区和第二通孔区;
依次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调节子区为第一调节子区,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子区绕所述第一通孔区的一周设置;
依次靠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调节子区为第二调节子区;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子区绕所述第二通孔区的一周设置;
所述非开孔区中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区和所述第二通孔区之间的部分,划分有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调节子区和所述第二调节子区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调节子区;
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调节子区和所述第二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开孔区中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区和所述第二通孔区之间的部分,划分有s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3≤s;s为正整数;
沿朝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部分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
沿朝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部分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s为偶数,沿朝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s/2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沿朝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s/2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
或者,
s为奇数,沿朝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s-1)/2]+1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沿朝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s-1)/2]+1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s为偶数,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s/2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中,每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和关于所述第一通孔区中心位置对称的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相同;靠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s/2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中,每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和关于所述第二通孔区中心位置对称的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相同;
s为奇数,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区的[(s-1)/2]+1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中,每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和关于所述第一通孔区中心位置对称的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相同;靠近所述第二通孔区的[(s-1)/2]+1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中,每个所述第三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和关于所述第二通孔区中心位置对称的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子区的主间隔物分布密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区和所述第二通孔区之间的所述非开孔区为有效显示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区和所述第二通孔区之间的所述非开孔区为非有效显示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