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开式手机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30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开式手机包装盒。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盒和内衬,内衬包括内衬主体和两个结构相同的插件。外盒和内衬为对开式结构,左右对称。内衬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插孔,中层放置手机,且设置锁合装置,用于斜面展示手机。下层为缓冲结构,用于运输过程中的防震缓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包装盒为对开式结构,造型新颖;包装盒打开上层衬垫后,中层的手机放置层设置了斜板,可以将手机斜放,起到展示作用;同时,手机配件也方便地展示给客户,促销性强;对手机及配件分别放置,防震缓冲性能好,保护性强。

A kind of split cell phone packing box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plit type mobile phone packing box.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n outer box and an inner lining, the inner lining includes an inner lining main body and two plug-ins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The outer box and the inner lining are of split structure, symmetrical left and right. The inner lini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upper, middle and lower. Two jacks are set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upper layer respectively. The mobile phone is placed in the middle layer, and a locking device is set for the inclined display of the mobile phone. The lower layer is a buffer structure, which is used for shockproof and buffer during transportation. The packaging box of the invention is a split structure with novel shape; after the upper liner of the packaging box is opened, the mobile phone placing layer in the middl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clined plate, which can lay the mobile phone diagonally and play a display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mobile phone accessories are also conveniently displayed to the customers, with strong promotion; the mobile phone and accessories are respectively placed, with good shockproof and buffering performance and strong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开式手机包装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开式手机包装盒。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手机包装多采用内衬垫分层结构进行包装。其中,为了达到手机包装所需的强度和防震缓冲性能,手机多采用纸浆模塑托盘包装,成本较高。同时,手机包装的展示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对开式手机包装盒。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开式手机包装盒,所述包装盒包括外盒和内衬,所述内衬包括内衬主体和两个结构相同的插件。所述外盒、内衬主体和插件分别一纸成型。外盒和内衬为对开式结构,左右对称。所述内衬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插孔,其中两个插孔分别放置耳机和USB连接线,另外两个相对的插孔组合后共同放置电源适配器。中层放置手机,且设置锁合装置,用于斜面展示手机。下层为缓冲结构,用于运输过程中的防震缓冲。内衬主体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左内衬粘合襟片1、上层左内衬第一体板2、上层左内衬第二体板3、上层左内衬第三体板5、上层左内衬第四体板7、内衬左侧板8、内衬底板9、内衬右侧板35、上层右内衬第四体板36、上层右内衬第三体板37、上层右内衬第二体板39、上层右内衬第一体板40和右内衬粘合襟片41。上层左内衬第三体板5上自上而下设置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4;上层右内衬第三体板37上自上而下设置第三插孔38和第四插孔42。内衬底板9的上侧依次与内衬后侧板10、中层内衬第一底板11、中层内衬第一挡板12、中层内衬第二挡板13折叠连接,下侧依次与内衬前侧板47、下层内衬顶板45、下层内衬后侧板44折叠连接。下层内衬顶板的左侧与下层内衬左侧板46折叠连接,右侧与下层内衬右侧板43折叠连接。中层内衬第二挡板13的上侧自左至右依次与中层内衬第二底板14、斜板33、中层内衬第三底板34折叠连接。斜板上设置内衬插缝32。中层内衬第二底板14和中层内衬第三底板34的上侧依次与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中层内衬前外板21、中层内衬前顶板22、中层内衬前内板23和中层内衬前底板24折叠连接。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上设置插别孔25,插别孔中设置内衬插舌26。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的左侧依次与中层内衬左外板18、中层内衬左顶板17、中层内衬左内板16和中层内衬左底板15折叠连接,右侧依次与中层内衬右外板28、中层内衬右顶板29、中层内衬右内板30和中层内衬右底板31折叠连接。中层内衬左外板18的上侧与中层内衬第一粘合襟片20折叠连接,中层内衬右外板28的上侧与中层内衬第二粘合襟片27折叠连接。插件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插件左粘合襟片52、插件第一左体板51、插件第二左体板50、插件第三左体板49和插件第四左体板48、插件中顶板54、插件第一右体板55、插件第二右体板56、插件第三右体板57、插件第四右体板58和插件右粘合襟片59。插件第二左体板50的右侧与插件后顶板53折叠连接,插件第三右体板57的左侧与插件前顶板60折叠连接。外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外盒左顶板62、外盒左侧板63、外盒底板66、外盒右侧板68和外盒右顶板70。外盒左顶板的上侧与外盒第一粘合襟片64折叠连接,下侧与外盒第二粘合襟片61折叠连接。外盒左侧板63的上侧与外盒第一后侧板65折叠连接,下侧与外盒第一前侧板73折叠连接。外盒右侧板68的上侧与外盒第二后侧板67折叠连接,下侧与外盒第二前侧板72折叠连接。外盒右顶板70的上侧与外盒第三粘合襟片69折叠连接,下侧与外盒第四粘合襟片71折叠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对开式手机包装盒为对开式结构,造型新颖。2、本专利技术的对开式手机包装盒打开上层衬垫后,中层的手机放置层设置了斜板,可以将手机斜放,起到展示作用;同时,上层的四个插孔向上放置,插孔中的手机配件也方便地展示给客户,促销性强。3、本专利技术的对开式手机包装盒对手机及配件分别放置,防震缓冲性能好,保护性强。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内衬的平面展开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内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插件的平面展开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插件与内衬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插件与内衬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插件与内衬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插件与内衬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插件与内衬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外盒的平面展开图;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外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对开式手机包装盒的示意图如图1-图13所示。包装盒包括外盒和内衬,内衬包括内衬主体和两个结构相同的插件。外盒、内衬主体和插件分别一纸成型。外盒和内衬为对开式结构,左右对称。内衬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插孔,其中两个插孔分别放置耳机和USB连接线,另外两个相对的插孔组合后共同放置电源适配器。中层放置手机,且设置锁合装置,用于斜面展示手机。下层为缓冲结构,用于运输过程中的防震缓冲。内衬主体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左内衬粘合襟片1、上层左内衬第一体板2、上层左内衬第二体板3、上层左内衬第三体板5、上层左内衬第四体板7、内衬左侧板8、内衬底板9、内衬右侧板35、上层右内衬第四体板36、上层右内衬第三体板37、上层右内衬第二体板39、上层右内衬第一体板40和右内衬粘合襟片41。上层左内衬第三体板5上自上而下设置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4;上层右内衬第三体板37上自上而下设置第三插孔38和第四插孔42。内衬底板9的上侧依次与内衬后侧板10、中层内衬第一底板11、中层内衬第一挡板12、中层内衬第二挡板13折叠连接,下侧依次与内衬前侧板47、下层内衬顶板45、下层内衬后侧板44折叠连接。下层内衬顶板的左侧与下层内衬左侧板46折叠连接,右侧与下层内衬右侧板43折叠连接。中层内衬第二挡板13的上侧自左至右依次与中层内衬第二底板14、斜板33、中层内衬第三底板34折叠连接。斜板上设置内衬插缝32。中层内衬第二底板14和中层内衬第三底板34的上侧依次与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中层内衬前外板21、中层内衬前顶板22、中层内衬前内板23和中层内衬前底板24折叠连接。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上设置插别孔25,插别孔中设置内衬插舌26。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的左侧依次与中层内衬左外板18、中层内衬左顶板17、中层内衬左内板16和中层内衬左底板15折叠连接,右侧依次与中层内衬右外板28、中层内衬右顶板29、中层内衬右内板30和中层内衬右底板31折叠连接。中层内衬左外板18的上侧与中层内衬第一粘合襟片20折叠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开式手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包括外盒和内衬,所述内衬包括内衬主体和两个结构相同的插件;/n所述内衬主体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左内衬粘合襟片(1)、上层左内衬第一体板(2)、上层左内衬第二体板(3)、上层左内衬第三体板(5)、上层左内衬第四体板(7)、内衬左侧板(8)、内衬底板(9)、内衬右侧板(35)、上层右内衬第四体板(36)、上层右内衬第三体板(37)、上层右内衬第二体板(39)、上层右内衬第一体板(40)和右内衬粘合襟片(41);所述上层左内衬第三体板(5)上自上而下设置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4);所述上层右内衬第三体板(37)上自上而下设置第三插孔(38)和第四插孔(42);所述内衬底板(9)的上侧依次与内衬后侧板(10)、中层内衬第一底板(11)、中层内衬第一挡板(12)、中层内衬第二挡板(13)折叠连接,内衬底板(9)的下侧依次与内衬前侧板(47)、下层内衬顶板(45)、下层内衬后侧板(44)折叠连接;所述下层内衬顶板的左侧与下层内衬左侧板(46)折叠连接,下层内衬顶板的右侧与下层内衬右侧板(43)折叠连接;所述中层内衬第二挡板(13)的上侧自左至右依次与中层内衬第二底板(14)、斜板(33)、中层内衬第三底板(34)折叠连接;所述斜板上设置内衬插缝(32);所述中层内衬第二底板(14)和中层内衬第三底板(34)的上侧依次与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中层内衬前外板(21)、中层内衬前顶板(22)、中层内衬前内板(23)和中层内衬前底板(24)折叠连接;所述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上设置插别孔(25),所述插别孔中设置内衬插舌(26);所述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的左侧依次与中层内衬左外板(18)、中层内衬左顶板(17)、中层内衬左内板(16)和中层内衬左底板(15)折叠连接,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的右侧依次与中层内衬右外板(28)、中层内衬右顶板(29)、中层内衬右内板(30)和中层内衬右底板(31)折叠连接;所述中层内衬左外板(18)的上侧与中层内衬第一粘合襟片(20)折叠连接,中层内衬右外板(28)的上侧与中层内衬第二粘合襟片(27)折叠连接;/n所述插件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插件左粘合襟片(52)、插件第一左体板(51)、插件第二左体板(50)、插件第三左体板(49)和插件第四左体板(48)、插件中顶板(54)、插件第一右体板(55)、插件第二右体板(56)、插件第三右体板(57)、插件第四右体板(58)和插件右粘合襟片(59);所述插件第二左体板(50)的右侧与插件后顶板(53)折叠连接,插件第三右体板(57)的左侧与插件前顶板(60)折叠连接;/n所述外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外盒左顶板(62)、外盒左侧板(63)、外盒底板(66)、外盒右侧板(68)和外盒右顶板(70);所述外盒左顶板的上侧与外盒第一粘合襟片(64)折叠连接,外盒左顶板的下侧与外盒第二粘合襟片(61)折叠连接;所述外盒左侧板(63)的上侧与外盒第一后侧板(65)折叠连接,外盒左侧板(63)的下侧与外盒第一前侧板(73)折叠连接;所述外盒右侧板(68)的上侧与外盒第二后侧板(67)折叠连接,外盒右侧板(68)的下侧与外盒第二前侧板(72)折叠连接;所述外盒右顶板(70)的上侧与外盒第三粘合襟片(69)折叠连接,外盒右顶板(70)的下侧与外盒第四粘合襟片(71)折叠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开式手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包括外盒和内衬,所述内衬包括内衬主体和两个结构相同的插件;
所述内衬主体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左内衬粘合襟片(1)、上层左内衬第一体板(2)、上层左内衬第二体板(3)、上层左内衬第三体板(5)、上层左内衬第四体板(7)、内衬左侧板(8)、内衬底板(9)、内衬右侧板(35)、上层右内衬第四体板(36)、上层右内衬第三体板(37)、上层右内衬第二体板(39)、上层右内衬第一体板(40)和右内衬粘合襟片(41);所述上层左内衬第三体板(5)上自上而下设置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4);所述上层右内衬第三体板(37)上自上而下设置第三插孔(38)和第四插孔(42);所述内衬底板(9)的上侧依次与内衬后侧板(10)、中层内衬第一底板(11)、中层内衬第一挡板(12)、中层内衬第二挡板(13)折叠连接,内衬底板(9)的下侧依次与内衬前侧板(47)、下层内衬顶板(45)、下层内衬后侧板(44)折叠连接;所述下层内衬顶板的左侧与下层内衬左侧板(46)折叠连接,下层内衬顶板的右侧与下层内衬右侧板(43)折叠连接;所述中层内衬第二挡板(13)的上侧自左至右依次与中层内衬第二底板(14)、斜板(33)、中层内衬第三底板(34)折叠连接;所述斜板上设置内衬插缝(32);所述中层内衬第二底板(14)和中层内衬第三底板(34)的上侧依次与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中层内衬前外板(21)、中层内衬前顶板(22)、中层内衬前内板(23)和中层内衬前底板(24)折叠连接;所述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9)上设置插别孔(25),所述插别孔中设置内衬插舌(26);所述中层内衬第四底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花廖美玲陈刚李娜冯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