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收机变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860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4:28
一种接收机变频组件,包括变频模块和本振模块,本振模块包括前置放大器、第一至第三功分器、第一至第四本振放大器,所述第一至第三功分器均为一分二的功分器;变频模块包括第一变频通路、第二变频通路、第三变频通路、第四变频通路,第一变频通路至第四变频通路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均依次包括前端放大电路、混频器、后端放大电路;第一本振放大器至第四本振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本振模块四路本振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本振模块的四个输出端口对应与第一至第四变频通路中的混频器连接且相连接的四条连接线等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个组件集成四条变频通道,集成度高,缩小了组件的体积,减轻了重量,且组件内的通道之间具备良好的幅相一致性。

A receiver frequency conversion module

A receiver frequency conversion module includes a frequency conversion module and a local oscillator module, the local oscillator module includes a preamplifier, a first to third power divider, a first to fourth local oscillator amplifier, and the first to third power dividers are all two-in-one power dividers; the frequency conversion module includes a first frequency conversion path, a second frequency conversion path, a third frequency conversion path, a fourth frequency conversion path, and a first frequency conversion path to a second frequency conversion path The four frequency conversion channels have the same circuit structure, which successively include front-end amplification circuit, mixer and back-end amplification circuit; the output terminal from the first local amplifier to the fourth local amplifier is the output port of the four local signals of the local module, and the four output ports of the local module correspond to the four connecting lines connected with and connected with the mixer in the first to fourth frequency conversion channels Equal length. The utility model integrates four frequency conversion channels into one component, which has high integration degree, reduces the volume and weight of the component, and the channels in the component have good amplitude phase consist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收机变频组件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接收设备中的射频组件模块,具体涉及一种接收机的变频组件。
技术介绍
接收机广泛应用在跳频通信、雷达、卫星、电子战等领域,其中接收机的变频组件是雷达对抗、卫星通信等领域中高灵敏度接收的关键部件,其负责无线电滤波、放大调理及变频过程。现有的接收机接收信号时,变频组件从天线单元接入信号,经过变频组件滤波、变频处理后再连接数据处理单元,而一般的多通道接收机,例如2通道、4通道、8通道接收机等,一个接收通道内设置一个变频组件,各个通道内的组件彼此独立,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干扰性小,但各通道的幅相一致性较差,对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增加了接收机的总体积和重量,且有的器件重复使用,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收机变频组件,以解决现有接收机变频组件体积过大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接收机变频组件,包括变频模块和本振模块,所述本振模块包括前置放大器、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第一本振放大器、第二本振放大器、第三本振放大器、第四本振放大器,所述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均为一分二的功分器;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为本振信号输入端口,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振放大器和第二本振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三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本振放大器和第四本振放大器连接;所述变频模块包括第一变频通路、第二变频通路、第三变频通路、第四变频通路,所述第一变频通路至第四变频通路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均依次包括前端放大电路、混频器、后端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本振放大器至第四本振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本振模块四路本振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本振模块的四个输出端口对应与第一至第四变频通路中的四个混频器连接且相连接的四条连接线等长。具体地,所述前端放大电路由前端第一放大器、前端滤波器、前端第二放大器顺次连接组成,所述后端放大电路由后端第一滤波器、后端第一放大器、后端第二放大器、后端第二滤波器顺次连接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变频组件由变频模块和本振模块构成,变频模块内集成了四条变频通道,并配备一个本振模块输出四路本振信号与变频模块匹配。相对于现有的一个接收通道配备一变频组件,本技术一个组件集成四条变频通道,集成度更高,缩小了组件的体积,减轻了组件的重量,另外,在本振模块中巧妙利用了功分器输出四路本振信号,本振模块与变频通路连接的四条连接线等长,减小了本振引起的相位误差,组件内的通道之间具备良好的幅相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本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变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置放大器、21-第一功分器、22-第二功分器、23-第三功分器、31-第一本振放大器、32-第二本振放大器、33-第三本振放大器、34-第四本振放大器,4-前端放大电路、41-前端第一放大器、42-前端滤波器、43-前端第二放大器、5-混频器、6-后端放大电路、61-后端第一滤波器、62-后端第一放大器、63-后端第二放大器、64-后端第二滤波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变频组件为四接收通道变频组件,其包括变频模块和本振模块,变频模块集成设置四条变频通路,本振模块输出四路本振信号。如图1所示,本振模块包括前置放大器1、第一功分器21、第二功分器22、第三功分器23、第一本振放大器31、第二本振放大器32、第三本振放大器33、第四本振放大器34,第一功分器21、第二功分器22、第三功分器23均为一分二的功分器,一分二功分器也就是一输入端口二个输出端口的功分器。组件的本振信号由接收机提供输入到组件的本振模块,前置放大器1的输入端为本振信号输入端口,前置放大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2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功分器2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功分器22、第三功分器2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功分器2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本振放大器31和第二本振放大器32连接,第三功分器2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本振放大器33和第四本振放大器34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变频模块包括第一变频通路、第二变频通路、第三变频通路、第四变频通路,第一变频通路至第四变频通路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均依次包括前端放大电路4、混频器5、后端放大电路6;第一本振放大器31至第四本振放大器34的输出端为本振模块四路本振信号的输出端口,本振模块的四个输出端口对应与第一至第四变频通路中的四个混频器5连接且相连接的四条连接线(图中未示出)等长。严格控制本振到变频模块之间连接线路的长度,使各个本振信号输出到混频器5之间的电路长度相同,保证各变频通路接入本振信号的相位的一致性。具体地,前端放大电路4由前端第一放大器41、前端滤波器42、前端第二放大器43顺次连接组成,后端放大电路6由后端第一滤波器61、后端第一放大器62、后端第二放大器63、后端第二滤波器64顺次连接组成。值得注意的是,前端放大电路4直接与天线(图中未示出)连接,从天线接入射频信号,作为各通道接收的第一级,用以实现信号的前级放大,具有低噪声、低功耗等特点,且将前端放大电路4的前端第一放大器41、前端第二放大器43设计在前端滤波器42的前后两端,以消除放大器自激。混频器5的输出端与后端放大电路6连接,信号经过后端放大电路6滤波和放大后输出满足接收机要求的中频信号。后端放大电路6用以实现信号的中频放大,其使用两级滤波器零散分布的方式来增加滤波器的矩形系数,达到符合要求的幅频特性。实施例2:将上述实施例一的本振模块中的三个一分二功分器由一个一分四的功分器代替,该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体积更大,不利于排版布线,因为一分二功分器结构较小,三个一分二功分器较一个一分四功分器能够利用组件内更多的零碎空间。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变频模块集成设置6条变频通路,对应的本振模块配备一分六功分器输出6路本振信号,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收机变频组件,包括变频模块和本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模块包括前置放大器、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第一本振放大器、第二本振放大器、第三本振放大器、第四本振放大器,所述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均为一分二的功分器;/n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为本振信号输入端口,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振放大器和第二本振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三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本振放大器和第四本振放大器连接;所述变频模块包括第一变频通路、第二变频通路、第三变频通路、第四变频通路,所述第一变频通路至第四变频通路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均依次包括前端放大电路、混频器、后端放大电路;/n所述第一本振放大器至第四本振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本振模块四路本振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本振模块的四个输出端口对应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变频通路中的四个混频器连接且相连接的四条连接线等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收机变频组件,包括变频模块和本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模块包括前置放大器、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第一本振放大器、第二本振放大器、第三本振放大器、第四本振放大器,所述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均为一分二的功分器;
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为本振信号输入端口,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振放大器和第二本振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三功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本振放大器和第四本振放大器连接;所述变频模块包括第一变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谢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众志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