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790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体、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及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一啮合段,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及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的第二啮合段;第一啮合段设于第二啮合段的上方。该电连接器组件正对地设有上述第一啮合段和上述第二啮合段,且与两啮合段分别连接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互错开不干涉,则该电连接器组件相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而言,可以设置更多的端子。即,在需要设置相同数量端子的情况下,该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小。

Connector as-electrica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ic connectors, and discloses an electric connector component,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first terminal and a second terminal. The first terminal comprises a first pin and a first engagement segment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in, the second terminal comprises a second pin and a second engagement segment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in; the first engagement segment is arranged above the second engagement segment. The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engagement section and the second engagement section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nd the first pin and the second pin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gagement sections are staggered and do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then the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can be provided with more terminal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electric connector. That is, when the same number of terminals need to be set, the volume of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can be sma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在商场、游乐场等大型建筑的墙壁上经常挂设有大型显示屏,其能进一步促进消费者对商场内的商品或游乐场内的设施的了解,对消费者起到良好地引导作用。由于这种大型显示屏的尺寸过大,一次性加工其显示板件难度过大,难以实现。所以行业内的制造商大多采用将多个小尺寸的显示模块相互拼接成上述大型的显示板件,拼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电连接器对各个显示模块进行电气互联。目前,行业内使用的电连接器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块板上的母头和公头,母头设有与公头配合的接合腔,该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啮合段。但是用于连接板件与板件的电连接器,绝大多数仅有在接合腔的顶部或者底部设置有端子。这种设置方式大大地限制了在接合腔的长度方向上的端子数量,在需要更多的端子情况下,就需要增大母头的尺寸,这会导致电连接器占用PCB板上更多的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及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一啮合段;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及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的第二啮合段;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两组以上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端子和一个所述第二端子;同一所述端子模组内,所述第一啮合段位于所述第二啮合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啮合段和所述第二啮合段于XOY平面的投影重合,且沿Y轴方向,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相互错开;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位于同一平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本体设有接合腔,所述第一啮合段伸入所述接合腔且设于所述接合腔的顶部,所述第二啮合段伸入所述接合腔且设于所述接合腔的底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第一啮合段和/或所述第二啮合段设有朝向所述接合腔内凹的咬合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本体设有接合块,所述第一啮合段设于所述接合块的顶部,所述第二啮合段设于所述接合块的底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第一转接段,所述第一转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啮合段固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转接段,所述第二转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啮合段固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第一啮合段和/或所述第二啮合段上设有卡钩,所述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卡钩配合的卡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至少包裹所述本体的顶部和部分侧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外壳固接有接地部,所述接地部能够与外部电路板的接地线电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体、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及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一啮合段,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及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的第二啮合段。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两组以上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端子模组,每个端子模组包括一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在同一端子模组内,第一啮合段位于第二啮合段的上方,第一啮合段和第二啮合段于XOY平面的投影重合,且沿Y轴方向,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相互错开;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位于同一平面。该电连接器组件正对地设有第一啮合段和第二啮合段,且与两啮合段分别连接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互错开不干涉,则该电连接器组件相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而言,可以设置更多的端子。即,在需要设置相同数量端子的情况下,该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两种实施例配合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切示意图。图3是母头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是第一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第二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两种实施例相互配合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一个为母头100,另一个为公头200,母头100和公头200分别设于相邻的两块电路板上,一块电路板上的插接件母头100与另一块板上的插接件公头200相互配合并导电连接,以实现相邻电路板的电气互联。结合图2至图5,母头100包括第一本体110、至少部分与第一本体110固接的第一端子120、至少部分与第一本体110固接的第二端子130与包裹在第一本体外表面的外壳140。具体的,第一本体110朝向公头200的一侧敞开,设有接合腔111,优选的,接合腔111为长方体形状或者近似长方体形状。第一本体110于远离公头200的一端设有两排与上述接合腔111联通的卡槽112。优选的,卡槽112于接合腔111的顶部及底部继续沿X轴的方向朝公头200的一端延伸。第一端子120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引脚121、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啮合段123以及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转接段122,该第一转接段122的一端与第一引脚121固接,另一端与第一啮合段123固接。第一啮合段123沿第一本体110上排的卡槽112进入到接合腔111,第一转接段122顺着第一本体110的外侧壁沿Z轴延伸。为确保第一端子120能够相对稳定地与第一本体110连接而不会轻易松动,第一啮合段123于靠近第一转接段122的一端设置有卡钩124,卡钩124远离第一转接段122的一端宽度与第一啮合段123相同,然后朝靠近第一转接段122的方向逐渐变宽,形成一楔形结构。接合腔111靠近公头200的一端的顶部还设有用以给第一啮合段123头部限位的抵持部113,以使第一啮合段123的头部仅能在抵持部113与卡槽112围成的限位空间中摆动。第一啮合段123在插入接合腔111的过程中,卡钩124会轻轻刮起卡槽112两侧壁上的毛刺,当第一啮合段123的头部到达预定位置之后,轻轻后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n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及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一啮合段;/n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及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的第二啮合段;/n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两组以上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端子和一个所述第二端子;同一所述端子模组内,所述第一啮合段位于所述第二啮合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啮合段和所述第二啮合段于XOY平面的投影重合,且沿Y轴方向,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相互错开;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位于同一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及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一啮合段;
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及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的第二啮合段;
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两组以上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端子和一个所述第二端子;同一所述端子模组内,所述第一啮合段位于所述第二啮合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啮合段和所述第二啮合段于XOY平面的投影重合,且沿Y轴方向,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相互错开;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接合腔,所述第一啮合段伸入所述接合腔且设于所述接合腔的顶部,所述第二啮合段伸入所述接合腔且设于所述接合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段和/或所述第二啮合段设有朝向所述接合腔内凹的咬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欢兰
申请(专利权)人:金工精密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