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04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10:26
一种阴端子(10),其与阳端子(60)嵌合且连接电线(40),具备:箱状的阴侧主体部(12),其供阳端子(60)插入,在前后方向开口;接触压力赋予部(16),其从阴侧主体部(12)的顶壁(14)朝向阴侧主体部(12)的内方对阳端子(60)赋予接触压力;以及底壁触点部(26),其从阴侧主体部(12)的底壁(24)突出,与阳端子(60)接触,电线(40)的导体部通过焊接安装到底壁(24)和阳端子(60)接触的面的背面(28)。

Negative terminal

A female terminal (10) is embedded with a male terminal (60) and connected with a wire (40),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box shaped female side main body part (12), wherein the male terminal (60) is inserted and opened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a contact pressure giving part (16), which gives contact pressure to the male terminal (60) from the top wall (14) of the female side main body part (12) towards the inner side of the female side main body part (12); and a bottom wall contact part (26), which gives contact pressure to the male terminal (60) from the female side main body part (1 2) the bottom wall (24) of the wire (40) is protruding and in contact with the male terminal (60), and the conductor part of the wire (40) is installed on the back side (28) of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bottom wall (24) and the male terminal (60) by we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阴端子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阴端子。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阴端子的一例,已知日本专利第3415141号(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阴端子零件。该阴端子零件成为将在前后开口的呈大致箱型的阴侧主体部和能与电线末端压接连接的筒部沿前后连接的结构。在阴侧主体部的内部具备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与销状的阳端子零件弹性地接触。若将阳端子零件插入到阴端子零件的阴侧主体部的内部,则阳端子零件与阴端子零件的弹性接触片弹性地接触,阳端子零件和阴端子零件电导通。由此,在阳端子零件和阴端子零件接触的阳端子触点部产生接触电阻。另外,若将电线的芯线与筒部压接连接,则阴端子零件和电线电导通。由此,在筒部和芯线接触的芯线触点部产生接触电阻。进一步在阳端子触点部与芯线触点部之间产生阴端子零件的导体电阻。因此,当对阴端子零件通电时,由于这些电阻,阴端子零件发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151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随着流向阴端子零件的电流变大,阴端子零件的发热量增加,阴端子零件的导体电阻也与阴端子零件的发热量成正比地增加。因此,在使大电流流过的设备中,需要抑制阴端子零件的发热。一般而言,为了抑制发热而将阴端子零件的板厚加厚,从而使阴端子零件的导体电阻减小。因此,有如下问题:由于板厚变厚,导致阴端子零件的加工费、材料费等成本增加及端子重量增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阴端子,与阳端子嵌合且连接电线,具备:箱状的阴侧主体部,其供所述阳端子插入,且在前后方向开口;接触压力赋予部,其从所述阴侧主体部的顶壁朝向所述阴侧主体部的内方对所述阳端子赋予接触压力;以及底壁触点部,其从所述阴侧主体部的底壁突出,与所述阳端子接触,所述电线的导体部通过焊接安装到成为所述底壁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当设为这样的结构时,从阳端子与阴端子的触点部到阴端子与电线的触点部的长度,与底壁的板厚的厚度大致相等。因此,若对阴端子通电,则能够抑制由于阴端子的导体电阻而产生的发热。另外,能够使由于在阳端子与阴端子的触点部产生的接触电阻而产生的热容易向电线的导体部散热。另外,优选,具备:第一定位板,其从所述底壁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后方板部,其从所述底壁的后端部朝向后方突出,且呈板状;以及一对第二定位板,所述一对第二定位板从所述后方板部的两侧端部向下方突出。根据这样的结构,设置于阴端子的第一定位板及一对第二定位板例如在阴端子插入到阴连接器壳体时抵接于阴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前壁、侧壁及底壁,因此三个板分别起到定位作用。另外,优选,所述接触压力赋予部构成为:从所述顶壁的后端部朝向所述阴侧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而形成,并从所述顶壁向所述阴侧主体部的内方突出,在与所述阳端子向所述阴侧主体部内插入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有多个弹性接触片。当设为这样的结构时,因为弹性接触片与阴端子成为一体,所以与设为分体相比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另外,优选,所述接触压力赋予部与所述阴侧主体部为分体。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将接触压力赋予部设为分体部件,所以通过变更接触压力赋予部的材质、板厚,能够容易地变更对阳端子的接触压力。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阴端子,能够在不将阴端子的板厚加厚的情况下抑制阴端子的发热。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阴端子的主视图。图2是阴端子的俯视图。图3是阴端子的后视图。图4是阴端子的左视图。图5是阳端子和阴端子嵌合后的A-A剖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2中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至图5说明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10使用于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的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阴端子10通过对0.6mm左右的厚度的铜钣金进行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阴端子10插入到未图示的阴连接器壳体的内部。如图5所示,阴端子10具备:箱状的阴侧主体部12;编织线40,其安装于成为阴侧主体部12的底壁24的相反侧的面的底壁背面28。阴端子10进一步具备第一定位板36及一对第二定位板38,第一定位板36及一对第二定位板38在阴端子10插入到未图示的阴连接器壳体时起到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与阴端子10嵌合的阳端子60具备呈板状的阳侧主体部62。阳端子60插入到未图示的阳连接器壳体的内部。在后面的说明中,将与阳端子60的嵌合方向作为前方,将从阴端子10的底壁24朝向顶壁14的方向作为上方。箱状的阴侧主体部12在前后方向开口。阴侧主体部12的内部的位于上方的顶壁14具备接触压力赋予部16,接触压力赋予部16对阳侧主体部62赋予接触压力。接触压力赋予部16从顶壁14的后端部朝向阴侧主体部12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而形成。而且,如图4所示,接触压力赋予部16由四个弹性接触片18构成,四个弹性接触片18在与阳端子60向阴侧主体部12插入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等间隔设置。在阴侧主体部12的顶壁14的中央附近设置有防止过度挠曲部22。通过将顶壁14的一部分切入而设置切入片,通过进一步将切入片从阴侧主体部12的上方朝向内方推出而形成防止过度挠曲部22。若阳端子60插入到阴侧主体部12且阳侧主体部62和弹性接触片18弹性地接触,则弹性接触片18被上方按压而移动,但是弹性接触片18若移动一定量以上则会与防止过度挠曲部22接触,从而弹性接触片18不会在此以上进一步向上方移动。由此,防止由于弹性接触片18过度挠曲从而弹性接触片18塑性变形。在阴侧主体部12的底壁24设置有与阳侧主体部62接触的底壁触点部26。如图4所示,底壁触点部26在与四个弹性接触片18中的两端的弹性接触片18对应的位置以从底壁24向上方突出的形式形成为筋状。另外,在各个底壁触点部26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有两个山。各个山的顶点成为与阳侧主体部62的触点。从与底壁24的前端部碰触的底壁前端部30朝向下方突出形成有呈板状的第一定位板36。另外,从与底壁24的后端部碰触的底壁后端部32朝向后方突出形成有呈板状的后方板部34。进一步从后方板部34的两侧端部朝向下方突出形成有一对第二定位板38。在阴端子10的底壁背面28利用电阻焊连接有编织线40的导体部。由此,阴端子10和编织线40通过底壁背面28与编织线40之间的导体触点部42电导通。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虽然未图示,但是当将阴端子10插入到阴连接器壳体的内部时,阴端子10的一对第二定位板38与阴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的侧壁碰触。另外,阴端子10的第一定位板36及一对第二定位板38与阴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底壁碰触。而且,阴端子10的第一定位板36与设置于阴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的前壁碰触,阴端子10停止向前。这样,阴端子10在阴连接器壳体内的位置固定。当使阳连接器壳体和阴连接器壳体嵌合时,如图5所示,阴端子10的弹性接触片18弹性地按压于阳端子60的阳侧主体部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阴端子,与阳端子嵌合且连接电线,所述阴端子的特征在于,具备:/n箱状的阴侧主体部,其供所述阳端子插入,且在前后方向开口;/n接触压力赋予部,其从所述阴侧主体部的顶壁朝向所述阴侧主体部的内方对所述阳端子赋予接触压力;以及/n底壁触点部,其从所述阴侧主体部的底壁突出,与所述阳端子接触,/n所述电线的导体部通过焊接安装到成为所述底壁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30 JP 2017-0672661.一种阴端子,与阳端子嵌合且连接电线,所述阴端子的特征在于,具备:
箱状的阴侧主体部,其供所述阳端子插入,且在前后方向开口;
接触压力赋予部,其从所述阴侧主体部的顶壁朝向所述阴侧主体部的内方对所述阳端子赋予接触压力;以及
底壁触点部,其从所述阴侧主体部的底壁突出,与所述阳端子接触,
所述电线的导体部通过焊接安装到成为所述底壁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端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定位板,其从所述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椋野润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