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针机构、卷绕设备及电池卷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776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针机构、卷绕设备及电池卷绕机,卷针机构包括第一卷针及第二卷针,第一卷针包括第一针套及第一针芯,第一针套上设有间隔的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第一针芯穿设于第一插孔。第二卷针包括第二针套及第二针芯,第二针套上设有间隔的第三插孔及第四插孔,第二针芯穿设于第三插孔。该卷针机构将第一卷针与第二卷针分体式设计,两者相互靠近后,第一针芯能插入第四插孔内,第二针芯能插入第二插孔内,从而第一针芯与第二针芯能够夹持住极片和隔膜。该卷针机构不仅结构简单,生产难度低,而且,第一卷针能够避免第二卷针晃动的同时,第二卷针也能避免第一卷针晃动,大大提高了卷绕效果。

Needle winding mechanism, winding equipment and battery wi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edle winding mechanism, a winding device and a battery winding machine. The needle win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needle winding mechanism and a second needle winding mechanism. The first needle win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needle sleeve and a first needle core. The first needl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jack and a second jack spaced apart, and the first needle core is threaded through the first jack. The second roll of needle comprises a second needle sleeve and a second needle core. The second needl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and a fourth jacks spaced apart, and the second needle core is threaded through the third jacks. The needle rolling mechanism has a split design of the first needle and the second needle. When the two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the first needle core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fourth hole, and the second needle core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second hole, so that the first needle core and the second needle core can hold the pole piece and the diaphragm. The needle winding mechanism is not only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low in production difficulty, but also can avoid the shaking of the first needle and the second needl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wind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针机构、卷绕设备及电池卷绕机
本技术涉及电池卷绕
,尤其涉及一种卷针机构、卷绕设备及电池卷绕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池卷绕机所使用的卷针机构通常包括两片重叠设置的卷针,通过开针结构和闭针结构带动芯轴移动,以使两片卷针在径向上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卷针机构的开合。这种卷针机构不仅结构复杂,制作难度较大,在卷绕过程中,还需抵顶在外顶机构上,以防卷针晃动,而影响卷绕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针机构、卷绕设备及电池卷绕机,旨在解决传统结构复杂、卷绕效果差的问题。一种卷针机构,包括:第一卷针,包括第一针套及第一针芯,所述第一针套上设有间隔的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所述第一针芯穿设于所述第一插孔;以及第二卷针,包括第二针套及第二针芯,所述第二针套上设有间隔的第三插孔及第四插孔,所述第二针芯穿设于所述第三插孔;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能沿轴向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针芯插入所述第四插孔内,以及,所述第二针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还能沿轴向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针芯脱离所述第四插孔,以及,所述第二针芯脱离所述第二插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针嘴座,所述针嘴座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针芯及所述第二针芯穿过的针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延伸轴、第一轴套、第二延伸轴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延伸轴与所述第一针套连接,所述第一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轴上,所述第一延伸轴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轴套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延伸轴与所述第二针套连接,所述第二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轴上,所述第二延伸轴能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套轴向移动。一种卷绕设备,包括:上述的任一种卷针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针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针套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针芯插入或脱离所述第四插孔;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针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针套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针芯插入或脱离所述第二插孔;以及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针套及所述第二针套均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针套及所述第二针套同步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针芯与所述第二针芯同步旋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滑块及第一导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并与所述第一针套连接,所述第一针套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针套的轴向一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滑块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并与所述第二针套连接,所述第二针套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针套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活动轴及转接结构,所述活动轴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活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二针套的轴向,所述活动轴通过所述转接结构与所述第二针套连接,且所述活动轴与所述第二针套均能相对于所述转接结构旋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包括摆臂及固定座,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活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针套连接,所述活动轴与所述第二针套均能相对于所述摆臂旋转,所述摆臂的中部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摆臂的旋转轴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能与所述摆臂抵接,以限制所述摆臂旋转的最大角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传动轴、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及第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卷针的轴向,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及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及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三同步轮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与所述第一卷针连接,所述第三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与所述第四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五同步轮、第六同步轮及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五同步轮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六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卷针连接,所述第五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带与所述第六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张紧轮及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抵接,所述第二张紧轮与所述第三同步带抵接。一种电池卷绕机,包括上述的任一种卷绕设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卷针机构,第一卷针与第二卷针分体式设计,两者相互靠近后,第一卷针的第一针芯能插入第二卷针上第四插孔内,第二卷针的第二针芯能插入第一卷针上的第二插孔内,以实现卷针机构的闭合,从而第一针芯与第二针芯能够夹持住极片和隔膜。该卷针机构不仅结构简单,生产难度低,而且,第一卷针能够避免第二卷针晃动的同时,第二卷针也能避免第一卷针晃动,大大提高了卷绕效果。另外,这种分体式设计的卷针机构,第一针芯与第二针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能避免在卷绕完成后,从电芯内抽出第一针芯和第二针芯时,第一针芯和第二针芯带出内部的极片和隔膜,提高了电芯重叠度,极大程度减少了抽芯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卷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去除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中第一卷针与第二卷针相互插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中第一卷针的前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中第二卷针的后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中针嘴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的卷绕设备中转接结构、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卷针,包括第一针套及第一针芯,所述第一针套上设有间隔的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所述第一针芯穿设于所述第一插孔;以及/n第二卷针,包括第二针套及第二针芯,所述第二针套上设有间隔的第三插孔及第四插孔,所述第二针芯穿设于所述第三插孔;/n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能沿轴向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针芯插入所述第四插孔内,以及,所述第二针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还能沿轴向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针芯脱离所述第四插孔,以及,所述第二针芯脱离所述第二插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卷针,包括第一针套及第一针芯,所述第一针套上设有间隔的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所述第一针芯穿设于所述第一插孔;以及
第二卷针,包括第二针套及第二针芯,所述第二针套上设有间隔的第三插孔及第四插孔,所述第二针芯穿设于所述第三插孔;
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能沿轴向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针芯插入所述第四插孔内,以及,所述第二针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还能沿轴向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针芯脱离所述第四插孔,以及,所述第二针芯脱离所述第二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嘴座,所述针嘴座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针芯及所述第二针芯穿过的针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延伸轴、第一轴套、第二延伸轴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延伸轴与所述第一针套连接,所述第一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轴上,所述第一延伸轴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轴套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延伸轴与所述第二针套连接,所述第二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轴上,所述第二延伸轴能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套轴向移动。


4.一种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卷针机构;
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针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针套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针芯插入或脱离所述第四插孔;
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针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针套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针芯插入或脱离所述第二插孔;以及
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针套及所述第二针套均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针套及所述第二针套同步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针芯与所述第二针芯同步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滑块及第一导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并与所述第一针套连接,所述第一针套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针套的轴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森呙德红张子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