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敏专利>正文

折叠式书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4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书挡,是由底板、立板、支撑杆所组成,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底板和立板成铰性连接,在底板的后半部具有前定位槽和后定位槽,在立板的下端具有一个与前、后定位槽相适应的定位轴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折叠,而且折叠后四周平整,便于携带和存放,使用时支撑稳定,不易倒架。(*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书架,尤其是一种可折叠的书挡。传统的书挡(Bookend)一般是用硬质材料制成L型或倒T型,置于书堆的两侧,把书籍夹立其中。但这种书挡的立板与底板一般都是固定连接,因此不能折叠,不便携带和存放。为克服上述缺陷,人们在立板和底板之间增加一块斜撑板,该斜撑板的下端(或上端)与底板(或立板)成铰性连接,而上端(或下端)与立板(或底板)则成脱扣式连接,同时立板与底板为铰性连接,这样如要携带或存放时,只要把斜撑板的脱扣式连接的一端与立板(或底板)相脱开,这时立板、底板及斜撑板就能折叠在一起了。但这种可折叠书挡仍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因立板与底板是一种可转动但不可移位式的连接(铰性连接),并且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立板的下端立于底板的中部,这样折叠时,立板的上端必定突出于底板的前端,两者不可平齐,折叠不够理想。二是由于斜撑板的上端(或下端)与立板(或底板)是一种脱扣式连接,这种连接很容易受外力影响而脱扣,造成使用中经常出现倒架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更为理想且使用中不易倒架的书挡,以克服已有书挡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折叠式书挡包括底板、立板和支撑杆,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底板和立板成铰性连接,即都可绕着连接点转动;底板的后半部具有前、后定位槽,其中前定位槽靠近底板中部,后定位槽靠近底板与支撑杆的连接点;立板下端具有定位轴纽,这样立板下端根据需要可以在底板上作前后移动定位,当定位轴纽定位于前定位槽中时,立板垂直于底板,支撑杆斜撑于立板与底板之间;当定位轴纽定位于后定位槽中时,立板、底板、支撑杆三者相重叠。本技术结构的优点是不但可以折叠,而且折叠后四周平整,使用时支撑稳定不易倒架。总体牢固,质量轻,使用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底板正面示图。图3是底板侧视图。图4是底板底面示图。图5是立板正面示图。图6是立板侧视图。图7是立板底面示图。图8是支撑杆正面示图。图9是支撑杆反面示图。参照图1,本书挡是由底板1、立板2和支撑杆3所组成,底板1的前部有一个透底窗4,底板1的后部有一个长方形的立板活动窗5和支撑杆底窗6,在立板2的中间,有一个与支撑杆相适应的支撑杆容置窗7。底板的前半部(略过半)在书本下面,承受书本的重力,当书本向立板2方向倾靠时,立板2受到水平向后力的作用,此时支撑杆3对立板2的支撑力提供了与此相对抗的反作用力,这样就能将成排的书籍夹立在两个书挡之间。参照图2、3、4,底板1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的长度方向略长于后部,宽度略比后部窄。前部有一个透底窗4,设计该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制作材料以降低成本。后部有一个长方形的立板活动窗6和支撑杆底窗6,设计立板活动窗5的目的是使立板2的下端能在其中作前后移动,便于折叠。立板活动窗5的底面具有前定位槽8和后定位槽9,在支撑杆底窗6的底面两侧各有一个支撑杆固定轴孔11。在底板1前部的底面的周边以及透底窗4的底面四周均具有加强边12,在立板活动窗5以及支撑杆底窗6的底面具有如图所示的加强边13。在底板1的后部底面的周边具有一种加厚边14,设计加厚边14的目的是在使用本书挡时,使底板1的后部与桌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这样使前定位槽8和后定位槽9有足够的深度。以便于立板2下端的定位轴纽15(图5、图6所示)容置其中。参照图5、6、7,立板2是一种上宽下窄的平面体,立板2下端具有一个定位轴纽16,该定位轴纽与前述的前定位槽8和后定位槽9相适应。在立板2的中部具有一个与支撑杆相适应的支撑杆容置窗7,以便于折叠时使支撑杆3容置其中。在立板2的底面的周边有加强边16和扣合边17,扣合边17的作用是当书挡折叠时,使底板1的前部被扣合其中,使整个书挡更为平整美观。在支撑杆容置窗7的底面的四周具有加强边18,在其上部的两侧各具有一个支撑杆固定轴孔19。参照图8、9,支撑杆3是一种长形平面体,在其两端分别具有一对向外突出的支撑杆固定轴20、21,它们分别与支撑杆固定轴孔19、11相适应,在其反面的周边具有加强边10。从上列各图可知,支撑杆3的固定轴20、21分别与立板2上的固定轴19和底板1上的固定轴孔11相连接。当本书挡使用时,立板2下端的定位轴纽15处于前定位槽8中,这时立板2垂直于底板1,支撑杆3斜撑于立板2和底板1之间;当本书挡折叠时,立板2下端的定位轴纽15向后移动,被容置于后定位槽9中,这时支撑杆3容置于支撑杆容置窗7中,立板2的上部与底板1的前部相扣合,书挡成为平整的折叠状态。制作底板1、立板2和支撑杆3时,如果它们有足够的厚度或者其制作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坚硬度,就可以不必设计加强边了。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书挡,是由底板(1)、立板(2)和支撑杆(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杆(3)两端分别与底板(1)和立板(2)成铰性连接,在底板(1)的后半部具有前定位槽(8)和后定位槽(9);立板(2)下端具有一个与前定位(8)和后定位槽(9)相适应的定位轴纽(15),当定位轴纽(15)定位于前定位槽(8)中时,立板(2)垂直于底板(1),支撑杆(3)斜撑于立板(2)和底板(1)之间;当定位轴纽(15)定位于后定位槽(9)中时,底板(1)、立板(2)、支撑杆(3)三者相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挡,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的后半部具有一个立板活动窗(5),所述的前立板定位槽(8)和后立板定位槽(9)处于立板活动窗(5)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挡,其特征在于,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对向外突出的支撑杆固定轴(20)、(21),它们分别与底板(1)和立板(2)上的支撑杆固定轴孔(19)、(11)相适应。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书挡,是由底板、立板、支撑杆所组成,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底板和立板成铰性连接,在底板的后半部具有前定位槽和后定位槽,在立板的下端具有一个与前、后定位槽相适应的定位轴钮。本技术不但可折叠,而且折叠后四周平整,便于携带和存放,使用时支撑稳定,不易倒架。文档编号A47B65/00GK2281703SQ96245620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赵敏 申请人:赵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书挡,是由底板(1)、立板(2)和支撑杆(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杆(3)两端分别与底板(1)和立板(2)成铰性连接,在底板(1)的后半部具有前定位槽(8)和后定位槽(9);立板(2)下端具有一个与前定位(8)和后定位槽(9)相适应的定位轴纽(15),当定位轴纽(15)定位于前定位槽(8)中时,立板(2)垂直于底板(1),支撑杆(3)斜撑于立板(2)和底板(1)之间;当定位轴纽(15)定位于后定位槽(9)中时,底板(1)、立板(2)、支撑杆(3)三者相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
申请(专利权)人:赵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