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7423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输入管道、真空内腔和输出管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底部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管道,所述内壳体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输出管道,所述内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移动板底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移动板顶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内壳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调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新型防负压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提高了新型防负压装置的使用性能,而且延长了新型防负压装置的使用寿命。

A new type of anti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anti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body, an inner shell body, an input pipe, a vacuum inner cavity and an output pipe. The inner shell body is internally installed with an inner shell body, one side of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shell body is installed with an input pipe, the other side of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shell body is installed with an output pipe,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inner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oving plate, and the inner shell body is internally installed with an input pipe, a vacuum inner cavity and an output pipe One side of the mov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groove, a first spring is welded at the corner position of the bottom of the moving plate, a second spring is welded at the corner position of the top of the moving plate, a pressure sensor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top of the moving plate, and a pressure regulating pipe is install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top of the inner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w anti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in use, improves the us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anti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but also extend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new anti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流体管路中,由于动力源突然停止工作或其他异常状况出现时,容易造成管路出现负压,引起异样,造成流体回流,继而对流体管路和动力源设备产生污染,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动力源设备的损坏,出现安全事故,同样,在密闭的罐体,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也会造成负压的出现,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设备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为此,人们开发出各种防负压装置,用于维护设备安全,但现有的防负压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有的防负压装置多采用U性管、浮球等简单结构作为检测、调节装置,但其实际可承受能力与安全性并不足以满足各种环境的要求,其次,一般的防负压装置对于外界环境的抗性较低,尤其是当内外温差较大时,装置本身密封性降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此外,装置内部流体的侵蚀,长期压力不均、内部碰撞造成的磨损等均会造成防负压装置有效性能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输入管道、真空内腔和输出管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内壳体,且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真空内腔,所述内壳体底部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管道,且输入管道远离内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的外部,所述内壳体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输出管道,且输出管道远离内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的外部,所述内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外侧壁与内壳体的内侧壁相互接触,所述移动板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一侧的移动板内部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移动板底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与内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顶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与内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内壳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调压管,且调压管远离内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的外部,所述外壳体外侧的调压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上镶嵌有单片机,且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内侧壁上与移动板的外侧壁上皆涂抹有防腐层。优选的,所述内壳体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输入管道与外壳体的连接位置处和输出管道与外壳体的连接位置处皆固定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两外侧壁上皆覆盖有缓冲层。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一侧的外壳体侧壁上与内壳体侧壁上皆安装有透明观察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防负压装置不仅提高了新型防负压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提高了新型防负压装置的使用性能,而且延长了新型防负压装置的使用寿命;1、通过在外壳体的内部安装内壳体,内壳体的内部设移动板,并通过在移动板的内部设第一通槽、第二通槽,移动板的两侧分别焊接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移动板的顶部设压力传感器,以及通过在内壳体的顶部安装调压管,调压管上设电磁阀,实现了新型防负压装置稳定调压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新型防负压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2、通过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真空内腔,内壳体的内部固定限位块,并通过在输入管道、输出管道与外壳体的连接位置处固定密封圈,实现了新型防负压装置内部的保温、密封功能,从而提高了新型防负压装置的使用性能;3、通过在内壳体的内侧壁上与移动板的外侧壁上涂抹防腐层,移动板的两外侧壁上覆盖缓冲层,实现了新型防负压装置内部防腐、减震的功能,从而延长了新型防负压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内壳体;3、第一弹簧;4、输入管道;5、移动板;6、真空内腔;7、第二弹簧;8、电磁阀;9、调压管;10、限位块;11、第二通槽;12、输出管道;13、透明观察窗;14、单片机;15、密封圈;16、第一通槽;17、缓冲层;18、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输入管道4、真空内腔6和输出管道12,外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内壳体2,内壳体2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限位块10,用于限位保护,且内壳体2与外壳体1之间设有真空内腔6,内壳体2底部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管道4,且输入管道4远离内壳体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内壳体2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输出管道12,且输出管道12远离内壳体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输入管道4与外壳体1的连接位置处和输出管道12与外壳体1的连接位置处皆固定有密封圈15,用于密封,避免气压不均造成爆炸,内壳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移动板5,且移动板5的外侧壁与内壳体2的内侧壁相互接触,移动板5的两外侧壁上皆覆盖有缓冲层17,用于减震,避免碰撞造成损伤,内壳体2的内侧壁上与移动板5的外侧壁上皆涂抹有防腐层,用于防腐蚀保护,移动板5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通槽16,且第一通槽16一侧的移动板5内部设有第二通槽11,移动板5底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一弹簧3,且第一弹簧3远离移动板5的一端与内壳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板5顶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二弹簧7,且第二弹簧7远离移动板5的一端与内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板5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压力传感器18,该压力传感器18的型号可为PT1246-210,内壳体2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调压管9,且调压管9远离内壳体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外壳体1外侧的调压管9上设有电磁阀8,该电磁阀8的型号可为4V210-08,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镶嵌有单片机14,该单片机14的型号可为SH69P25,且单片机14的输出端与电磁阀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14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单片机14一侧的外壳体1侧壁上与内壳体2侧壁上皆安装有透明观察窗13,便于直接观察内壳体2内部的调节状况。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该新型防负压装置安装在相应位置处,即将输入管道4与输出管道12与管道对应连接,随后通过操控单片机14,使装置通电工作,当流体正常通过时,即流体依次经输入管道4、内壳体2、输出管道12向前流动,当由于前端吸力过大或后端断流时,由于后端压力急剧降低,造成流体回流甚至后端管道收缩变形时,内壳体2顶部的高压大于第一弹簧3的弹性作用力,则移动板5向下移动,使移动板5、第二通槽11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管道4、输出管道12相连通,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输入管道(4)、真空内腔(6)和输出管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内壳体(2),且内壳体(2)与外壳体(1)之间设有真空内腔(6),所述内壳体(2)底部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管道(4),且输入管道(4)远离内壳体(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所述内壳体(2)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输出管道(12),且输出管道(12)远离内壳体(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所述内壳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移动板(5),且移动板(5)的外侧壁与内壳体(2)的内侧壁相互接触,所述移动板(5)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通槽(16),且第一通槽(16)一侧的移动板(5)内部设有第二通槽(11),所述移动板(5)底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一弹簧(3),且第一弹簧(3)远离移动板(5)的一端与内壳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5)顶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二弹簧(7),且第二弹簧(7)远离移动板(5)的一端与内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5)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内壳体(2)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调压管(9),且调压管(9)远离内壳体(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所述外壳体(1)外侧的调压管(9)上设有电磁阀(8),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镶嵌有单片机(14),且单片机(14)的输出端与电磁阀(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14)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负压装置,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输入管道(4)、真空内腔(6)和输出管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内壳体(2),且内壳体(2)与外壳体(1)之间设有真空内腔(6),所述内壳体(2)底部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管道(4),且输入管道(4)远离内壳体(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所述内壳体(2)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输出管道(12),且输出管道(12)远离内壳体(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所述内壳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移动板(5),且移动板(5)的外侧壁与内壳体(2)的内侧壁相互接触,所述移动板(5)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通槽(16),且第一通槽(16)一侧的移动板(5)内部设有第二通槽(11),所述移动板(5)底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一弹簧(3),且第一弹簧(3)远离移动板(5)的一端与内壳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5)顶部的拐角位置处皆焊接有第二弹簧(7),且第二弹簧(7)远离移动板(5)的一端与内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5)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内壳体(2)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调压管(9),且调压管(9)远离内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大祥徐荣黄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祥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