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世凡专利>正文

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343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采空区注浆充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填进度与割煤进度不同步不匹配,充填速度慢,充填支撑效果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袋体,所述的袋体的顶部通过褶皱结构形成可升顶型,褶皱结构内上部横穿设置有二次注浆管,所述的袋体的外壁四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袋体的前侧面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导水管,袋体与导水管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内排水小孔,每个导水管的外壁底部设置有排水孔,袋体的前侧面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注浆孔,所述的袋体的前侧面的上下棱和中间间隔设置有穿杆管。

A fast grouting and filling bag in goaf simultaneously with coal cutt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routing and filling in the goaf of a coal mine, in particular to a fast grouting and filling bag in the goaf which is synchronous with coal cutting.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such as the filling progress is not synchronous with the coal cutting progress, the filling speed is slow, the filling support effect is poor, etc. the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bag body, the top of the bag body is formed by a folding structure, the upper part of the folding structure is transversely arranged with a secondary grouting pip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bag body is arranged with connectors, The front side of the bag body is longitudinal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ater guide pipes, the surface contacting the bag body and the water guid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internal drainage holes,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wall of each water guid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hole,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top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ba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routing hole, the upper and lower edges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bag body and the middle spacing are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rod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
本技术涉及煤矿采空区注浆充填
,具体涉及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
技术介绍
当前,煤矿采空区注浆充填工艺多为嗣后充填,间隔非连续零星充填。存在充填进度与割煤进度不同步、不匹配,充填滞后于割煤,工人在没保护的采空区作业安全没保证,充填速度慢、工效低,充填支撑效果差等问题;目前采空区注浆充填工艺多为理论存在,实际中鲜有实施。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合理设计的装置并配合合适的解决方法,将割煤工艺与采空区注浆充填工艺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二者工艺匹配、进度同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填进度与割煤进度不同步不匹配,充填速度慢,充填支撑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所述的袋体的顶部通过褶皱结构形成可升顶型,褶皱结构内上部横穿设置有二次注浆管,所述的袋体的外壁四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袋体的前侧面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导水管,袋体与导水管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内排水小孔,每个导水管的外壁底部设置有排水孔,袋体的前侧面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注浆孔,所述的袋体的前侧面的上下棱和中间间隔设置有穿杆管。所述的袋体的高度为煤层采高。所述的袋体的宽度为n倍的割煤截深,n大于等于1。所述的袋体的长度为一组次移液压支架数量×单个液压支架宽度。所述的连接件为魔术贴或者钩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通过袋体特殊的长、宽、高尺寸设计实现充填与割煤工艺进度匹配同步;本技术通过魔术贴可实现快速挂袋安装、无模板快速注浆施工;本技术通过可升顶结构实现了适用于不同煤层采高,扩大了本技术的使用范围;本技术可实现多个充填袋连续安装,安装方法简单,快捷,提高对采空区的充填支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袋体,2.注浆孔,3.排水孔,4.导水管,5.内排水小孔,6.魔术贴,7.穿杆管,8.二次注浆管,9.褶皱结构,10连接杆,11锚钉,12连接带,13注浆管,14注浆枪,15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参见图1-图3),包括袋体1,所述的袋体1的顶部通过褶皱结构9形成可升顶型,褶皱结构9内上部横穿设置有二次注浆管8,所述的袋体1的外壁四周设置有连接件6,连接件6为魔术贴或者钩环等;所述的袋体1的前侧面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导水管4,袋体1与导水管4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内排水小孔5,每个导水管4的外壁底部设置有排水孔3,通过内排水小孔实现将充填袋内的填充物的沉淀淅出水排出,通过导水管底部的排水孔排出,使充填体致密,从而提高对顶板的支撑能力;袋体1的前侧面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注浆孔2,所述的袋体1的前侧面的上下棱和中间间隔设置有穿杆管7。本技术为长方体,高度同煤层采高,宽度设计为1倍(或者数倍)割煤截深,这样可实现充填与采煤机割煤同步,每割一刀(或者数刀)煤,充填相同进尺的采空区;其长度设计为一组次移液压支架范围,即一组次移液压支架数量×单个液压支架宽度,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实现充填与移液压支架同步,每前移一组次液压支架,充填相同范围的采空区,实现了充填进度与移液压支架进度的同步。本技术外壁设置有魔术贴,可实现与已有充填体袋壁上的魔术贴粘接,实现与邻排及邻袋连续紧密连接,形成连续充填体,提高采空区充填支撑效果,实现快速挂袋安装;后侧依托邻近已有充填体,前侧通过穿杆管穿连接杆10,并将上下连接杆10分别固定于顶板或底板,中间连接杆10通过连接带进行限位,实现无模板快速注浆施工。本技术袋体上部设计有可升顶型,可升顶内上部设计有二次注浆软管,为了适应煤层或采高可能变化,即采空区的高度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充填袋是提前加工成品,高度固定,可升顶的好处在于通过注浆使其升起直至与顶板充分接触,从而适应一定范围的高度变化;注浆充填物经淅水致密收缩后会形成少量的剩余空间,通过二次注浆软管对剩余空间进行二次注浆,可进一步提高充实度和接顶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顶板的支撑效果。本技术的安装过程(参见图4):在移液压支架工序前,通过魔术贴将充填袋后侧与上排充填袋壁粘接,移液压支架工序后,充填袋前侧穿杆管内穿入连接杆,利用锚钉11将上棱连接杆固定于顶板,将下棱连接杆固定于底板,通过连接带12及其魔术贴将中间连接杆与上排充填体袋壁粘接,对中间连接杆进行限位,再将排水管15与袋体前侧的排水孔连接,完成充填袋的安装。最后,将与注浆管13通过三通连接的注浆枪14插入充填袋前侧的注浆孔进行注浆,直至充填袋被注满与顶板充分接触,充填物固化后即可实现对顶板的支撑。如此重复,对采空区进行连续充填。最后,可根据需要通过二次注浆软管对剩余空间进行选择性二次注浆,可将空隙率降低一个数量级,从而实现对顶板的精确支撑或控制。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1),所述的袋体(1)的顶部通过褶皱结构(9)形成可升顶型,褶皱结构(9)内上部横穿设置有二次注浆管(8),所述的袋体(1)的外壁四周设置有连接件(6),所述的袋体(1)的前侧面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导水管(4),袋体(1)与导水管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内排水小孔(5),每个导水管(4)的外壁底部设置有排水孔(3),袋体(1)的前侧面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注浆孔(2),所述的袋体(1)的前侧面的上下棱和中间间隔设置有穿杆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割煤同步的采空区快速注浆充填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1),所述的袋体(1)的顶部通过褶皱结构(9)形成可升顶型,褶皱结构(9)内上部横穿设置有二次注浆管(8),所述的袋体(1)的外壁四周设置有连接件(6),所述的袋体(1)的前侧面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导水管(4),袋体(1)与导水管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内排水小孔(5),每个导水管(4)的外壁底部设置有排水孔(3),袋体(1)的前侧面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注浆孔(2),所述的袋体(1)的前侧面的上下棱和中间间隔设置有穿杆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凡
申请(专利权)人:杨世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