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671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包括第一钢管输送机构、打孔机构、固定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打孔机构设置钻头,钻头内设置相变材料部;固定机构包括均可上下移动的钢管承托块和固定压块;钢管输送机构均包括钢管输送台以及挡板。本装置还设置中空结构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置凹陷部,凹陷部内侧壁设置第一折叠部;缓冲机构上表面设置第二折叠部。本装置采用的钻头中设置相变材料部,可以阻止或减缓温度的升高,从而保护了钻头。同时设置了具有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的缓冲机构,可有效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震动;而且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缓冲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且稳定的特点。

A drilling device for electric steel po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ic steel pipe pole dril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teel pipe conveying mechanism, a drilling mechanism, a fixed mechanism and a second steel pipe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drill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drill bit, and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drill bit; the fixed mechanism comprises a steel pipe supporting block and a fixed pressing block which can move up and down; the steel pipe convey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teel pipe conveying platform and a baffle plate. The devic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buffer mechanism with a hollow structure; the buffer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part,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cav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olding part;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uffer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folding part.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bit used in the device, which can prevent or slow down the temperature rise, thus protecting the bit. At the same time, the buffer mechanism with the first folding part and the second folding part is set,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 vibration from all directions; moreover, while realizing the above functions, the buffer mechanism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and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管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管杆用的钢管上打孔,主要靠工人手动完成。操作人员采用手工尺子量、划线定位的办法进行钻孔定位,之后通过钻孔机钻孔;目前的钻孔机在钻孔时会带来较大的震动,不仅有可能使钢管发生移位还会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打孔时由于连续作业,钻头往往温度较高,对钻头的使用寿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提供一种减震的、能有效保护钻头的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的、能有效保护钻头的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管输送机构、打孔机构、固定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四者依次设置;所述打孔机构设置钻头,所述钻头内设置相变材料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的钢管承托块和可上下移动的固定压块;所述第一钢管输送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均包括钢管输送台以及设置在钢管输送台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一钢管输送机构、打孔机构、固定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与地面接触部分均设置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为中空结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侧壁设置沿凹陷部内凹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叠部;所述缓冲机构上表面设置由中心向边缘延伸的第二折叠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折叠部为环状折叠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陷部为圆柱形凹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材料部含有固液相变材料。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固液相变材料为微胶囊相变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管承托块、固定压块均通过气缸机构实现上下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管输送台上设置输送皮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与钢管的接触面设置为可与钢管表面贴合的圆弧面。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减震的、能有效保护钻头的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本装置采用的钻头中设置相变材料部,当钻头钻孔发热使温度升到相变材料相变点之上之后,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并且吸收热量,阻止或减缓温度的升高,从而保护了钻头。同时设置了具有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的缓冲机构,可有效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震动;而且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缓冲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且稳定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剖面图。图3是图1中B-B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缓冲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6所示,一种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包括第一钢管输送机构1、打孔机构2、固定机构3、第二钢管输送机构4,四者依次设置。打孔机构2设置在钢管5一侧,其设置钻头21,钻头21位于钢管5上方;钻头21由上而下,竖直对钢管5打孔;钻头21内设置相变材料部211;相变材料部211含有固液相变材料;钻头21钻孔后发热,当温度升到相变材料相变点之上之后,固液相变材料发生相变由固体变为液体并且吸收热量,阻止或减缓温度的升高,从而保护了钻头21;固液相变材料由微胶囊封装,防止固液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产生泄露或者损耗。固液相变材料可选用石蜡或十八醇,微胶囊的壁材可采用聚氨酯。固定机构3包括可上下移动的钢管承托块31和可上下移动的固定压块32;钢管承托快31设置于钢管5下方,固定压块32设置于钢管5上方,两者位置相对应;钢管承托快31、固定压块32均通过气缸机构实现上下移动;在打孔机构2时,钢管承托快31向上运动,固定压块32向下运动,将钢管5夹紧,减少打孔时钢管5的位移,保证打孔的精度;钢管承托快31、固定压块32与钢管5的接触面设置为可与钢管5表面贴合的圆弧面,且在圆弧面表面设置弹性材料,从而提高了钢管5被夹紧的程度。第一钢管输送机构1、第二钢管输送机构4均包括钢管输送台6以及设置在钢管输送台6两侧的挡板7;钢管输送台6上设置输送皮带;挡板7用于减少钢管5在输送或打孔时的移位,其与钢管5的接触面设置为可与钢管5表面贴合的圆弧面。第一钢管输送机构1、打孔机构2、固定机构3、第二钢管输送机构4与地面接触部分(支脚或者底座或底面)均设置缓冲机构8;缓冲机构8为中空结构,由金属材料制成;缓冲机构8设置凹陷部81,凹陷部81为圆柱形凹槽(也可以为其他常规形状),用于将第一钢管输送机构1、第二钢管输送机构4的支脚或者打孔机构2、固定机构3的底座设置于其内;凹陷部81内侧壁一周均设置沿凹陷部81内凹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叠部82;缓冲机构8上表面设置由中心向边缘延伸的第二折叠部83,第二折叠部83为环状折叠部。第一折叠部82、第二折叠部83可以起到类似弹簧的缓冲减震功能;第一折叠部82可以吸收来自于垂直方向的冲击;而第二折叠部83由于是个环状结构,可以缓冲来自水平各方向的震动和冲击,两者相互配合能缓冲各个方向而来的震动;而且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缓冲机构8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且稳定的特点。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管输送机构、打孔机构、固定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四者依次设置;所述打孔机构设置钻头,所述钻头内设置相变材料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的钢管承托块和可上下移动的固定压块;所述第一钢管输送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均包括钢管输送台以及设置在钢管输送台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一钢管输送机构、打孔机构、固定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与地面接触部分均设置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为中空结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侧壁设置沿凹陷部内凹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叠部;所述缓冲机构上表面设置由中心向边缘延伸的第二折叠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管输送机构、打孔机构、固定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四者依次设置;所述打孔机构设置钻头,所述钻头内设置相变材料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的钢管承托块和可上下移动的固定压块;所述第一钢管输送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均包括钢管输送台以及设置在钢管输送台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一钢管输送机构、打孔机构、固定机构、第二钢管输送机构与地面接触部分均设置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为中空结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侧壁设置沿凹陷部内凹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叠部;所述缓冲机构上表面设置由中心向边缘延伸的第二折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钢管杆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部为环状折叠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石成葛妹妹张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吴输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