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管清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664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管清理器,包括:主杆、第一环部、第二挡部、M个副杆、M个清理刷;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其中,所述第一环部、第二挡部装设在所述主杆上,所述第一环部沿所述主杆上下滑动,所述第二挡部固定在所述主杆上,所述第一环部位于所述第二挡部的上方,每个副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环部连接,M个副杆的第一端沿所述主杆的周向分布,每个副杆的第二端连接一个清理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反应管的重复使用,降低了耗材成本。

Reactor pipe clea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ction pipe cleaner, which comprises a main rod, a first ring part, a second stop part, m auxiliary rods and m cleaning brushes; m is a natural numb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 wherein the first ring part and the second stop part are installed on the main rod, the first ring part slides up and down the main rod, the second stop part is fixed on the main rod, and the first ring part is located on the main rod Above the second stop part, the first end of each auxiliary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ing part, the first end of M auxiliary rods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main rod, and the second end of each auxiliary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cleaning brush.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reuse of the reaction tube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the consuma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管清理器
本技术涉及有机元素分析
,尤其涉及一种反应管清理器。
技术介绍
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和氮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生态系统连接土壤、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重要纽带,为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土壤学研究中关注力最高的指标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元素分析仪在土壤碳氮元素的测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有取代传统的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和凯式定氮法的趋势。元素分析仪的应用大范围的提高了测定的效率,降低了测定结果的随机误差,但是由于元素分析仪测定过程中需要用石英管作为反应容器,并在其内填充填料,以实现将闪燃温度高达1700℃的高温气体在环境温度680-1050℃氧化、还原和分离,最终实现定量测定目标元素含量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高温气体会将还原剂(铜粉)氧化(变成氧化铜),并且在高原条件下使得部分铜粉、氧化铜混合物熔融成坚固的金属块,集结于石英管材质的反应管中。由于反应管材质为石英,弹性差,如果用锐器将熔融成块状的内容物取出容易使其受到破坏而不能再使用。并且有些型号元素分析仪,受到仪器设计的限制,反应管端口细,无法容许大口径清理器进入清理坚硬的熔融状态下的金属还原剂。因此,元素分析仪测定元素成分含量时通常该石英管为一次性用品,用过后由于无法清理只能丢弃,造成材料和资金的浪费,大大提成了测试成本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管清理器。本技术的反应管清理器可变形、可伸缩、可调节,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脆性很强的石英管不在清理过程中受到破坏,实现了反应管的重复使用,降低耗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应管清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第一环部、第二挡部、M个副杆、M个清理刷;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其中,第一环部、第二挡部装设在主杆上,第一环部沿主杆上下滑动,第二挡部固定在主杆上,第一环部位于第二挡部的上方,每个副杆的第一端均与第一环部连接,M个副杆的第一端沿主杆的周向分布,每个副杆的第二端连接一个清理刷。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清理刷包括刷杆、刷头,刷杆的第一端固定在主杆上,刷杆的第一端沿主杆的周向分布,副杆的第二端与对应的刷杆活动连接,并且副杆的第二端沿其对应的刷杆能够往复滑动,刷头固定在刷杆的第二端。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环部能够围绕主杆旋转,第一环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凹槽,主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凸块;其中,当第一环部沿主杆上下滑动时,凹槽与凸块相嵌合;当利用反应管清理器对反应管进行清理时,凸块抵在第一环部的上表面,阻止第一环部向上移动。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簧,弹簧套在主杆上,并且弹簧位于第一环部与第二挡部之间。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凸块在主杆上的位置是可调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反应管清理器还包括弹簧,弹簧套在主杆上,并且弹簧位于第一环部与第二挡部之间。(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反应管清理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1)本技术通过利用反应管清理器,使一次性使用的反应管可以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耗材成本。(2)本技术的反应管清理器通过控制清理刷的张开和闭合,使清理刷可以进入小口径反应管,扩大了反应管清理器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反应管清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凸块与凹槽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1-主杆;2-第一环部;3-第二挡部;4-副杆;5-清理刷;51-刷杆;52-刷头;6-弹簧;7-凹槽;8-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反应管清理器,如图1所示,包括主杆1、第一环部2、第二挡部3、两个副杆4、两个清理刷5。第一环部2、第二挡部3装设在主杆1上,第一环部2沿主杆1上下滑动,第二挡部3固定在主杆1上,第一环部2位于第二挡部3的上方,每个副杆4的第一端均与第一环部2连接,两个副杆4的第一端沿主杆1的周向分布,每个副杆4的第二端连接一个清理刷5。例如,当第一环部2与第二挡部3接触时,清理刷5与待清理的反应管的内壁尽可能靠近但不接触。当然,第一环部2与第二挡部3还未接触时,清理刷5已与待清理的反应管的内壁尽可能靠近但不接触。利用上述反应管清理器对反应管进行清理时,向上拉第一环部2,带动每个副杆4的第一端沿主杆1向上移动,使每个副杆4的第二端逐渐靠近主杆1,此过程为清理刷5的闭合过程;当清理刷5闭合到能够进入反应管时,将主杆1的下端插入反应管中,松开第一环部2,第一环部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或者结合向下的推力沿主杆1向下滑动,带动每个副杆4的第一端沿主杆1向下移动,使每个副杆4的第二端逐渐远离主杆1,此过程为清理刷5的张开过程;当清理刷5张开到一定程度,直到清理刷5与待清理的反应管的内壁尽可能靠近但不接触,接下来就可以对反应管进行清理了。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对反应管进行清理,使一次性使用的反应管可以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耗材成本,同时,通过控制清理刷的张开和闭合,使清理刷可以进入小口径反应管,扩大了反应管清理器的适用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的示例中,副杆4的数量是任意的,至少为一个,清理刷5的数量与副杆4的数量保持一致。第二挡部3可以是环状结构,与第一环部2的形状相同。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反应管清理器,以下仅介绍其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内容。如图1所示,每个清理刷5包括刷杆51、刷头52,刷杆51的第一端固定在主杆1上,刷杆51的第一端位于例如第二挡部3的下方,刷杆51的第一端沿主杆1的周向分布,副杆4的第二端与对应的刷杆51连接,并且副杆4的第二端沿其对应的刷杆51滑动,刷头52固定在刷杆51的第二端。如图2所示,第一环部2靠近主杆1外表面的侧面上设有凹槽7,主杆1的外表面上设有凸块8,凹槽7与凸块8相嵌合,使凸块8不影响第一环部2沿主杆1上下滑动,当利用上述反应管清理器对反应管进行清理时,凸块8完全露出于第一环部2的上表面,此时,旋转第一环部2使凹槽7与凸块8错开,凸块8抵在第一环部2的上表面,阻止第一环部2向上移动。例如,副杆4的第二端设置套环,套环套在刷杆51上,实现副杆4的第二端沿着刷杆51往复滑动。利用上述反应管清理器对反应管进行清理时,向上拉第一环部2,带动每个副杆4的第一端沿主杆1向上移动,使每个副杆4的第二端沿刷杆51逐渐靠近主杆1,副杆4对刷杆51向上的拉力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管清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1)、第一环部(2)、第二挡部(3)、M个副杆(4)、M个清理刷(5);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其中,/n所述第一环部(2)、第二挡部(3)装设在所述主杆(1)上,所述第一环部(2)沿所述主杆(1)上下滑动,所述第二挡部(3)固定在所述主杆(1)上,所述第一环部(2)位于所述第二挡部(3)的上方,每个副杆(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环部(2)连接,M个副杆(4)的第一端沿所述主杆(1)的周向分布,每个副杆(4)的第二端连接一个清理刷(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管清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1)、第一环部(2)、第二挡部(3)、M个副杆(4)、M个清理刷(5);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其中,
所述第一环部(2)、第二挡部(3)装设在所述主杆(1)上,所述第一环部(2)沿所述主杆(1)上下滑动,所述第二挡部(3)固定在所述主杆(1)上,所述第一环部(2)位于所述第二挡部(3)的上方,每个副杆(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环部(2)连接,M个副杆(4)的第一端沿所述主杆(1)的周向分布,每个副杆(4)的第二端连接一个清理刷(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管清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刷(5)包括刷杆(51)、刷头(52),所述刷杆(51)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杆(1)上,所述刷杆(51)的第一端沿所述主杆(1)的周向分布,所述副杆(4)的第二端与对应的刷杆(51)活动连接,并且所述副杆(4)的第二端沿其对应的刷杆(51)能够往复滑动,所述刷头(52)固定在所述刷杆(51)的第二端。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樊博李以康郭小伟柯浔曹广民李玉林李茜杜岩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