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50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包括延长管、连接头、三通、外套管、钢针、针座和安全装置;钢针的一端安装在针座上;外套管套在钢针上;安全装置包括壳体和卡针槽;壳体的一端闭合,另一端与针座的持针柄转动连接;壳体离钢针近的一侧为开口,外套管套在钢针上且置于壳体内,壳体内设有卡针槽,卡针槽的开口为渐缩型,外套管不能通过卡针槽的最小开口端,钢针从外套管取出后能通过卡针槽的最小开口端且卡在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穿刺前能够取代护针帽起到在穿刺前防止针尖污染的作用;在穿刺后屏蔽所退出的钢针,能够起到防止针刺伤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其他防针刺伤留置针相比,结构简单,易造,节约成本。

A kind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or preventing needle stabbing injur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in retention needle for preventing needle stabbing, which comprises an extension tube, a connector, a tee, an outer sleeve, a steel needle, a needle seat and a safety device; one end of the steel needle is installed on the needle seat; the outer sleeve is sleeved on the steel needle; the safety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needle clamping groove; one end of the shell is closed, the other en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needle holding handle of the needle seat; the side near the shell to the steel needle is open The outer sleeve is sleeved on the steel needle and is placed in the shell body.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ayonet groove. The opening of the bayonet groove is gradually shrinking. The outer sleeve cannot pass through the minimum opening end of the bayonet groove. After the steel needle is taken out from the outer sleeve, it can pass through the minimum opening end of the bayonet groove and be stuck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place the needle guard cap before the puncture to prevent the needle tip from polluting before the puncture; after the puncture, the exit steel needle can be shielded to prevent the needle from stabbing; compared with other retained needl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manufacture and cost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临床慢性疾病静脉输液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欧美国家已在20世纪60年代普及使用。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已涉及到了家庭和社区。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侵入性操作频繁,针刺伤频发。有研究显示,我国护理人员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针刺伤发生率为1.4%~4%。针刺伤一旦发生,极易导致血源性病原体传播,也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因此,预防静脉留置针针刺伤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锐器盒时,是发生污染针头刺伤的危险环节。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显示,安全装置可避免62%~88%的锐器损伤发生。因此,使用有安全装置的留置针屏蔽污染针头,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危险。目前,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IntrocanSafety安全留置针,在穿刺成功后通过按压尾座卡槽能回缩针体起到了防刺伤的作用,但该款留置针的设计极易在穿刺前触碰到尾座卡槽造成针体回缩,造成针具废用。此外,该款留置针在穿刺成功后需断开连接部分,易造成患者血液回流。美国BD飞玛防针刺伤留置针通过在针体内部增加防针刺伤的装置以屏蔽退出的针尖,但该款留置针对内部结构要求较高,极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本技术在穿刺前能够取代护针帽起到在穿刺前防止针尖污染的作用;在穿刺后屏蔽所退出的钢针,能够起到防止针刺伤的作用;本技术与其他防针刺伤留置针相比,结构简单,易造,节约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包括延长管、连接头、三通、外套管、钢针、针座和安全装置;所述外套管与三通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针座安装在三通第二连接口设有的隔离塞下方;所述延长管的一端与三通的第三连接口连接,所述延长管的另一端与连接头连接;所述钢针的一端安装在针座上;所述外套管套在钢针上;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壳体和卡针槽;所述壳体的一端闭合,另一端与针座的持针柄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离钢针近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外套管套在钢针上且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有卡针槽,卡针槽的开口为渐缩型,所述外套管不能通过卡针槽的最小开口端,钢针从外套管取出后能通过卡针槽的最小开口端且卡在里面。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离钢针远的一侧与持针柄连接的一端设有预留槽。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为透明壳体。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为梯形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安全装置既在起到防针刺伤的同时,又能取代传统护针帽防止穿刺前针尖污染,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所述个安全装置包括壳体和卡针槽,所述壳体与针座的持针柄转动连接,所述外套管套在钢针上且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有卡针槽,卡针槽的开口为渐缩型,所述外套管不能通过卡针槽的最小开口端,钢针从外套管取出后能通过卡针槽的最小开口端且卡在里面,在穿刺前取代了原有的护针帽防止针尖污染的作用,准备穿刺时需将壳体旋转,将露出外套管,旋下的壳体不影响穿刺时手持针炳的手感,穿刺成功后,将钢针从外套管退出,旋起壳体罩住退出的钢针,并将钢针卡进卡针槽内,从而起到防针刺伤的作用。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技术,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壳体罩住外套管和钢针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壳体打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壳体罩住外套管和钢针的状态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壳体罩住钢针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壳体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壳体背面示意图。其中,1.壳体;2.延长管;3.连接头;4.三通;5.外套管;6.钢针;7.针座;8.隔离塞;9.持针柄;10.卡针槽;11.最小开口端;12.预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2所示,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包括延长管2、连接头3、三通4、外套管5、钢针6、针座7和安全装置。所述外套管5与三通4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针座7安装在三通4第二连接口设有的隔离塞8下方;所述延长管2的一端与三通4的第三连接口连接,所述延长管2的另一端与连接头3连接;所述钢针6的一端安装在针座7上;所述外套管5套在钢针6上。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壳体1和卡针槽10;所述壳体1的一端闭合,另一端与针座7的持针柄9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离钢针6近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壳体1离钢针6远的一侧与持针柄9连接的一端设有预留槽12,如图6所示,所述预留槽12方便壳体1绕持针柄9进行旋转。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套管5套在钢针6上且置于壳体1内,所述壳体1内设有卡针槽10,卡针槽10的开口为渐缩型,所述外套管5不能通过卡针槽10的最小开口端11,钢针6从外套管5取出后能通过卡针槽10的最小开口端11且卡在里面。如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壳体1为梯形体;所述壳体1为透明壳体,方便观察钢针6是否卡在卡针槽10内。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本技术进行穿刺前,所述壳体1取代了原有的护针帽防止针尖污染的作用,准备穿刺时需将壳体1旋转,暴露套在钢针6的外套管5,穿刺成功后,外套管5留在患者血管中,钢针6被退出,然后将壳体1旋起罩住钢针6,并将钢针6卡进卡针槽10内,从而起到防针刺伤的作用。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延长管(2)、连接头(3)、三通(4)、外套管(5)、钢针(6)、针座(7)和安全装置;/n所述外套管(5)与三通(4)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针座(7)安装在三通(4)第二连接口设有的隔离塞(8)下方;所述延长管(2)的一端与三通(4)的第三连接口连接,所述延长管(2)的另一端与连接头(3)连接;所述钢针(6)的一端安装在针座(7)上;所述外套管(5)套在钢针(6)上;/n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壳体(1)和卡针槽(10);所述壳体(1)的一端闭合,另一端与针座(7)的持针柄(9)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离钢针(6)近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外套管(5)套在钢针(6)上且置于壳体(1)内,所述壳体(1)内设有卡针槽(10),卡针槽(10)的开口为渐缩型,所述外套管(5)不能通过卡针槽(10)的最小开口端,钢针(6)从外套管(5)取出后能通过卡针槽(10)的最小开口端(11)且卡在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延长管(2)、连接头(3)、三通(4)、外套管(5)、钢针(6)、针座(7)和安全装置;
所述外套管(5)与三通(4)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针座(7)安装在三通(4)第二连接口设有的隔离塞(8)下方;所述延长管(2)的一端与三通(4)的第三连接口连接,所述延长管(2)的另一端与连接头(3)连接;所述钢针(6)的一端安装在针座(7)上;所述外套管(5)套在钢针(6)上;
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壳体(1)和卡针槽(10);所述壳体(1)的一端闭合,另一端与针座(7)的持针柄(9)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离钢针(6)近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外套管(5)套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梦倩曹松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