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43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包括管体以及至少一根导丝,管体包括主体管以及转动管,转动管的硬度小于主体管的硬度,导丝与转动管相连。通过尾部的导丝拉动转动管相对主体管转动,实现调整控制管体的偏向,进而避开瓣膜及赘生物,由于管体的方向可控性,使得管体的位置更精确,有效降低甚至避免了管体盘曲和损伤心内膜的风险。

Direction controlled pulmonary artery detection cathe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rection controllable pulmonary artery detection catheter,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and at least one guide wire. The tube body comprises a main tube and a rotating tube. The hardness of the rotating tub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main tube, and the guide wi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tube. By pulling the rotating tube with the tail guide wire to rotate relative to the main tube, the deviation of the control tube body can be adjusted, so as to avoid valves and vegetations. Due to the controllable direction of the tube body, the position of the tube body is more accurate, effectively reducing or even avoiding the risk of the tube body curling and damaging the endocar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用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放置肺动脉测压导管的方式是通过血流冲刷导管前端的套囊,带领套囊“漂流”到心腔内预定位置。导管前端只能依靠血流的流动实现转向,且医师只能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来间接判断导管前端的位置。反复充气放气,配合送入和退出手法最终将导管漂到肺动脉。以往的肺动脉导管放置过程中难免出现反复操作,导管前端位置仍然不理想的情况,甚至在多次操作中导管盘曲于心腔中导致放管失败,方向可控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方向可控性差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包括管体以及至少一根导丝,所述管体包括主体管以及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硬度小于所述主体管的硬度,所述导丝与所述转动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导丝的数量为2n根,n为正整数,2n根所述导丝分为n组导向组件,每个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根所述导丝,每个所述导向组件中的两根所述导丝分别为第一导向丝和第二导向丝,所述第一导向丝和所述第二导向丝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导向丝和所述第二导向丝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与同一直径相交。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导向组件相配合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传动盘,所述第一导向丝远离所述转动管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盘相连,所述第二导向丝远离所述转动管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盘相连,所述第一导向丝于所述传动盘上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丝于所述传动盘上的连接部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盘套设于所述主体管并与所述主体管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盘上开设有传动齿,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盘转动的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包括具有传动齿且与所述传动盘相啮合的施力盘、以及与所述施力盘相连的拨动盘。进一步地,当n为2时,所述传动盘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拨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盘同轴设置,两个所述拨动机构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以供所述导丝通过的安装孔,所述导丝远离所述转动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外部;或者,所述导丝位于所述管体的内腔并与所述转动管的内壁相连;或者,所述导丝位于所述管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转动管的外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管体还包括设于所述转动管远离所述主体管的一端的端部管,所述转动管的硬度小于所述端部管的硬度。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管的外部套设有气囊。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管的外部套设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的外部套设有保护滑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尾部的导丝拉动转动管相对主体管转动,实现调整控制管体的偏向,进而避开瓣膜及赘生物,由于管体的方向可控性,使得管体的位置更精确,有效降低甚至避免了管体盘曲和损伤心内膜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设有传动盘时);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传动盘与管体转动连接时);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设有拨动机构时);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传动盘带动第一导向丝和第二导向丝动作时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转动管设有金属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转动管设有金属网时的剖视图;图中:1、管体;101、主体管;102、转动管;103、端部管;2、导丝;3、第一导向丝;4、第二导向丝;5、操作组件;501、传动盘;502、拨动机构;5021、施力盘;5022、拨动盘;6、气囊;7、金属网;8、保护滑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包括管体1以及至少一根导丝2,管体1包括主体管101以及转动管102,转动管102的硬度小于主体管101的硬度,导丝2与转动管102相连。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尾部的导丝2拉动转动管102相对主体管101转动,实现调整控制管体1的偏向,进而避开瓣膜及赘生物,由于管体1的方向可控性,再配合现有技术中经食道心脏超声或常规心脏彩超直观地观察管体1的位置,实现了管体1放置全过程的可视性,使得管体1的位置更精确,有效降低甚至避免了管体1盘曲和损伤心内膜的风险。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还包括现有技术中常用于肺动脉检测导管的发热电阻及电路,测压电极,光学模块。于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硬度的定义为受力后容易弯折的程度,硬度越小,受同等力的情况下弯折的越容易且弯折角度更大。当使用者通过导丝2拉动转动管102偏转时,力足够小的情况下主体管101可不发生弯折,力足够大时,主体管101也会发生较小的弯折偏转,但由于转动管102与主体管101之间的硬度差,转动管102采用质地较软的材料制作,且管壁更薄,面对导丝2拉动时对管体1施加的外力时,转动管102更容易发生弯折偏转,进而实现肺动脉检测导管方向的控制。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丝2的数量为2n根,n为正整数,2n根导丝2分为n组导向组件,每个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以及至少一根导丝,所述管体包括主体管以及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硬度小于所述主体管的硬度,所述导丝与所述转动管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以及至少一根导丝,所述管体包括主体管以及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硬度小于所述主体管的硬度,所述导丝与所述转动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的数量为2n根,n为正整数,2n根所述导丝分为n组导向组件,每个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根所述导丝,每个所述导向组件中的两根所述导丝分别为第一导向丝和第二导向丝,所述第一导向丝和所述第二导向丝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与同一直径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导向组件相配合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传动盘,所述第一导向丝远离所述转动管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盘相连,所述第二导向丝远离所述转动管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盘相连,所述第一导向丝于所述传动盘上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丝于所述传动盘上的连接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套设于所述主体管并与所述主体管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可控的肺动脉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上开设有传动齿,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盘转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佳侯鹏岭费昱达马艳陈祖君吕焕然康文英龚俊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