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6265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5:05
即使在进行类型II反馈的情况下也适当地抑制通信吞吐量的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决定表示固定的波束的集的波束模式,并决定未包含在该波束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波束;以及发送单元,发送与所决定的所述波束模式和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有关的反馈信息。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ven in the case of type II feedback, the re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put is appropriately suppressed. The user terminal according to on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a control unit that determines a beam mode representing a set of fixed beams and at least one beam not included in the beam mode; and a transmission unit that transmits feedback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determined beam mode and the at least one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高速的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已经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超越LTE(也称为LTERel.8或9)的更加宽带域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称为LTEAdvanced、LTERel.10、11或12)被规范化,LTE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NR(新无线(New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radioaccess))、FX(下一代无线接入(Futuregenerationradioaccess))、LTERel.13、14或15之后等)也在探讨中。在现有的LTE系统(例如,LTERel.8-13)中,使用1ms的子帧(也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等)来进行下行链路(DL:Downlink)和/或上行链路(UL:Uplink)的通信。该子帧是被进行信道编码后的一个数据分组的发送时间单位,并且成为调度、链路自适应、重发控制(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等的处理单位。此外,在现有的LTE系统(例如,LTERel.8-13)中,用户终端(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使用上行控制信道(例如,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和/或上行数据信道(例如,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发送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ControlInformation))。该上行控制信道的结构(格式)也称为PUCCH格式等。UCI包含调度请求(SR:SchedulingRequest)、对于DL数据(DL数据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的重发控制信息(也称为HARQ-ACK(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确认(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Acknowledge))、ACK/NACK(否定ACK(NegativeACK))等)、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中的至少一个。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3GPPTS36.300V8.12.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and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Overalldescription;Stage2(Release8)”、2010年4月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中,期待实现各式各样的无线通信服务以满足各不相同的要求条件(例如,超高速、大容量、超低延迟等)。例如,在5G/NR中,正在探讨提供被称为eMBB(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BroadBand))、m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andLowLatencyCommunications))等的无线通信服务。在NR中,以降低伴随载波频率的增大的覆盖范围确保的难度和降低电波传播损耗为主要目的,正在探讨对发送和接收双方使用波束成型(BF:BeamForming)。此外,在NR中,正在探讨被称为类型II反馈(TypeIIfeedback)的、通知比现有的CSI反馈信息更详细的信息的反馈方法。然而,在UE进行类型II反馈的情况下,在基于现有的波束选择方法(现有的码本)时,会产生通信吞吐量的降低、接收质量的劣化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相关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即使在进行类型II反馈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抑制通信吞吐量的降低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决定表示固定的波束的集的波束模式,并决定未包含在该波束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波束;以及发送单元,发送与所决定的所述波束模式和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有关的反馈信息。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进行类型II反馈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抑制通信吞吐量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A-1C是表示二维天线端口的波束选择概率的一例的图。图2A-2C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混合波束选择法中使用的波束模式的一例的图。图3A-3C是表示混合波束选择法中的波束的确定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基于混合波束选择法的类型IICSI报告的流程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基于触发的类型IICSI报告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类型IICSI报告的反馈所需要的比特数目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5G/NR中,以降低伴随载波频率的增大的覆盖范围确保的难度和降低电波传播损耗为主要目的,正在探讨对发送和接收双方使用波束成型(BF:BeamForming)。BF是例如通过使用大量元件天线来控制(也称为预编码)从各元件发送/接收的信号的振幅和/或相位从而形成波束(天线指向性)的技术。另外,使用这样的大量元件天线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也称为大规模MIMO(MassiveMIMO)。BF能够分类成数字BF和模拟BF。数字BF是在基带上(对数字信号)进行预编码信号处理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数字-模拟转换(数模转换器(DAC:DigitaltoAnalogConverter))/RF(无线频率(RadioFrequency))的并行处理需要与天线端口(或RF链(RFc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n控制单元,决定表示固定的波束的集的波束模式,并决定未包含在该波束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波束;以及/n发送单元,发送与所决定的所述波束模式和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有关的反馈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03 JP 2017-018951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单元,决定表示固定的波束的集的波束模式,并决定未包含在该波束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波束;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与所决定的所述波束模式和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有关的反馈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与通过所述波束模式而确定的波束的数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波束的数目有关的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该信息,决定所述波束模式和所述至少一个波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和晃永田聪那崇宁李慧玲蒋惠玲柿岛佑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