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洪专利>正文

定位旋转餐桌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59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定位旋转餐桌转盘属餐桌附设机构,是在餐桌转盘中引入星行传动(1、7、10、3),其中心传动部件固定于底座中心,其它传转动部件(3、10、14)支承于转盘(1),在有等比传动部件和中心传动部件上固定有用于安放食物的托板(5、15、9),托板的固定高度可以不同。转盘可使聚餐食物在移动中平动或自转,保持各用餐位置有不同的采食点,从而有利于避免使用者间的间接接触,营造聚餐气氛。产品制造使用都很方便,其传动还可自动控制。(*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涉及餐桌上辅设的转盘结构。餐桌转盘用于较大餐桌,供多人聚餐时使用,为使用者带来便利,有利于营造相应的使用气氛,已成为这种使用场合中深受欢迎的餐桌辅助设备。但由于转盘上食品临近每位食用者时,永远以一固定的部位面对全桌的各食用者,使聚餐用食品的采食点较无转盘时更为集中,更增加了聚餐方式中用餐者间接交叉接触的机会,背离饮食卫生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使转盘上食物相对底座不同部位有彼此不同采食点的餐桌转盘的结构方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定位旋转餐桌转盘包括底端面为平面的轴承底座,与底座上部固定相联的支承轴承,与轴承动圈固定相联,用于承托转盘的支架,联接支架与底座的传动机构,复盖转盘上表面并固定于支架的盖板,固定和联接上述各部件的附件。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中含有等速比星行传动机构,其中心部件固接于底座中心,其它传动部件支承于支架,用于安放聚餐食物容器的托板与位于支架近缘处的星行传动终端固定相联,数目按需要设定,盖板用于填补转盘上表面除托板之外的平面空间。这样,所述星行传动既有随转盘支架绕底座中心的旋转,同时又因传动而使其部件有自身的转动,使与之固接的托板和其上的食物有同样的运动;盖板则可在不妨碍托板运动的条件下防止异物落入,并作为桌面的附助支承表面;星行传动中的等比传动,是保证托板在转盘一周的旋转中也同时同步完成一周相对于转盘的自转,使托板的食物采食点沿该食物四周均布,并与转盘即支架周缘各近托盘点一一对应,从而提供避免交叉采食相同部位的一种保证。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得以实现。当各终端为等比反向传动时,托盘为平动,上述转盘周缘各近托盘点的分布与托盘各采食点分布一致,即顺序一致,相对方位一致。则更易于制造无间接交叉接触的聚餐条件。本技术所述托板还可固定于有等比传动的其它传动部件中心,在转盘中心位置设与底座固定相联的托板,所述各托板还可按不同的使用高度固定,或兼有上述多种特点的不同组合。这样,等比传动是采食点与餐位一一对应的必须,与除终端外的其它传动相联则增加了托板的设置可能,提供更多的安放位置;与底座相联是一种特例,即以固定代替传动来实现一一对应,并充分利用了转盘中心部位;不同高度则更充分地利用了转盘的使用空间,且有利于营造与聚餐要求相一致的使用气氛,使本技术的性能进一步改善。本技术所述在盖板与相邻托板间因有相对运动而必须保留的缝隙处,设有遮盖封条,封条可以固定于盖板或托板之上,复盖全部缝隙,并与盖板、托板的上平面平滑过度,尽力维持上表面较小的起伏。这样,可以弥补盖板与托板间存有缝隙的不足。本技术传动机构还包含与转盘传动相联的低速电机,可控制其间歇工作的电路。如此可为传动提供动力,实现不同程度的自动控制。本技术集现有餐桌转盘及星行传动特点于一身,巧妙组合,使所配用餐桌在保持转动餐桌原有方便采食特点的同时,避免了采食点集中固定于同一点的不足,符合文明用餐的需要;当托板为等比反向传动时,托板呈平动移位,可较容易地避免采食点的交叉重合。星行传动的转动,不同的安放高度还有利于营造生动丰盛的聚餐气氛,充分利用桌面空间。本结构制造和使用都很方便,适合各种聚餐用饭桌配用。附图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附图说明图1为定位旋转餐桌转盘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阶梯旋转剖面图;图3为星行传动部分的传动示意;图4为曲柄连杆或平行四连杆传动示意;图5为图4的剖面图;图6为同步齿带传动或链传动图;图7为复合转盘使用状态图示;图8为带有电机驱动的餐桌转盘传动图;图9为控制电路原理图。图中1、支架2、餐盘3、星行齿轮4、星行齿轮轴5、盘托6、密封圈7、中心齿轮8、中心齿轮轴9、中心盘托10、中介齿轮11、轴套12、附加齿轮轴13、中介齿轮14、齿轮15、附加托盘(与11、12、14一体)16、推力球轴承17、杆18、径向滚动轴承19、中心支座20、轴孔密封盖21、曲柄销22、连杆23、曲柄24、张紧导轮25、同步齿带26、橡胶轮27、电机28、变压整流29、电池(直流电源)30、交直选择开关31、启动开关32、定时间歇开关33、中心曲柄34、星行轮35、中心轮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例定位旋转餐桌转盘额定用餐人数为6,采用两级齿转传动的星行转动,如图1、2、3。本例以推力轴承16一侧为底座,轴承的另侧座圈与圆盘形支架1的底侧端面固定相联。在支架近缘环带上均布固定六个垂直圆盘支架平面的齿轮轴4及装于轴上的齿轮3,齿轮可绕轴心转动。在圆盘中心亦设有一齿轮轴8,轴上装有齿轮7,齿轮7与轴8固定相联,轴8与圆盘经轴承18相联,轴8穿过圆盘1与支座19固定相联,支座19经杆17与轴承16底侧定圈固定相联,且支座和轴承下圈底侧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之内。齿轮7与3的齿数相等,两轮间经介轮10相联、本例介轮为单层齿轮与图示略有差异。介轮10的轮轴亦固定于圆盘支架上,轮10可绕自身的轮轴转动。在齿轮3之上复以盘托5并固定相联,盘托为圆形;在中心齿轮7相对应的部位亦如上装有盘托9,各盘托均位于同一平面之内。在该平面所余空间,以固定在圆盘支架1上的餐盘2补平,在盘托与餐盘分离的间隙处装有遮盖缝隙的封条6,封条以其环槽卡装于餐盘2。使用时将本例置于聚餐用桌之上,两者的中心部位一致,即可在各盘托上放置盛有食物的容器,在需要移换用餐者面前的食物时,可转动圆盘支架1,经轴4齿轮3、盘托带动其上的食物随支架1绕轴承16的中心转动(例如1/6圈);由于中心齿轮7支承于支座19上固定不动,经介轮10的传动使齿轮3、盘托5带动食物亦随之反向转动(1/6圈),使食物仅形成随盘的平动。此时食物相对支架则以新的侧面面对第二位食用者,从而避免了因采食同一部位所引起的间接接触。同时由于中心齿轮固定,所以托盘9上的食物亦不随转盘转动,食用者仍是采食原来的部位。以上是本例应用的具体情况。第二例如图2,与第一例基本一致,是在其基础上的变型。即当介轮10与轮3轮7皆选用同样齿数时,在餐盘2相对介轮的部位亦分离出如例1的盘托,此时该盘托上放置的食物亦有如周缘盘托上的转动,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当餐盘旋转一周,除中心盘托外各托盘,皆在随餐盘旋转的同时,完成了以自身轴心为轴旋转一周的运动。本例盘托上食物采食点的分布顺序与食用者的餐位顺序相反,只有采食最近处的食物侧面才易于避免间接交叉接触。第三实施例仍是在第一例上的变型如图1、2、3。在基本结构一致的情况下,其介轮10制成双联型,餐盘的相应位置装有轴套11,套内轴12下端装有齿轮14,与介轮的上层齿轮13啮合,轴12上装有盘托15,可用来安放聚餐食物。使用时新装盘托15随齿轮转动,其与转盘支架1间的传动比仍为1,且为反向传动,因此与例1沿缘盘托传动效果一致,只是新增盘托安放位置较高,可以利用餐盘的上部空间,增添些丰盛气氛。第四实施例变齿轮传动为曲柄连杆传动,如图4、图5,其余与例1一致。即在中心支座轴8上固定一曲柄33,在圆盘供食用的周缘餐位上亦皆装有同中心曲柄等长的曲柄23,及由和各曲柄中心与圆盘中心距等长的连杆22,将各曲柄与中心曲柄端相联,各餐位处曲柄均与各自的盘托5固定相联,从而构成本例的传动联接。当圆盘转动各盘托随之而动,同时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定位旋转餐桌转盘,包括底部端面为平面的底座,与底座固定相联的支承轴承,与轴承动圈固定的相联用于承托转盘的支架,联接支架与底座间的传动机构,复盖转盘上表面并固定于支架的盖板,以及联接上述部件的联接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中含有等速比星行传动机构(1、7、10、3),该机构的中心部件(7)固定于底座(16的下圈)中心,其他传动部件支承于支架(1),传动终端(3)与用于安放盛装聚餐食物容器的托板(5)固定相联;所述盖板为复盖转盘上表面除托板之外平面中空隙处的部分(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
申请(专利权)人:刘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