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580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耦合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其中,壳体组件的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通过收口卡片对连接柱进行挡止,实现了连接柱与连接器壳体的防脱连接,在连接器壳体相对连接柱侧向浮动时,也能够通过收口卡片保证连接器壳体与连接柱在插接方向上的挡止配合,减小了限位槽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A shell assembly and a connector between plat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ptocoupler, in particular to a shell assembly and a connector between plates. The floating limit structure of the shell assembly includes a limit slot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connector shell and a connecting column installed in the limit slot. The side slot of the limit slot is provided with a closing card in pairs. The closing card protrudes from the slot edge of the limit slot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or, and a bayonet is formed between the same pair of closing cards. The connecting column is provided at a height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bayonet There is a small diameter section with a diameter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bayonet size, and the small diameter s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can be squeezed into the limit slot through the bayonet. The closing card is used to stop the connecting column, so as to realize the anti separatio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column and the connector housing. When the connector housing floats laterally relative to the connecting column, the closing card can also ensure the stop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onnector housing and the connecting column in the plug direction,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limit slot in the width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耦合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光通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设备柜内大量使用板间光纤连接器实现子板与背板的信号传输。子板连接器一般通过浮动限位结构浮动安装在子板上,以便于子板与背板之间的浮动插接。浮动限位结构对连接器的浮动限位原理如图1所示,连接器壳体10两侧成对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凸条11,两凸条之间形成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安装有紧固柱14,连接器在安装在底板90上时,紧固柱14与底板连接,紧固柱14之间的距离D大于该两个紧固柱所对应的两个安装槽槽底之间的距离d,这样的距离差形成了连接器相对于紧固柱14在宽度方向上浮动的浮动间隙100。如图2所示的即为连接器相对紧固柱14向一侧浮动时的示意图,此时,安装槽的槽壁只需在插接方向上与紧固柱有重叠部分,即可保证连接器在插接方向上的位置。基于这样的原理,申请号为01145693.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连接器装置的浮动安装系统,其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的侧部设有垂直于底板的细长槽,细长槽内安装有紧固柱,细长槽在连接器壳体宽度方向的一侧具有约束口,紧固柱能够越过该约束口被咬入细长槽内,从而到达一个预加载位置。这样在紧固柱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在细长槽内,使其能够作为壳体的子部件被运输和处理,达到了方便运输、防止紧固柱丢失的目的。然而随着目前光通讯设备小型化、高密度的发展趋势,子板的体积越来越小,其上安装的电元器件越来越密集、紧凑,这样所能提供或预留给连接器的安装空间就越来越小,为了降低子板、背板的插装难度,还要要求浮动限位结构提供给连接器在宽度方向上一定的浮动空间,如前述专利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的连接器就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由于其通过细长槽的垂直于底板延伸的约束槽口对紧固柱在宽度方向上进行约束,如果要求较大的浮动空间,那么细长槽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就要较大,以满足在连接器相对紧固柱向一侧浮动时,约束槽口还能挡在紧固柱的外侧,这样细长槽的槽壁就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果减小细长槽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由于约束槽口对紧固柱的限制,又反过来削减连接器的浮动范围。因此,前述专利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的连接器已不能满足新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间连接器,用以解决目前的板间连接器的浮动限位结构提供的浮动范围和占用空间同幅增长和减小,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密集化、紧凑型的要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板间连接器所包含的壳体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板间连接器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光模块,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成对配置在连接器壳体两侧的浮动限位结构,光模块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沿连接器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在连接器安装时通过连接柱与底板连接,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收口卡片对连接柱进行挡止,实现了连接柱与连接器壳体的防脱连接,便于整体运输,避免连接柱丢失;在连接器壳体相对连接柱侧向浮动时,也能够通过收口卡片保证连接器壳体与连接柱在插接方向上的挡止配合。这样限位槽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做小,也尽可能的避免了限位槽与底板上固定的其他元器件之间的干涉,在保证浮动量的前提下,省出了空间,减小了限位槽两侧槽壁的体积,降低了原料成本。进一步地,收口卡片为弧形卡片,弧形卡片的弧面朝外凸出,这样两个弧形卡片能够在其内侧形成弧形空间,与连接柱的小径段适配。为了便于连接柱的卡入,同一对的两个收口卡片在相靠近的外侧边缘设有圆角或斜面以形成便于连接柱滑入的扩口。优选地,收口卡片设置在限位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这样能够稳定的对连接器进行限位。此外,连接器壳体上也可以配置有两对浮动限位结构,两对浮动限位结构在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浮动限位结构的具体数量可根据连接器的长度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成对配置在连接器壳体两侧的浮动限位结构,连接器壳体内具有光模块安装腔,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沿连接器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在连接器安装时通过连接柱与底板连接,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收口卡片对连接柱进行挡止,实现了连接柱与连接器壳体的防脱连接,便于整体运输,避免连接柱丢失;在连接器壳体相对连接柱侧向浮动时,也能够通过收口卡片保证连接器壳体与连接柱在插接方向上的挡止配合。这样限位槽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做小,也尽可能的避免了限位槽与底板上固定的其他元器件之间的干涉,在保证浮动量的前提下,省出了空间,减小了限位槽两侧槽壁的体积,降低了原料成本。进一步地,收口卡片为弧形卡片,弧形卡片的弧面朝外凸出,这样两个弧形卡片能够在其内侧形成弧形空间,与连接柱的小径段适配。为了便于连接柱的卡入,同一对的两个收口卡片在相靠近的外侧边缘设有圆角或斜面以形成便于连接柱滑入的扩口。优选地,收口卡片设置在限位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这样能够稳定的对连接器进行限位。此外,连接器壳体上也可以配置有两对浮动限位结构,两对浮动限位结构在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浮动限位结构的具体数量可根据连接器的长度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板间连接器的浮动原理图;图2为现有的板间连接器在向一侧浮动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板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显示图3中浮动限位结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板间连接器的实施例一,如图3~4所示,包括矩形壳体10,矩形壳体10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后侧开口用于供光模块20安装,前侧开口构成用于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插接端。矩形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有浮动限位结构,浮动限位结构左右相对的两个成对设置,并对矩形壳体在宽度方向上限位。本实施例中,浮动限位结构有两个且在矩形壳体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具体根据矩形壳体的长度选择设计。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矩形壳体10侧部的限位槽12以及安装在限位槽12内的连接柱14。矩形壳体10侧边上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上下延伸的凸条11,限位槽12由该两个凸条形成。连接柱14的上端为螺钉头,下端在安装时用于与子板连接。限位槽12的侧部槽口处在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13,收口卡片13在矩形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凸出于限位槽12的槽沿,同一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间连接器,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光模块,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成对配置在连接器壳体两侧的浮动限位结构,光模块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其特征是,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沿连接器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在连接器安装时通过连接柱与底板连接,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9 CN 20181071267951.一种板间连接器,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光模块,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成对配置在连接器壳体两侧的浮动限位结构,光模块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其特征是,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沿连接器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在连接器安装时通过连接柱与底板连接,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间连接器,其特征是,收口卡片为弧形卡片,弧形卡片的弧面朝外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间连接器,其特征是,同一对的两个收口卡片在相靠近的外侧边缘设有圆角或斜面以形成便于连接柱滑入的扩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间连接器,其特征是,收口卡片设置在限位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间连接器,其特征是,连接器壳体上配置有两对浮动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会永徐骏武学顺徐耕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