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5665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端的主体,设置在主体正面的出水管,设置在主体正面且位于出水管上方的人体感应口,设置在主体上端端部的控制开关,设置在主体侧面的电磁阀维持开关,以及设置在主体内部的智能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能够智能的完成供电的切换,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家庭用水的智能性,还降低了家庭耗水量,从而节约了水资源,更好的降低了用户的经济成本。

A multifunctional water outlet ta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water outlet fauce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main body fix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an outlet pipe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main body, a human body induction port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main body and above the outlet pipe, a control switch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main body, a solenoid valve maintenance switch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main body, and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arranged inside the main bod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functional water outlet faucet, which can intelligently complete the switching of power supply,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system operation, greatly improve the intelligence of domestic water, reduce the domestic water consumption, thus saving water resources and better reducing the economic cost of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庭节能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
技术介绍
水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洗漱还是蒸煮都离不开水。现如今,家庭中均是采用水龙头来放水,而在使用时,经常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使用者忘记关闭水龙头,从而使得水龙头保持出水,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为了节约水资源,大多数的公共场所均采用按压式或者感应式的水龙头,但是按压式和感应式的水龙头却不适合在家庭中进行使用。所以,现如今需要一款智能性的水龙头,以避免用户忘记关水导致的水资源的持续浪费的情况,达到节省水资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能够智能的完成供电的切换,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家庭用水的智能性,还降低了家庭耗水量,从而节约了水资源,更好的降低了用户的经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端的主体,设置在主体正面的出水管,设置在主体正面且位于出水管上方的人体感应口,设置在主体上端端部的控制开关,设置在主体侧面的电磁阀维持开关,以及设置在主体内部的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的电磁阀M,电磁阀M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6,分别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开关驱动电路和信号判断电路,与开关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双电源自切换电路,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输入电路,以及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增强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由三极管VT101,单向晶闸管VS101,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一端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03,N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正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N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6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8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5,N极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7后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9后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01,P极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单向晶闸管VS101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4,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10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的继电器K101,以及P极与单向晶闸管VS101的控制极相连接、N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二极管D104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5组成;其中,电容C4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2后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4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2后与二极管D105的N极组成该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开关驱动电路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4,以及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2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作为该信号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Vin。作为优选,所述信号判断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VCC管脚和RESE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6,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开关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开关S,P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8,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电阻R10,正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7,P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1的RESE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N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其中,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电磁阀M与二极管D3并联设置,开关S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P极组成该开关驱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且与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增强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P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8,N极经电阻R13后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7后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9,一端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5,以及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6组成;其中,电容C8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端的主体(2),设置在主体(2)正面的出水管(6),设置在主体(2)正面且位于出水管(6)上方的人体感应口(5),设置在主体(2)上端端部的控制开关(4),设置在主体(2)侧面的电磁阀维持开关(3),以及设置在主体(2)内部的智能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端的主体(2),设置在主体(2)正面的出水管(6),设置在主体(2)正面且位于出水管(6)上方的人体感应口(5),设置在主体(2)上端端部的控制开关(4),设置在主体(2)侧面的电磁阀维持开关(3),以及设置在主体(2)内部的智能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的电磁阀M,电磁阀M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6,分别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开关驱动电路和信号判断电路,与开关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双电源自切换电路,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输入电路,以及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增强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由三极管VT101,单向晶闸管VS101,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一端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03,N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正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N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6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8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5,N极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7后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9后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01,P极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单向晶闸管VS101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4,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10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的继电器K101,以及P极与单向晶闸管VS101的控制极相连接、N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二极管D104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5组成;其中,电容C4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2后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4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2后与二极管D105的N极组成该双电源自切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开关驱动电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增强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P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8,N极经电阻R13后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7后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与二极管D6的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晓平孔利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众宜合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