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5158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低稻田除草剂使用量的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中的杂草防除。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稻田优势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利用土壤(绿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措施、辅以主要优势杂草生态经济防除阈值指导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频次、结合除草剂与喷雾助剂配伍应用降低除草剂用量的综合技术,使除草剂使用频次直播稻田由3~4次减少至2~3次、移栽稻田由2~3次减少至1~2次,单位面积除草剂使用剂量降低30~70%。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不降低除草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防除当前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延缓稻田抗性杂草的产生,减量增效,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thod of weeds in rice fiel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weed control method in paddy field which can reduce the use amount of herbicides in paddy field, belonging to weed control in the field of plant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t weeds in rice fields, the invention utilizes the soil (green manure) deep turning water slurry management, mechanically ploughing \three in one\ agro agricultural control measures, supplementing the thresholds of the dominant weeds ecological economic thresholds, and directing to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herbicides, combined with the combined technology of herbicides and spray assistants to reduce the dosage of herbicides, so as to eliminate weeding. The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of herbicide decreased from 3-4 times to 2-3 times in direct seeding rice field, from 2-3 times to 1-2 times in transplanting rice field, and the dosage of herbicide per unit area decreased by 30-70%.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ain dominant weeds in the current paddy field, delay the generation of resistant weeds in the paddy field, reduce the amount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without reducing the weeding effect, and has obvious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领域中的杂草防除,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稻田除草剂使用量的综合防除稻田杂草的技术。
技术介绍
杂草与水稻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并传播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据调查结果,目前我国稻田杂草有143种,年发生面积约2000万hm2。生产上虽然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杂草的危害,但目前杂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仍然比较严重,草害已成为夺取水稻稳产丰产的一大障碍。农业农村部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且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要达到40%以上。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农业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农药科学使用的发展方向。农药减量使用是一门综合性使用技术,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对土壤、水源的污染。上述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提高农药产品自身性能,合理选用喷雾器械、使用喷雾助剂及强化农药科学使用技术等。除草剂因防除杂草效果好、速度快、成本低和使用简便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我国防除稻田杂草的主要手段。在“除草必净”的理念指导下,目前我国直播稻田化除普遍推行“两封一杀一补”即整地后水稻播种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水稻生长至3~5叶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和/或分蘖末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补治的3~4次用药防除策略,移栽稻田普遍推行“两封一杀”即水稻移栽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和/或移栽后5~7天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移栽后15~20天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的2~3次用药防除策略,使单位面积除草剂用量居高不下。随着除草剂的大量频繁使用,加之近年来轻型耕作模式的全面推广,田间杂草优势种和优势种组成的群落发生了较大变化,杂草群落演替加快,杂草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针对农田杂草危害现状,必须创新并集成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用药水准,才能推动我国稻田化学除草的可持续发展。喷雾助剂(sprayadditive)是在农药使用时与农药制剂配伍使用的助剂,它比配方助剂(formulationadditive)对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效果更明显,能起到防止雾滴飘移、增强展着性、促进吸收的作用,因而近年来喷雾助剂的开发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常用的喷雾助剂目前已经有包括表面活性剂类、有机硅、植物油类和矿物油类4大类几百个品种,每种类型的喷雾助剂作用效果都有差别,使用时需要根据作物种类、防治靶标和助剂的作用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实践证明,在农药中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提高农药药效,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施药工效。随着乳油和有机溶剂的禁用,水基化制剂的大面积推广,喷雾助剂的用量会越来越大。作物种群在与杂草存在种间竞争的同时也对杂草干扰有一定的耐受性,短于竞争临界期和低于一定密度的杂草对作物没有明显影响,此时除草将耗费多余的农业成本。若杂草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已高于防除杂草所需成本与杂草在生态水平上创造的有益价值的总和时,除草活动才是必要的,此时除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降低农田维护管理投入。因此,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持续增加,早期沿用的“见草即除,除草必净”的传统原则正在被“注重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的农田杂草群落综合管理模式替代,杂草生态经济除草阈值,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既注重农田杂草防治效果,又兼顾农田管理成本,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除草劳动,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科学管理带来极大启示。目前国内外对农田杂草生态经济除草阈值的研究,已经涉及多种农作物和杂草种类,但大多集中于某种作物田的单一杂草类型,研究两种及两种以上杂草组成的混合杂草与水稻互作时的生态经济阈值并不多见,进一步分析混合杂草密度、与作物共生时间对作物的影响,以及各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报道更加缺乏。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稻田杂草种类繁多,不可能只存在单一的杂草种群,而是以多种杂草组成的杂草群落存在,其中稗草(Echinochloacrusgali(L.)Beauv.)、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L.)Nees.)和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是稻田中较为常见的杂草群落组合形式。基于此,探明混合杂草的生态经济阈值以及防除临界期,进而得出更符合稻田杂草实际发生情况的防除标准,可从源头上降低除草剂的使用量。本专利技术人在对稻田优势杂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除草剂杀草谱及除草活性、喷雾助剂使用以及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等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通过利用土壤(绿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措施,辅以稗、千金子、异型莎草等稻田优势杂草单一种和复合为害的生态经济防除阈值源头减量理念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频次,结合稻田除草剂与喷雾助剂配伍使用降低除草剂用量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达到稻田除草剂减量30~70%的效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当前防除稻田杂草除草剂使用频次多、使用量居高不下的现状,公开了一种可降低稻田除草剂使用量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频次,并且水稻全生育期单位面积除草剂使用量可降低30~70%,不仅减量增效明显,而且能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确保水稻安全生产。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应用土壤(绿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措施,其特征在于,在上季水稻收获后冬季休耕深翻1次或种植绿肥植物至第二年春季收获时深翻入土,水稻种植前10~40天,田间灌水泡田3~5天,然后使田块保持浅水层,至水稻种植前1~7天,用机械翻耕平整土地后,再直播或移栽水稻;步骤二,直播水稻在播后苗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处理剂,或移栽水稻在水稻移栽后5~7天使用1次芽前除草剂;步骤三,观察后续田间杂草发生情况,根据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单一种为害或复合为害下的生态经济除草阈值为指标,指导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的使用,当田间杂草实际发生量大于等于阈值水平时,则需选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否则不必进行防除;其中所述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包括稻田常用除草剂和喷雾助剂。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的土壤(绿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利用稻田一年生杂草种子萌发出苗顶土能力弱,杂草达到萌发所需温度、满足水分条件后大部分能集中萌发出苗的生物学特性。所述的“土壤(绿肥)深翻”是在上季水稻收获后冬季休耕深翻1次或种植绿肥植物至第二年春季收获时深翻入土。专利技术人发现土层深度与杂草发芽率密切相关,当土层深度稍有增加,杂草发芽率急剧下降,在仅覆土0.5cm处理下,双稃草、丁香蓼发芽率已分别降为0.50%、2.00%,,基本丧失萌发出苗能力。因此利用杂草种子萌发对土层深度很敏感这一生物学特性,采取土壤深翻措施,能有效降低其出苗率。所述“水浆管理”为水稻种植前10~40天、优选20~30天田间灌水泡田3~5天,然后使田块始终保持浅水层,优选保持干湿交替的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在上季水稻收获后,冬季休耕深翻1次或种植绿肥植物至第二年春季收获时深翻入土,水稻种植前10~40天使田间灌水泡田3~5天,然后使田块保持浅水层直至水稻种植前1~7天,用机械翻耕平整土地后,再直播或移栽水稻;/n步骤二,直播水稻在播后苗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或移栽水稻在移栽后5~7天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n步骤三,以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单一种为害或复合为害下的生态经济除草阈值为指标,当田间杂草实际发生量大于等于阈值水平时,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其中所述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包括稻田除草剂和喷雾助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上季水稻收获后,冬季休耕深翻1次或种植绿肥植物至第二年春季收获时深翻入土,水稻种植前10~40天使田间灌水泡田3~5天,然后使田块保持浅水层直至水稻种植前1~7天,用机械翻耕平整土地后,再直播或移栽水稻;
步骤二,直播水稻在播后苗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或移栽水稻在移栽后5~7天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
步骤三,以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单一种为害或复合为害下的生态经济除草阈值为指标,当田间杂草实际发生量大于等于阈值水平时,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其中所述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包括稻田除草剂和喷雾助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田间灌水泡田操作时间为水稻种植前20-30天,所述田块保持浅水层为使田块保持干湿交替的土壤湿润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对于直播稻田,当达到杂草防除指标,则在水稻3~4叶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和/或在水稻分蘖末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于水稻移栽稻田,当达到杂草防除指标,则在移栽后15~20天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慧沈国辉袁国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