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5066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以及由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汽车用窗玻璃滑槽,该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含有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5~30质量份、密度为0.90g/cm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and a glass sliding groove for automobile formed by th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Th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comprises 5-30 parts of ethylene \u2011 \u03b1 - olefin \u2011 non conjugated polyene copolymer (a), with a density of 0.90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轻质且容易回收再利用,且焚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因此从节能、节省资源、以及近年来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特别是作为硫化橡胶的替代品而被广泛用于汽车部件、工业机械部件、电气-电子部件、建材等。作为这样的汽车部件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窗玻璃滑槽。窗玻璃滑槽是设置于窗玻璃与窗框之间的片材(导向部件),由于要求与玻璃的滑动性,因此在现有产品中多含有有机硅系添加剂。然而,在窗玻璃滑槽的制造工序中,将挤出成型后的直线状的片材插入角部的模具,利用注射成型进行角部的成型与直线部的粘接。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窗玻璃滑槽主体粘接的玻璃滑动层含有高密度聚乙烯、非极性弹性体和润滑剂(有机硅母料)的构成,但没有提及对角部的粘接性。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由热塑性弹性体中配合了硅烷化聚烯烃而成的组合物形成的窗玻璃滑槽,其基材层与表皮层的粘接性和耐磨损性优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93985号公报(特别是实施例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890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对由含有有机硅系添加剂的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得到的成型体的角部的粘接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得知在大量含有有机硅系添加剂的配合中,在角部的粘接上会产生问题。而且,判明了配合大量的有机硅系添加剂时,低温冲击强度也会变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制造兼具所得到的成型体的角部的粘接性和滑动性的窗玻璃滑槽等成型体的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宗旨如下所述。(1)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含有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5~30质量份、密度为0.90g/cm3以上0.92g/cm3以下的结晶性烯烃系树脂(B)20~40质量份、密度为0.94g/cm3以上0.97g/cm3以下的高密度聚乙烯(C)20~40质量份、由乙烯与碳原子数为3至12的α-烯烃形成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D)5~12质量份和有机硅化合物(E)5~9质量份(其中,将(A)、(B)、(C)、(D)和(E)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2)如上述(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有机硅化合物(E)包含硅油和高分子量有机硅。(3)如上述(1)或(2)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D)包含选自乙烯-辛烯橡胶和乙烯-丁烯橡胶中的1种以上。(4)一种汽车用窗玻璃滑槽,其由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专利技术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能够制造兼具所得到的成型体的角部的粘接性和滑动性、并且低温冲击强度优异的窗玻璃滑槽等成型体。即使配合高密度聚乙烯和乙烯-辛烯橡胶、乙烯-丁烯橡胶等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乙烯系树脂,也能够维持滑动性,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无法预测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进行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含有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结晶性烯烃系树脂(B)、高密度聚乙烯(C)、乙烯-α-烯烃共聚物(D)和有机硅化合物(E)。[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是由乙烯、乙烯以外的α-烯烃、优选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和非共轭多烯、优选非共轭二烯形成的共聚物。上述共聚物(A)能够利用“聚合物制造工艺(ポリマー製造プロセス)((株)工业调査会发行,p.309~330)”或者本申请的申请人所申请的日本特开平9-716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7161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20861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6782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6782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110054号公报、WO2009/081792号小册子、WO2009/081794号小册子等所记载的目前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作为制造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时优选使用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例如可以列举:包含钒(V)、锆(Zr)、钛(Ti)等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铝化合物(有机铝氧化合物)的公知的齐格勒催化剂;包含选自元素周期表第IVB族的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铝氧化合物或离子化离子性化合物的公知的茂金属催化剂、例如日本特开平9-40586号公报所记载的茂金属催化剂;包含特定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硼化合物等共催化剂的公知的茂金属催化剂、例如WO2009/072553号小册子所记载的茂金属催化剂;包含特定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铝氧化合物或与该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例如日本特开2011-52231号公报所记载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特别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时,二烯的分布会变得均匀,即使二烯的导入少,也能够获得高的交联效率,另外,由于催化剂活性高,所以能够降低来自催化剂的氯含量,因而特别优选。关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在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合计100摩尔%中,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Ea摩尔%)通常为40~90摩尔%,优选为40~80摩尔%,源自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通常为60~10摩尔%,优选为60~20摩尔%。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和源自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处于上述范围时,在能够得到机械物性、橡胶弹性、耐寒性和加工性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方面是优异的。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为90摩尔%以下且源自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为10摩尔%以上时,热塑性组合物的柔软性、低温下的橡胶弹性、加工性优异。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为40摩尔%以上且源自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为60摩尔%以下时,热塑性组合物的机械物性、高温下的橡胶弹性优异。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的乙烯结构单元的含有率和α-烯烃结构单元的含有率能够利用13C-NMR法进行测定,例如能够按照后述的方法和“高分子分析手册(高分子分析ハンドブック)”(朝仓书店,2008年发行,初版,P184~211)所记载的方法进行峰的鉴定和定量。作为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具体可以列举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戊烯-1、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9-甲基癸烯-1、11-甲基十二碳烯-1、12-乙基十四碳烯-1等。其中,优选丙烯、1-丁烯、4-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n含有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5~30质量份、密度为0.90g/c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31 JP 2017-0720191.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含有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5~30质量份、密度为0.90g/cm3以上0.92g/cm3以下的结晶性烯烃系树脂(B)20~40质量份、密度为0.94g/cm3以上0.97g/cm3以下的高密度聚乙烯(C)20~40质量份、由乙烯与碳原子数为3至12的α-烯烃形成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D)5~12质量份和有机硅化合物(E)5~9质量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智弘实方正和山本昭广宝谷洋平山田孝裕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