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及中继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265006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及中继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并开启计时器;将所述数据包按照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进行分组,第一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第一时延参数,第二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第二时延参数,立即回传所述第一组数据包;将所述第二组数据包的总大小与所述可承载容量进行比较,在所述总大小不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回传大小为所述可承载容量的第二组数据包;或在所述计时器超时后,回传所述第二组数据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padding开销,提高空口资源使用效率。

Uplink data return method and relay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uplink data return method and a relay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he uplink data return method includes: receiving the uplink data packets sent by the terminal, setting the delay parameters of the data packets according to the dela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packets; evaluat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return channel and starting the timer; grouping the data packets according to their corresponding delay parameters, the delay parameters of the first group of data packets are the first delay parameters, and the second group of data The delay parameters of the packets are the second delay parameters, and the first group of packets are returned immediately; the total size of the second group of packets is compared with the bearable capacity, when the total size is not less than the bearable capacity, the returned size is the second group of packets with the bearable capacity; or the second group of packets are returned after the timer expires.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padding overhead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air port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及中继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指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及中继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蜂窝网基站的Relay(中继)设备可分为接入和回传两大模块,其中接入模块为用户终端提供无线覆盖,类似于基站;回传模块类似于终端,与宏网的DonoreNB(主基站)使用相同的频率,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目前Relay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为收到接入模块的数据后,回传模块立刻进行回传,以降低时延。但当该中继设备拓展到物联网领域时,由于物联网数据包一般较小,回传模块回传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使用最小的资源粒度,也无法填满资源,从而填补大量的padding(填充位)导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及中继设备,能够降低padding开销,提高空口资源使用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所述时延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时延参数和第二时延参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并开启计时器;将所述数据包按照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进行分组,第一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一时延参数,第二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二时延参数,立即回传所述第一组数据包;将所述第二组数据包的总大小与所述可承载容量进行比较,在所述总大小不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回传大小为所述可承载容量的第二组数据包;或在所述计时器超时后,回传所述第二组数据包。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包括:在判断所述数据包为时延敏感型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设置为第一时延参数,在判断所述数据包为非时延敏感型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设置为第二时延参数。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中的cause值判断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在该cause值为“mo-ExceptionData”时,判断所述数据包为时延敏感型数据包;在该cause值为其他值时,判断所述数据包为非时延敏感型数据包。进一步地,所述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包括:按照预设周期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或者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计时器未超时或所述总大小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不回传所述第二组数据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为0。进一步地,所述终端为物联网终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设备,包括:接入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所述时延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时延参数和第二时延参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回传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入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及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并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时延参数及所述可承载容量发送给自适应攒包模块;所述自适应攒包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时延参数及所述可承载容量后开启计时器,将所述数据包按照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进行分组,第一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一时延参数,第二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二时延参数,通知所述回传模块立即发送所述第一组数据包;将所述第二组数据包的总大小与所述可承载容量进行比较,在所述总大小不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通知所述回传模块发送大小为所述可承载容量的第二组数据包;或在所述计时器超时后,通知所述回传模块发送所述第二组数据包。进一步地,所述接入模块具体用于在判断所述数据包为时延敏感型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设置为第一时延参数,在判断所述数据包为非时延敏感型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设置为第二时延参数。进一步地,所述接入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中的cause值判断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在该cause值为“mo-ExceptionData”时,判断所述数据包为时延敏感型数据包;在该cause值为其他值时,判断所述数据包为非时延敏感型数据包。进一步地,所述回传模块具体用于按照预设周期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或者在接收到所述接入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及其对应的时延参数后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攒包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计时器未超时或所述总大小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不通知所述回传模块发送所述第二组数据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为0。进一步地,所述终端为物联网终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中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对于非时延敏感类型的数据包,根据等待时延、以及回传信道承载能力,进行攒包发送;对于时延敏感类型的数据包,立刻进行发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在物联网上行小数据包发送中,最大限度的降低padding开销,提高空口资源使用效率,增加物联网系统整体容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行数据回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继设备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及中继设备,能够降低padding开销,提高空口资源使用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应用于中继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所述时延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时延参数和第二时延参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步骤102: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并开启计时器;步骤103:将所述数据包按照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进行分组,第一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一时延参数,第二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二时延参数,立即回传所述第一组数据包;将所述第二组数据包的总大小与所述可承载容量进行比较,在所述总大小不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n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所述时延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时延参数和第二时延参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n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并开启计时器;/n将所述数据包按照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进行分组,第一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一时延参数,第二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二时延参数,立即回传所述第一组数据包;将所述第二组数据包的总大小与所述可承载容量进行比较,在所述总大小不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回传大小为所述可承载容量的第二组数据包;或在所述计时器超时后,回传所述第二组数据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所述时延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时延参数和第二时延参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
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并开启计时器;
将所述数据包按照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进行分组,第一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一时延参数,第二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二时延参数,立即回传所述第一组数据包;将所述第二组数据包的总大小与所述可承载容量进行比较,在所述总大小不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回传大小为所述可承载容量的第二组数据包;或在所述计时器超时后,回传所述第二组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包括:
在判断所述数据包为时延敏感型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设置为第一时延参数,在判断所述数据包为非时延敏感型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设置为第二时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中的cause值判断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在该cause值为“mo-ExceptionData”时,判断所述数据包为时延敏感型数据包;在该cause值为其他值时,判断所述数据包为非时延敏感型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或者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天明张超张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