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40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至少包括内壳、套管、法兰、弹簧和外壳,套管、法兰和弹簧收容于内壳内,外壳套接于内壳外;套管内设有第一光纤,光缆卡固于内壳的连接端且包括第二光纤,第二光纤穿设于法兰内,法兰包括前端和设有卡块的尾端,弹簧套设于前端和尾端之间,前端套接于套管的一端并与套管过盈连接,尾端靠近连接端;当卡块穿过内壳且勾住连接端时,弹簧压缩于前端和连接端之间,第二光纤与第一光纤连接;当旋转法兰使卡块松开连接端时,弹簧恢复长度以向相反方向分离法兰和内壳,第二光纤与第一光纤断开。光纤连接器利用法兰的尾端上的卡块设计,仅需相对内壳转动法兰就可实现光纤连接器的开启和闭合。

Fiber optic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which at least comprises an inner shell, a sleeve, a flange, a spring and an outer shell, wherein the sleeve, a flange and a spring are housed in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outer shell is sleeved outside the inner shell; th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ptical fiber, wherein the optical fiber is clamped at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inner shell and comprises a second optical fiber, wherein the second optical fiber is threaded in the flange, and the flange comprises a front end and a tail end with a clamp block, and the spring sleeve I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and the tail end, the front end is sleeved at one end of the sleev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eeve by interference, and the tail end is close to the connecting end; when the clamp block passes through the inner shell and hooks the connecting end, the spring is compress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and the connecting end, and the second optical fi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ptical fiber; when the flange is rotated to loosen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clamp block, the spring recovery length separates the flange and the inner shell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optical fiber The fiber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first fiber.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is designed with the clamp block at the end of the flange, and it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only by rotating the flange relative to the inne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光纤连接器通常用于网络设备端,在路由器交换机上和传输设备侧光接口用的最多。现有的光纤连接器一般利用夹套和卡圈的铆合实现闭合,其闭合后不可开启,当内部零件损坏时整个连接器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重复开启与闭合的光纤连接器。一种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至少包括内壳、套管、法兰、弹簧和外壳,所述套管、所述法兰和所述弹簧收容于所述内壳内,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内壳外;所述套管内设有第一光纤,光缆卡固于所述内壳的连接端且包括第二光纤,所述第二光纤穿设于所述法兰内,所述法兰包括前端和设有卡块的尾端,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前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前端套接于所述套管的一端并与所述套管过盈连接,所述尾端靠近所述连接端;当所述卡块穿过所述内壳且勾住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弹簧压缩于所述前端和所述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当旋转所述法兰使所述卡块松开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弹簧恢复长度以向相反方向分离所述法兰和所述内壳,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断开。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的内壁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块;所述卡块设于所述尾端的端面;所述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尾端的外径,所述卡块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凸伸出所述尾端的端面外;所述卡块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连接端的内径;所述卡块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距离;当所述卡块勾住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卡块穿过所述内壳且其两端分别勾住所述凸块;当所述卡块松开所述连接端时,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位于所述卡块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法兰内设有连接孔和穿设孔,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穿设孔相互连通且共同贯穿所述前端和所述尾端,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穿设孔的直径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套管抵持所述台阶面。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括螺母,所述连接端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母螺接于所述连接端,以将所述光缆锁紧于所述连接端。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括护套,所述光缆穿设于所述护套内,所述护套包括套接端和保护端,所述套接端套接于所述螺母上,所述保护端伸出所述外壳且能够朝向任意方向弯曲,以带动所述光缆朝向任意方向弯曲。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侧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套接端的内侧面设有内凸环,当所述套接端套接于所述螺母上时,所述内凸环卡入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括后壳,所述后壳呈喇叭型,所述后壳的小口径端部套接于所述外壳的端部且能够相对所述外壳360°旋转,所述后壳的侧壁上设有U型开口,所述开口自所述后壳的大口径端部朝向所述后壳的小口径端部凹陷形成,所述开口用以卡固弯曲的所述护套的所述保护端。进一步地,所述后壳的小口径端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内凸条,所述外壳的端部外侧面上设有外环槽,所述内凸条卡固于所述外环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括防尘帽,所述防尘帽套接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法兰的端部,且部分收容于所述内壳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所述光纤连接器利用所述法兰的尾端上的所述卡块设计,仅需相对所述内壳转动所述法兰就可实现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连接和断开,实现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开启和闭合,从而实现零部件的可替换性及重复利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光纤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光纤连接器沿线III-III的剖面示意图。图4A和图4B为图2中所示内壳、套管、法兰和弹簧的组装示意图。图5A和图5B分别为图4B中的组装机构在不同状态(所示法兰的卡块松开所示内壳的尾端/所示法兰的卡块勾住所示内壳的尾端)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2中所示光缆与内壳的组装示意图。图7为图2中所示螺母和护套与其它结构组装后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8A和图8B为图2中所示外壳和后壳之间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图2中所示光缆与所示后壳的配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至少包括内壳、套管、法兰、弹簧和外壳,所述套管、所述法兰和所述弹簧收容于所述内壳内,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内壳外;所述套管内设有第一光纤,光缆卡固于所述内壳的连接端且包括第二光纤,所述第二光纤穿设于所述法兰内,所述法兰包括前端和设有卡块的尾端,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前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前端套接于所述套管的一端并与所述套管过盈连接,所述尾端靠近所述连接端;当所述卡块穿过所述内壳且勾住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弹簧压缩于所述前端和所述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当旋转所述法兰使所述卡块松开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弹簧恢复长度以向相反方向分离所述法兰和所述内壳,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断开。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100。所述光纤连接器100至少包括内壳2、套管3、法兰4、弹簧5和外壳8。所述套管3、所述法兰4和所述弹簧5收容于所述内壳2内。所述外壳8套接并固定于所述内壳2外。所述法兰4套接于所述套管3的一端,所述套管3内设有第一光纤(图未示),光缆10卡固于所述内壳2的连接端21且包括第二光纤11,所述第二光纤11穿设于所述法兰4内。所述套管3内的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光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至少包括内壳、套管、法兰、弹簧和外壳,所述套管、所述法兰和所述弹簧收容于所述内壳内,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内壳外;所述套管内设有第一光纤,光缆卡固于所述内壳的连接端且包括第二光纤,所述第二光纤穿设于所述法兰内,所述法兰包括前端和设有卡块的尾端,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前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前端套接于所述套管的一端并与所述套管过盈连接,所述尾端靠近所述连接端;当所述卡块穿过所述内壳且勾住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弹簧压缩于所述前端和所述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当旋转所述法兰使所述卡块松开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弹簧恢复长度以向相反方向分离所述法兰和所述内壳,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至少包括内壳、套管、法兰、弹簧和外壳,所述套管、所述法兰和所述弹簧收容于所述内壳内,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内壳外;所述套管内设有第一光纤,光缆卡固于所述内壳的连接端且包括第二光纤,所述第二光纤穿设于所述法兰内,所述法兰包括前端和设有卡块的尾端,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前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前端套接于所述套管的一端并与所述套管过盈连接,所述尾端靠近所述连接端;当所述卡块穿过所述内壳且勾住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弹簧压缩于所述前端和所述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当旋转所述法兰使所述卡块松开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弹簧恢复长度以向相反方向分离所述法兰和所述内壳,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光纤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内壁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块;所述卡块设于所述尾端的端面;所述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尾端的外径,所述卡块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凸伸出所述尾端的端面外;所述卡块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连接端的内径;所述卡块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距离;当所述卡块勾住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卡块穿过所述内壳且其两端分别勾住所述凸块;当所述卡块松开所述连接端时,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位于所述卡块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内设有连接孔和穿设孔,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穿设孔相互连通且共同贯穿所述前端和所述尾端,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穿设孔的直径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台阶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聪卫乐朋栗志明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