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396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显示装置包括叠层设置的显示面板、支撑结构以及背光模组。支撑结构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胶框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部,第一部所在平面与背光模组出光面平行,支撑结构的边缘与胶框的第二部粘结,支撑结构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8%。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黑态均一性。

A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k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play device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a display panel, a support structure and a backlight module arranged in layers. The vertical projection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on the display panel covers the display panel, and the backlight module includes a rubber frame; the rubber frame includes at least two support components, and the support component includes a first part. The plane where the first part is located is parallel to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the edge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is bonded with the second part of the rubber frame, and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88%. The display device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an improve the black state uniformity of the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因其具有外型轻薄、耗电少及无辐射污染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及移动电话等产品中。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因结构设置不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出现黑态显示的均匀性变差(后面简称黑态不均)的问题。无疑,这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进而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提升显示面板的黑态显示的均匀性(后面简称黑态均一性)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显示装置黑态不均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叠层设置的显示面板、支撑结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部,所述第一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平行;所述支撑结构的边缘与所述胶框的第二部粘结;所述支撑结构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任一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分别形成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支撑结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部;所述第一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平行;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结构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8%;将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与所述胶框的第二部粘结;将所述显示面板置于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二表面上。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分别形成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支撑结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部;所述第一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平行;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结构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8%;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二表面粘结;将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与所述胶框的第二部粘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显示面板放置在支撑结构上,使显示面板整面受力,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抗变形能力,避免显示面板受力不均匀,解决了显示装置黑态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黑态均一性表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理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实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竖直放置时理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竖直放置时实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理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4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胶框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13(示例性地,图1中仅包括一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13包括第一部131,各第一部13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各第一部131所在平面与背光模组出光面平行,各第一部131之间形成中空区域S1。显示面板14搁置于支撑组件的第一部131上,但并不与第一部131粘结。从背光模组出射的光I1经该中空区域S1后入射到显示面板14上。图2为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实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对比图1和图2,由于第一部131仅与显示面板21的边缘相接触,使得显示面板21中绝大多数区域与中空区域S1对应。在重力的作用下,显示面板21与中空区域S1对应的部分发生弯折。由于显示面板发生弯折,显示面板内会产生内应力。在该内应力的作用下,显示面板中液晶流向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显示面板中液晶的双折射效应发生变化。玻璃和液晶的双折射效应的改变会导致用于进行图像显示的光线的光程差发生变化,使得显示面板的边缘发生漏光,最终使得显示面板的黑态显示不均。研究表明,显示面板的形变越严重,其内应力越大,光程差越大,显示面板的漏光越严重,其黑态不均的问题越突出。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黑态显示不均的问题。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叠层设置的显示面板21、支撑结构22以及背光模组23。支撑结构22在显示面板21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面板21,背光模组23包括胶框231,胶框231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示例性地,图3和图4中仅示出了一个支撑组件),当设置两个支撑件时,两个支撑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相对两侧,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部31,第一部31所在平面与背光模组23出光面平行,支撑结构22的边缘与胶框231的第一部31粘结,支撑结构22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8%。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结构22在显示面板21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面板21”的实质是,使得支撑结构22为面状,而非中空的结构,这样可以使显示面板21的各个位置处均受到由支撑结构22对其施加的支撑力的作用。该支撑力会与显示面板21受到的重力部分或完全抵消,使得显示面板21所受合力趋于或等于0。显然,这样可以削弱显示面板21的弯折程度,减小显示面板21产生的内应力的大小,甚至消除内应力。显示面板21内产生的内应力越小,显示面板21中液晶流向变化越小,显示面板21中液晶的双折射效应变化越小,用于进行图像显示的光线的光程差变化越小,显示面板21的边缘漏光的程度越弱。由于支撑结构22为面状,设置其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8%,可以使得由背光模组23出射的光线可以透过该支撑结构22,并进入到显示面板21中,因此这样设置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综上,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结构22在显示面板21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面板21,支撑结构22的边缘与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设置的显示面板、支撑结构以及背光模组;/n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面板;/n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部,所述第一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平行;所述支撑结构的边缘与所述胶框的第一部粘结;/n所述支撑结构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设置的显示面板、支撑结构以及背光模组;
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部,所述第一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平行;所述支撑结构的边缘与所述胶框的第一部粘结;
所述支撑结构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粘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不粘结;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所述偏光片为雾面偏光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钣金;
所述前钣金与所述背光模组固定,在所述前钣金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存在中空的第一容纳区;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部;所述第二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垂直;
同一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呈T字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
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
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支撑结构一侧;
所述背板包括第三部,所述第三部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的第二部之间;
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三部背离所述胶框的第二部的一侧,所述光源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设置距离且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层,
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导光板出光面所在的平面为标准面;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标准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导光板在所述标准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胶框的第一部在所述标准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显示面板的几何中心在所述标准面的垂直投影为标准点;
所述标准点到所述第一投影靠近所述标准点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敬陆辉沈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