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席德洪专利>正文

新型进排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149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进排气阀涉及有上阀体、隐蔽式排气孔、阀室、阀球、锥坑、环形进气孔、胶垫、下阀体和承接管组成,所说的上阀体和下阀体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体件,上阀体与下阀体对应设置,在上阀体和下阀体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用胶垫。上阀体的中心为阀室,阀球设置在阀室内。锥坑的周围设置有环形进气孔,排气孔设置在阀室的顶部,由排气孔向下延伸的排气通道设置在阀室顶端的上阀体内,设置为向下方排气的隐蔽式。下阀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管道相连接承接管。上阀体与下阀体相连接的位置是阀座,阀座的外面设置有翅片。开机运行时,管道内的空气从进排气孔排出,停机时阀球下落在下阀体上端中心位置的锥坑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运行中不易堵塞。(*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田管道灌溉中使用的进排气阀,尤其涉及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不易堵塞的新型进排气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进排气阀,主要以球阀为主体结构,使用中排气孔常被泥土或杂物堵塞,球阀开闭失灵,且自身阀体较重,安装使用均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进排气阀,使用这种进排气阀,开机时能及时、快捷地排出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可能发生的气堵、振动等有碍安全的现象发生,而又不流失水量;停机时能及时补充气体,防止管道内产生负压,又要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和灵敏度,有利于防止倒流现象发生。本技术所述的新型进排气阀涉及有上阀体、隐蔽式排气孔、阀室、阀球、锥坑、环形进气孔、胶垫、下阀体和承接管组成,所说的上阀体和下阀体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进排气阀的主体件,上阀体与下阀体对应设置,在上阀体和下阀体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用胶垫。上阀体的中心为本技术的阀室,阀球设置在阀室内。锥坑的周围设置有环形进气孔,这种设置形式,可以使排气时气流不会扰动阀球;补气时阀球亦不会阻挡气孔。排气孔,或者叫做隐蔽式排气孔,设置在阀室的顶部,由排气孔向下延伸的排气通道设置在阀室顶端的上阀体内,设置为向下方排气的隐蔽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泥土及杂物进入,影响进排气阀的灵敏程度。所说的承接管设置在下阀体的下端,用于管道相连接。上阀体与下阀体相连接的位置,是本技术的阀座,在阀座的外面设置有翅片,用于安装定位时增加和混凝土的握合力和抗扭强度。本技术所述新型进排气阀,设置有环形进气孔和隐蔽式排气孔,一般用于安装在管道系统的首端,或支管道的末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进排气阀的作用是,当系统开机运行,管道充水时,管道内的空气从本技术的进排气孔排出。待空气排完,水流来到时,阀球靠水的浮力和冲击力上升到阀室顶部的排气孔处,在水压力作用下将排气孔封闭,切断水流。停机时,阀球在虹吸和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在下阀体上端中心位置的锥坑内,空气则由锥坑周围的环形进气孔进入管道,管道内负压消除,达到管道内外压力平衡。本技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运行中不易堵塞。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进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1-上阀体2-隐蔽式排气孔 3-阀室 4-阀球 5锥坑 6-环形进气孔 7-胶垫 8-下阀体 9-承接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技术所述的新型进排气阀涉及有上阀体1、隐蔽式排气孔2、阀室3、阀球4、锥坑5、环形进气孔6、胶垫7、下阀体8和承接管9组成,所说的上阀体1和下阀体8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进排气阀的主体件,上阀体1与下阀体8对应设置,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8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用胶垫7。上阀体1的中心为本技术的阀室3,阀球4设置在阀室3内。锥坑5设置在阀室3的最下端中间位置,也可以说是设置在下阀体8的最上面中间位置。锥坑5的周围设置有环形进气孔,这种设置形式,可以使排气时气流不会扰动阀球4;补气时阀球4亦不会阻挡气孔。排气孔,或者叫做隐蔽式排气孔2,设置在阀室3的顶部,由排气孔向下延伸的排气通道设置在阀室3顶端的上阀体1内,设置为向下方排气的隐蔽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泥土及杂物进入,影响进排气阀的灵敏程度。所说的承接管9设置在下阀体8的下端,用于管道相连接。上阀体1与下阀体8相连接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用的胶垫7。上阀体1与下阀体8相连接的位置,是本技术的阀座,在阀座的外面设置有翅片,用于增加和混凝上的握合力和抗扭强度。本技术所述新型进排气阀,设置有环形进气孔6和隐蔽式排气孔2,一般用于安装在管道系统的首端,或支管道的末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进排气阀的作用是,当系统开机运行,管道充水时,管道内的空气从本技术的进排气孔排出。待空气排完,水流来到时,阀球4靠水的浮力和冲击力上升到阀室3顶部的排气孔处,在水压力作用下将排气孔封闭,切断水流。停机时,阀球4在虹吸和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在下阀体8上端中心位置的锥坑5内,空气则由锥坑5周围的环形进气孔6进入管道,管道内负压消除,达到管道内外压力平衡。本技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运行中不易堵塞。权利要求1.新型进排气阀,涉及有上阀体(1)、隐蔽式排气孔(2)、阀室(3)、阀球(4)、锥坑(5)、环形进气孔(6)、胶垫(7)、下阀体(8)和承接管(9)组成,所说的上阀体(1)和下阀体(8)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进排气阀的主体件,上阀体(1)与下阀体对应设置,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8)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用胶垫(7),其特征在于锥坑(5)的周围设置有环形进气孔(6),排气孔设置在阀室的顶部,设置为向下方排气的隐蔽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进排气阀,其特征在于上阀体(1)的中心为本技术的阀室(3),阀球(4)设置在阀室(3)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进排气阀,其特征在于在下阀体(8)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管道相连接的承接管(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进排气阀,其特征在于上阀体(1)与下阀体(8)相连接的位置是本技术的阀座,在阀座的外面设置有翅片。专利摘要新型进排气阀涉及有上阀体、隐蔽式排气孔、阀室、阀球、锥坑、环形进气孔、胶垫、下阀体和承接管组成,所说的上阀体和下阀体是本技术的主体件,上阀体与下阀体对应设置,在上阀体和下阀体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用胶垫。上阀体的中心为阀室,阀球设置在阀室内。锥坑的周围设置有环形进气孔,排气孔设置在阀室的顶部,由排气孔向下延伸的排气通道设置在阀室顶端的上阀体内,设置为向下方排气的隐蔽式。下阀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管道相连接承接管。上阀体与下阀体相连接的位置是阀座,阀座的外面设置有翅片。开机运行时,管道内的空气从进排气孔排出,停机时阀球下落在下阀体上端中心位置的锥坑内。本技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运行中不易堵塞。文档编号F16K31/18GK2615446SQ0321599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1日专利技术者席德洪 申请人:席德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进排气阀,涉及有上阀体(1)、隐蔽式排气孔(2)、阀室(3)、阀球(4)、锥坑(5)、环形进气孔(6)、胶垫(7)、下阀体(8)和承接管(9)组成,所说的上阀体(1)和下阀体(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进排气阀的主体件,上阀体(1)与下阀体对应设置,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8)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用胶垫(7),其特征在于锥坑(5)的周围设置有环形进气孔(6),排气孔设置在阀室的顶部,设置为向下方排气的隐蔽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德洪
申请(专利权)人:席德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