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97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其能通过特定的物料组成,以及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的方式,达到卷材高效防水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防水膜制备工艺简单有效,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后卷材膜柔韧性和防水性大大提高,抗菌性能突出,防水膜绿色环保、无毒无味、对人体无伤害,以及整个制备过程环境污染小的优点。

Preparation of a new waterproof membrane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proof roll, in particular to the preparation of a new waterproof membrane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preparation of a new waterproof membrane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which can achieve the high-efficiency waterproof effect of the coiled material through the specific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the high-energy electron irradiation cross-linking treatmen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effectiv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waterproof membrane, greatly improved flexibility and waterproof of coil membrane after high-energy electron irradiation cross-linking treatment, outstanding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n-toxic and tasteless waterproof membrane, no harm to human body, and smal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whole prepar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卷材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
技术介绍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车门防水膜作为汽车密封系统的零部件之一,是保障车门密封性能的关键零部件,对整车的气密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汽车防水做不好,那么会大大缩短汽车的使用寿命。近年来,各领域普遍使用防水膜,大部分采用纳米碳酸钙为原料,存在防水性差、不耐酸碱性等缺陷。如何提高汽车内饰的防水性能就值得创新研究。电子辐射交联聚乙烯(IXPE)防水膜作为高效环保材料,具有隔绝水汽、提高产品稳定性的作用,目前已成为汽车内饰备受欢迎的一种新型材料。在节能、环保和轻量化等优势特点下,IXPE防水膜在汽车内饰将大有可为。专利公开号为CN101358004A,公开日为2009.02.0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IXPE电子辐射交联聚乙烯导电泡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IXPE电子辐射交联聚乙烯导电泡棉的成分包括主料低密度聚乙烯、辅料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聚乙烯蜡润滑助剂、钛酸酯偶联剂和导电碳黑,经过混料加工、挤出成型、辐射交联、加热发泡和二次加工等工艺制造出IXPE电子辐射交联聚乙烯导电泡棉。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的导电泡棉存在防水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其能通过特定的物料组成,以及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的方式,达到卷材高效防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防水膜制备工艺简单有效,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后卷材膜柔韧性和防水性大大提高,抗菌性能突出,防水膜绿色环保、无毒无味、对人体无伤害,以及整个制备过程环境污染小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所述防水膜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低密度聚乙烯50-90份、发泡剂2-10份、增韧剂5-10份、抗氧化剂0.1-2份、润滑剂0.1-1份、杀菌剂0.1-0.5份以及助膜剂0.1-1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泡剂以及增韧剂用于保证防水膜基本的柔韧性和防水性,大大提高防水膜的使用寿命和防水效果,而所述抗氧化剂、润滑剂以及助膜剂用于辅助防水膜的制备,保证基本的制备简单方便效果,最后所述杀菌剂使得所述防水膜具有抗菌性能突出的优点,可以较好地满足车内抗菌使用的要求。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为熔体流动速率为0.75-6g/min的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所述增韧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所述抗氧化剂为1010或DSTDP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锌;所述杀菌剂为有机或无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助膜剂为聚乙烯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依次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在密炼机中混合低密度聚乙烯、发泡剂、增韧剂、抗氧剂、润滑剂、抗菌剂以及助膜剂,造粒制得粒子a以及粒子b;S2、在搅拌机中混合步骤S1中的粒子a以及粒子b,得到混合料;S3、在单螺杆挤出机中添加步骤S2中的混合料,挤出并收卷,得到片材;S4、对步骤S3中的片材进行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得到半成品片材;S5、对步骤S4中的半成品片材进行发泡处理,得到成品片材。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聚乙烯膜自身的交联强度,最终在使用时增大柔韧性和防水性,高能电子辐照修饰聚乙烯链,提高聚乙烯膜的发泡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1中,将低密度聚乙烯、发泡剂以及抗氧化剂均匀混合并混炼,在温度为110-130℃条件下共混10min进行密炼造粒,得到粒子a;将增韧剂、润滑剂、抗菌剂以及助膜剂与低密度聚乙烯在温度为120-130℃条件下共混12min进行密炼造粒,得到粒子b。在本专利技术中,增韧剂、润滑剂、抗菌剂以及助膜剂,与所述发泡剂以及抗氧化剂分开造粒,避免酰胺类的发泡剂以及醇酯类的抗氧化剂降低作为有机盐类的润滑剂和杀菌剂在低密度聚乙烯体系中的分布均匀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3中,所述单螺杆挤出机中按照挤出温度不同依次分七个挤出工作区域,一区温度为150-160℃,二区温度为140-150℃,三区温度为120-125℃,四区温度为110-120℃,五区温度为110-115℃,六区温度为100-110℃,七区温度为95-100℃,模头温度为110-120℃,原料在挤出机的输送时间为3~5min。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4中,所述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的工艺条件为:2-2.5Mev能量,照射的片材层数为6-8层,扫面宽度为800-1000mm,剂量为10-15Mrad。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5中,发泡处理中预热段的一区温度为60-65℃、二区温度为70-75℃、三区温度为80-90℃;发泡段的一区温度为240-250℃、二区温度为240-250℃、三区温度为240-250℃、四区温度为220-240℃、五区温度为180-210℃、六区温度为150-170℃;进片速度为3.0m/min,出片速度为6.5-9m/min,出进比为2.2-3。在本专利技术中,单螺杆挤出操作,以及发泡操作均采用分区加热方式,各个区之间的温度进行小幅的升降温调节并保持,相较于现有的单一区域进行升降温动态调节的方式,则具有温度更加稳定的优点,避免动态调节时发生的不必要的误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杀菌剂包括硝酸银、硫酸锌、硝酸锌以及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杀菌剂内还包括杀菌助剂以及金属盐络合保护剂,所述杀菌助剂包括氧化铝以及L-酒石酸,所述金属盐络合保护剂包括己二酸,所述金属盐络合保护剂占所述杀菌剂总体重量的5-7.5%。在本实施例中,单一有机或无机的银盐、锌盐在聚乙烯体系中存在分布均匀性差的问题,而杀菌助剂中金属氧化物是盐类结合到聚乙烯链上的交联前端,而所述己二酸则进一步提高盐类杀菌剂的络合强度,大大保证盐类杀菌剂在整个聚乙烯体系中的有效作用,而最后的所述L-酒石酸可以提供一个酸性微环境,保证氧化铝对所述盐类杀菌剂的高效修饰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物料组成,以及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的方式,达到卷材高效防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防水膜制备工艺简单有效,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后卷材膜柔韧性和防水性大大提高,抗菌性能突出,防水膜绿色环保、无毒无味、对人体无伤害,以及整个制备过程环境污染小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1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先准备物料,即配制低密度聚乙烯(LDPE)87kg、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5kg、增韧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kg、1010抗氧化剂1.5kg、润滑剂硬脂酸锌1kg、杀菌剂0.3kg以及助膜剂聚乙烯醇0.2kg。其中杀菌剂为硝酸银溶液、氧化铝粉末、L-酒石酸以及己二酸的混合物体系,所述己二酸的添加量为0.02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低密度聚乙烯50-90份、发泡剂2-10份、增韧剂5-10份、抗氧化剂0.1-2份、润滑剂0.1-1份、杀菌剂0.1-0.5份以及助膜剂0. 1-1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低密度聚乙烯50-90份、发泡剂2-10份、增韧剂5-10份、抗氧化剂0.1-2份、润滑剂0.1-1份、杀菌剂0.1-0.5份以及助膜剂0.1-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为熔体流动速率为0.75-6g/min的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所述增韧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所述抗氧化剂为1010或DSTDP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锌;所述杀菌剂为有机或无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助膜剂为聚乙烯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在密炼机中混合低密度聚乙烯、发泡剂、增韧剂、抗氧剂、润滑剂、抗菌剂以及助膜剂,造粒制得粒子a以及粒子b;
S2、在搅拌机中混合步骤S1中的粒子a以及粒子b,得到混合料;
S3、在单螺杆挤出机中添加步骤S2中的混合料,挤出并收卷,得到片材;
S4、对步骤S3中的片材进行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处理,得到半成品片材;
S5、对步骤S4中的半成品片材进行发泡处理,得到成品片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新型防水膜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低密度聚乙烯、发泡剂以及抗氧化剂均匀混合并混炼,在温度为110-130℃条件下共混10min进行密炼造粒,得到粒子a;将增韧剂、润滑剂、抗菌剂以及助膜剂与低密度聚乙烯在温度为120-130℃条件下共混12min进行密炼造粒,得到粒子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坚姜兵徐杰杨庆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