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290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及制备方法,主要涉及反应型阻燃剂领域。结构式是

A P, N, Si hybrid flame retardant and its prepar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 N, Si ternary hybrid flame retardan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which mainly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eactive flame retardant. The structural formula 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型阻燃剂
,具体是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绝大多数有机阻燃剂的合成中,都会有P、N、Si三种元素的存在。有机磷化合物可通过凝聚相反应、气相反应、促进碳化和成焦等多种方式提高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阻燃级别。有机硅可在高分子燃烧时生成含硅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与物理覆盖作用而发挥阻燃效应。有机氮化合物则可以在高分子材料燃烧时产生氮气、氮氧化物等难燃、不燃气体,降低燃烧氧浓度起到阻燃效果。HuijuanWei等将含有氮元素的共轭微孔聚合物加入环氧树脂,发现了其在燃烧时产生含氮不燃气体,具有显著的吹熄作用。但该阻燃剂仅仅含有氮元素,阻燃形式单一。(WeiH,WangF,SunHX,etal.Benzotriazole-basedconjugatedmicroporouspolymersasefficientflameretardantswithbetterthermalinsulationproperty[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2018:10.1039.C7TA11283A.)专利CN107056840A公开了一种含磷、氮二元杂化阻燃剂。由于含有两种阻燃元素,其阻燃形式较为丰富。但是,该阻燃剂的制备需要高温、真空干燥等制备条件,制备工艺繁琐与苛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制备一组工艺简单、阻燃性能好的含磷阻燃剂中间体。通过分子设计,首先采用4,4'-二羟基二苯甲酮(DHBP)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反应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酮(DODH),用还原剂将其还原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DODOH)。再将含有Si、N元素的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DODOH进行反应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烷基氨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DOTS)。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结构式如下所示,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方法制得:步骤1,将4,4'-二羟基二苯甲酮、溶剂1、缚酸剂混合,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30℃搅拌反应30min,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和四氯化碳25℃搅拌反应1h,加水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酮,即DODH;步骤2,混合4,4'-二(二苯氧磷-6-氧基)还原剂、溶剂2在25℃下搅拌反应4h,减压蒸干溶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即DODOH;步骤3,将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溶剂3、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催化剂混合,50℃搅拌反应2h,减压蒸干溶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淡黄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烷基氨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即DOTS。如上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1中,原料的配比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1份;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2.0~2.3份;四氯化碳1.0-1.3份;所述步骤1中,所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酮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1.0:1.0~1.3;所述步骤3中,所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与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物质的量比为1:1.0~1.2,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与催化剂物质的量比为1:0.01~0.1。缚酸剂为碳酸钠、碳酸钾、三乙胺、吡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任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述溶剂1是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丙酮、丁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述缚酸剂为碳酸钾、碳酸钠、三乙胺、吡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氦气、氮气中的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所述溶剂2是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中的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所述还原剂是硼氢化钠、氢化铝锂中的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所述所述溶剂3是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丙酮、丁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所述所述催化剂是异辛酸亚锡、三乙胺、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子设计首先采用4,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反应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酮(DODH),并以此为原料使用还原剂还原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DODOH),再将含磷阻燃剂与硅烷偶联剂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将其加入到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在材料中引入具有阻燃性能的元素磷、氮、硅,具有高效协同阻燃作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合成工艺路线。附图2为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酮的1H-NMR。附图3为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的1H-NMR。附图4为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烷基氨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1H-NMR。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在装有搅拌、加热、控温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加入1.0mol4,4'-二羟基二苯甲酮(DHBP)、二氯甲烷、3.0mol三乙胺;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30min后分别加入2.0mol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所示,





2.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步骤1,将4,4'-二羟基二苯甲酮、溶剂1、缚酸剂混合,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30℃搅拌反应30min,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和四氯化碳25℃搅拌反应1h,加水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酮,即DODH;
步骤2,混合4,4'-二(二苯氧磷-6-氧基)还原剂、溶剂2在25℃下搅拌反应4h,减压蒸干溶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即DODOH;
步骤3,将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溶剂3、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催化剂混合,50℃搅拌反应2h,减压蒸干溶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淡黄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烷基氨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即DOTS。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原料的配比为:
4,4'-二羟基二苯甲酮1份;
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2.0~2.3份;
四氯化碳1.0-1.3份;
所述步骤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军红张亚斌杨保平崔锦峰田力包雪梅张秀君慕波周应萍郭永亮王露蓉王念念何婷香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