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529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包括模仁本体和子模仁,所述模仁本体的一侧设有一侧槽;所述侧槽内设有夹持装置和顶板,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夹持件本体、滑座和丝杆,所述夹持件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一固定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一连接座;所述丝杆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丝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由于模仁本体和子模仁可拆卸连接,并且模仁本体的侧槽内设有一夹持装置,因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多模仁结构变换、更换时较方便,安装时能上紧的优点。

Core structure of micro foaming injection mol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icro foaming injection mold cor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ore body and a sub core. One side of the cor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ide groove; the sid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device and a top plate, the clamping device includes a base, a clamping piece body, a sliding seat and a screw rod, the clamping piece body is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and a fixing is fixed on the base A connecting seat is fix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one end of the screw rod is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fixed sea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crew rod is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seat. The core structure of the micro foaming injection mol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detach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re body and the sub core, and a clamp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side groove of the core body, so the multi-mode core structure can be changed and replaced conveniently, and can be tightened during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零件,尤其涉及到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
技术介绍
在微发泡注塑模具制造中,模具的配合模板结构和模具的模仁结构均为单独备料加工出来的,即先在模仁上加工出进行定位的安装孔,然后将加工出的镶件与模板相互配合进行安装形成模具的整体结构。在实际生产中,模仁可以带来不同的收益,但是这种模仁结构相对单一,且这种模仁在生产过程中对模仁材料的浪费较多,尤其只需要更换模仁,其它部件不需要更换的时候,整个模仁的更换是一种浪费。为此,如何能将模仁的结构进行改进,实现批量化生产,降低浪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其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而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包括:模仁本体,所述模仁本体的一侧设有一侧槽,所述侧槽为阶梯槽;子模仁,所述子模仁安装在所述模仁本体中部的模仁腔中,所述侧槽与所述模仁腔相连通,所述侧槽内设有夹持装置和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夹持装置的前端,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夹持件本体,所述夹持件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底座的阶梯部上固定有一固定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一连接座,所述夹持件本体位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连接座之间;滑座,所述滑座活动设置在所述夹持件本体的滑槽内;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丝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丝杆与所述滑座螺纹连接,所述丝杆可驱动滑座于所述滑槽内滑动,并带动所述顶板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座的上端,所述竖直部连接在所述水平部的前端,所述水平部和竖直部垂直设置,且所述竖直部可抵挡在所述子模仁的外侧壁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的上部设有侧棱。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座还包括一对立板,一对立板呈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滑座的上端,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在一对立板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丝杆靠近固定座的一端开设有一第一内六角孔。进一步地,所述侧槽的上U型槽设有一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U型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板整体呈L型。更进一步,在所述侧槽的下U型槽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一锁闭机构,所述锁闭机构能够侧向挤压所述顶板的水平部的侧面,使得所述水平部受到挤压力,进而使得所述水平部被锁定在所述下U型槽内,从而使所述子模仁可靠固定在所述模仁腔内。更进一步,所述锁闭机构包括基体、柱体、钢球和长条锁定片,所述基体安装在所述下U型槽侧壁的空腔内,所述柱体螺纹连接在所述基体的长孔内,所述钢球活动设置在所述柱体的盲孔内,在所述柱体的一端内设有一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位于所述盲孔的底壁与所述钢球之间,所述长条锁定片具有紧定片和弯曲部,所述紧定片固定在所述基体的内端面上,所述弯曲部连接在所述紧定片的左端,所述弯曲部的内弧面抵触在所述钢球上,所述弯曲部的外弧面可抵触在所述水平部的侧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模仁由模仁本体和子模仁可拆卸连接,在实际生产中,依据产品需求,只要更换子模仁即可,这样可以节省原材料费用,还可以节省加工费用,在模仁本体的侧槽内设有一夹持装置,更换子模仁时较方便,安装子模仁时能起到夹持的作用,使得子模仁被可靠地夹持在模仁本体内,锁闭机构的设置,可以使得顶板被可靠锁定在侧槽内,这样使子模仁可靠固定在模仁腔内,子模仁长期保持位置的稳定。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专利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夹持装置与顶板的连接关系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局部结构关系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的G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模仁本体10、模仁腔11、侧槽12、上U型槽121、下U型槽122、空腔123、子模仁20、第一凸棱22、第二凸棱23、夹持装置30、丝杆31、前轴311、第一内六角孔32、固定座34、滑座35、立板351、螺孔352、底座36、阶梯部361、夹持件本体37、滑槽371、连接座38、顶板40、水平部41、侧棱411、竖直部42、盖板50、锁闭机构60、基体61、长孔611、柱体62、凸台621、盲孔622、第二内六角孔6211、螺旋弹簧63、钢球64、长条锁定片65、紧定片651、弯曲部652、上模板71、定模72、动模73、下模板7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附图1至图7,如图7所示,微发泡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71和下模板74,上模板71的下方安装有定模72,下模板74上安装有动模73,动模73上部安装有模仁结构,如图1所示的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包括模仁本体10、子模仁20,所述模仁本体10的一侧设有一侧槽12,所述侧槽12为阶梯槽;所述子模仁20安装在所述模仁本体10中部的模仁腔11中,所述侧槽12与所述模仁腔11相连通,所述侧槽12内设有夹持装置30和顶板40,所述顶板40固定连接在所述夹持装置30的前端,其中,所述夹持装置30包括底座36、夹持件本体37、滑座35和丝杆31,所述底座36安装在侧槽12的底面上,所述夹持件本体37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36的上表面上,所述底座36的阶梯部361上固定有一固定座34,所述底座36的上表面固定有一连接座38,所述夹持件本体37位于所述固定座34和所述连接座38之间;所述滑座35活动设置在所述夹持件本体37的滑槽371内;所述丝杆31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4上,所述丝杆31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8上,且所述丝杆31与所述滑座35螺纹连接,所述丝杆31可驱动滑座35于所述滑槽371内滑动,并带动所述顶板40移动。优选的,所述子模仁20包括第一凸棱22和两个第二凸棱23,两个第二凸棱23对应设于所述所述子模仁2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凸棱22设于所述第二凸棱23的一侧。优选的,所述顶板40包括水平部41和竖直部42,所述水平部41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座35的上端,所述竖直部42连接在所述水平部41的前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仁本体(10),所述模仁本体(10)的一侧设有一侧槽(12),所述侧槽(12)为阶梯槽;/n子模仁(20),所述子模仁(20)安装在所述模仁本体(10)中部的模仁腔(11)中,所述侧槽(12)与所述模仁腔(11)相连通,所述侧槽(12)内设有夹持装置(30)和顶板(40),所述顶板(40)固定连接在所述夹持装置(30)的前端,其中,所述夹持装置(30)包括:/n底座(36);/n夹持件本体(37),所述夹持件本体(37)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36)的上表面上,所述底座(36)的阶梯部(361)上固定有一固定座(34),所述底座(36)的上表面固定有一连接座(38),所述夹持件本体(37)位于所述固定座(34)和所述连接座(38)之间;/n滑座(35),所述滑座(35)活动设置在所述夹持件本体(37)的滑槽(371)内;/n丝杆(31),所述丝杆(31)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4)上,所述丝杆(31)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8)上,且所述丝杆(31)与所述滑座(35)螺纹连接,所述丝杆(31)可驱动所述滑座(35)于所述滑槽(371)内滑动,并带动所述顶板(40)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仁本体(10),所述模仁本体(10)的一侧设有一侧槽(12),所述侧槽(12)为阶梯槽;
子模仁(20),所述子模仁(20)安装在所述模仁本体(10)中部的模仁腔(11)中,所述侧槽(12)与所述模仁腔(11)相连通,所述侧槽(12)内设有夹持装置(30)和顶板(40),所述顶板(40)固定连接在所述夹持装置(30)的前端,其中,所述夹持装置(30)包括:
底座(36);
夹持件本体(37),所述夹持件本体(37)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36)的上表面上,所述底座(36)的阶梯部(361)上固定有一固定座(34),所述底座(36)的上表面固定有一连接座(38),所述夹持件本体(37)位于所述固定座(34)和所述连接座(38)之间;
滑座(35),所述滑座(35)活动设置在所述夹持件本体(37)的滑槽(371)内;
丝杆(31),所述丝杆(31)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4)上,所述丝杆(31)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8)上,且所述丝杆(31)与所述滑座(35)螺纹连接,所述丝杆(31)可驱动所述滑座(35)于所述滑槽(371)内滑动,并带动所述顶板(40)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0)包括水平部(41)和竖直部(42),所述水平部(41)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座(35)的上端,所述竖直部(42)连接在所述水平部(41)的前端,所述水平部(41)和竖直部(42)垂直设置,且所述竖直部(42)可抵挡在所述子模仁(20)的外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41)的上部设有侧棱(4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发泡注塑模具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5)还包括一对立板(351),一对立板(351)呈平行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