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道桌面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00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轨道桌面转盘,由上、下盘体(1)、钢球(5)、吸盘(7)和钢球架组成;其特征在于: (1)上、下盘体(1)的中心,有一个定位轴(10)的孔,盘体的内表面有两个与定位轴孔同心的圆形内外轨道(13);轨道的顶端表面呈凹形圆弧状;在外轨道的里侧,至少有四个轴向均匀分布的通孔(3); (2)钢球架的中心,有一个导套(11);环绕导套(11)的周边,至少有四支均匀分布的加强筋(2)向外辐射,并分别与环绕导套轴心的内、外两个支承圈(9)交叉连接;两个支承圈的直径分别与上、下盘体的内、外轨道直径相对应;在加强筋(2)与两个支承圈(9)的交叉处,均匀分布钢球窝孔(12),并在每个钢球窝孔中压置一个钢球(5); (3)吸盘(7)呈T字形状,它紧固在上、下盘体(1)的每一个通孔(3)中; (4)钢球架与上、下盘体(1)的组合方式是,钢球架的导套(11)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装在上、下盘体(1)的定位轴(10)的外圆上,固定轴6贯穿于上、下盘体的定位轴(10)的孔中,并与轴套(4)的中孔过盈配合;钢球架的内、外支承圈(9)分别与上、下盘体的内外轨道(13)相对应。(*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桌面旋转装置,尤其是由带有轨道的盘体、吸盘和钢球架部件组成的,安装在桌(台)面上的双轨道转盘。目前,宾馆、饭店和家庭的餐桌及物品陈设台上的旋转桌(台)面,是在桌(台)面上面安放一个旋转圈,该旋转圈的结构是在下圈体的单轨道上放入钢球,上面固装有上圈体。工作时下圈体的吸盘吸在桌(台)面上,上圈体的吸盘吸在旋转桌(台)下面,转动旋转桌(台)面使之与上圈体一起旋转。这种单轨道旋转圈,设计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刚性差,在加工或存放时易变形,影响了几何尺寸精度,引起安放在桌(台)面上平面接触性差,吸盘吸不住桌(台)面,在转动旋转桌(台)面时,旋转圈上、下面易沿桌(台)面任意方向移动;②单轨道旋转圈旋转平稳性差,且旋转摩擦力和噪音大,承载重量小,工作寿命短;③使用范围窄,只能适用在上旋转圈的吸盘吸住旋转桌(台)面后才能在上面放置物品的场合。不适合直接在旋转圈上面直接陈放物品。本技术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刚性强,安装于桌(台)面之间固定性好,承载能力大,减少旋转摩擦力和噪音,工作使用寿命长,并可广泛使用于餐桌、物品陈设台或直接在转盘上方放置物品的双轨道桌面转盘。为解决上述任务,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一次注塑成形,并在内表面上有内外两个旋转轨道的上下盘体;两个盘体之间装置一个装有钢球的钢球架,使其构成一种比现有单轨道更为优越的双轨道桌面转盘。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效果1、结构紧凑,盘体、轨道、定位轴件和支承圈、加强筋、导套件分别是采用ABS树脂、聚丙烯材料注塑为一体的构件,刚性强、不变形,安放桌(台)面平稳性好,保证了吸盘吸附于桌(台)面的固定性。2、采用双轨道旋转结构,提高了转盘的承载重量和旋转平稳性,减少了摩擦和噪音,工作寿命增加了。3、扩大了使用范围,既可安装在餐桌、物品陈设台的上下桌(台)面之间旋转,又可将转盘吸附在下桌(台)面上,在双轨道桌面转盘上面直接陈放物品。4、选用多种色母,制造成多种色彩的彩色盘体,并在盘体外侧表面注塑成不同形状的图案,增加了本技术的图案色彩新颖、美观大方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合结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旋转剖面图;图3是图2中的I所示吸盘(7)的放大图;图4是钢球架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所示钢球(5)置于球窝孔(12)的B—B剖视放大图;图6是盘体(1)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C—C旋转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由上、下盘体1、钢球5、吸盘7和钢球架组成。其具体的结构特点是1、上、下盘体1可选用ABS树脂注塑为一体,也可选用金属材料制成。如图6所示上、下盘体1的中心有一个定位轴10的孔盘体的内表面有两个与定位轴孔同心的圆形内、外轨道13,轨道的顶端表面呈凹形圆弧状(如图5所示);在外轨道13的里侧,至少有四个轴向均匀分布的通孔3。为了增强盘体1外表面的摩擦力,也为了满足拿取方便和美观的需要,盘体外表面可注塑成具有长方形、四方形、圆形、椭圆形、平行四边形的花纹图案(图1所示),本技术图案为四方形8,并可根据消费对象的需要,选用多种色母制成多种色彩的彩色盘体。2、钢球架可选用聚丙烯材料注塑成一体,也可选用金属材料制成。如图4所示,钢球架的中心有一个导套11,环绕导套11的周边,至少有四支均匀分布的加强筋2向外辐射,并分别与环绕导套中心的内、外两个支承圈9交叉连接。两个支承圈的直径分别与上、下盘体的内、外轨道直径相对应。在加强筋2与两个支承圈的交叉处,均匀分布钢球窝孔12。并在每个钢球窝孔中压置一个钢球5。球窝孔是两端经缩孔加工的通孔(如图1、图4和图5所示)。3、如图2和图5所示,钢球5经加压置于钢球架的每一个球窝孔12中,它既分别与相应的内外轨道13接触,又能在球窝孔中灵活转动。4、吸盘7是用橡胶材料制成图3所示的T字形状。为了增加吸盘对桌(台)面的吸合力,其大头的顶面呈凹形圆弧面状。吸盘是紧固在上、下盘体1上的每一个通孔3内(如图2所示)。5、钢球架与上、下盘体1的组合方式如图1、图2所示,钢球架导套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装在上、下盘体的定位轴10的外圆上,由固定轴6贯穿于上、下盘体的定位轴10的孔中,并与轴套4的中心孔过盈配合,将钢球架固定在上、下盘体之间。钢球架的内外支承圈9则分别与上、下盘体的内、外轨道13相对应,使钢球5恰好位于上、下盘体的内、外轨道13和钢球架的球窝孔12之间。6、为保证双轨道转盘转动平稳、承载能力大、噪音小,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如图5所示,轨道(13)的凹形圆弧半径应大于与其接触的钢球半径,以钢球能在凹形圆弧面中灵活转动,并且不易脱出为宜;(2)如图6所示,两个不同直径的轨道(13),其中心相对盘体中心同轴度误差<0、2mm;(3)如图4所示,两个不同直径的支承圈(9)中心相对导套(11)中心同轴度误差<0、2mm。为保证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大小转盘的需要,对本技术的盘体(1)、轨道(13)、定位轴(10)、钢球架部件及固定轴(6)、轴套(4)等各部件尺寸作相应改变即可形成系列化的双轨道桌面转盘。权利要求1.一种双轨道桌面转盘,由上、下盘体(1)、钢球(5)、吸盘(7)和钢球架组成;其特征在于(1)上、下盘体(1)的中心,有一个定位轴(10)的孔盘体的内表面有两个与定位轴孔同心的圆形内外轨道(13);轨道的顶端表面呈凹形圆弧状;在外轨道的里侧,至少有四个轴向均匀分布的通孔(3);(2)钢球架的中心,有一个导套(11);环绕导套(11)的周边,至少有四支均匀分布的加强筋(2)向外辐射,并分别与环绕导套轴心的内、外两个支承圈(9)交叉连接;两个支承圈的直径分别与上、下盘体的内、外轨道直径相对应;在加强筋(2)与两个支承圈(9)的交叉处,均匀分布钢球窝孔(12),并在每个钢球窝孔中压置一个钢球(5);(3)吸盘(7)呈T字形状,它紧固在上、下盘体(1)的每一个通孔(3)中;(4)钢球架与上、下盘体(1)的组合方式是,钢球架的导套(11)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装在上、下盘体(1)的定位轴(10)的外圆上,固定轴6贯穿于上、下盘体的定位轴(10)的孔中,并与轴套(4)的中孔过盈配合;钢球架的内、外支承圈(9)分别与上、下盘体的内外轨道(13)相对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双轨道桌面转盘,其特征是所说的内、外轨道(13),其圆弧半径应大于与其接触的钢球(5)的半径,以钢球(5)能在凹形圆弧面中灵活转动,并且不易脱出为宜。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双轨道桌面转盘,其特征是所说的球窝孔(12)是两端经缩孔加工的通孔。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桌(台)面上的双轨道桌面转盘。盘体和其内表面上与盘体中心定位轴同心的圆形轨道注塑为一体;钢球架的两个与其轨道大小对应的支承圈、加强筋和导套注塑为一体;在两支承圈与加强筋交接处,均匀分布钢球窝孔,钢球置于球窝中并与上、下盘体轨道接触;钢球架的轴心导套套在上、下盘体上的定位轴上为固定连接。上、下盘体外表面上至少均匀分布四个固定在桌(台)面上的吸盘。本技术安装桌(台)面稳固,增强了承载重量和旋转平稳性,噪音小。文档编号A47B11/00GK2221339SQ9423608公开日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宝龙曹军章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宝龙家欣玻璃精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