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541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20: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降噪耳机。该降噪耳机包括:前壳体;后壳体,连接所述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共同形成腔体;喇叭,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中,且将所述腔体,分成前腔体和后腔体;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内部,且连通所述前腔体和所述后腔体;泄气孔,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流通道将前后双腔连通共用,将前腔体的气体可以通过双向气流通道,流通到后腔体中,再从泄气孔排出,减少前腔体低频“增噪”现象,有效改善降噪负压效果,并明显改善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的效果。

Noise reduction earphone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noise reducing earphone. The noise reduction earphone includes: a front housing, a rear housing,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housing, and the front housing and the rear housing form a cavity together; a horn,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housing, and divides the cavity into the front cavity and the rear cavity; an air flow channel,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front housing and the rear housing, and connects the front cavity and the rear cavity; a vent hole,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housing and the rear housing On the rear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n air flow channel to connect and share the front and rear double chambers, through which the gas in the front chamber can flow into the rear chamber, and then be discharged from the vent hole, so as to reduce the low-frequency \noise increase\ phenomenon of the front chamber,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pressure effect of noise reductio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passive noise reduction and active nois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噪耳机。
技术介绍
入耳式降噪耳机,当声波在传入耳内过程中,空气流动会造成耳机内部腔体的气体压力增大,容易引起气流共振形成低频噪音,就导致了降噪耳机内部具有低频“增噪”现象,十分影响降噪耳机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耳机,已解决相关技术中空气流动造成耳机内部腔体的气体压力增大,从而引起气流共振形成低频噪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降噪耳机包括:前壳体;后壳体,连接所述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共同形成腔体;喇叭,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中,且将所述腔体,分成前腔体和后腔体;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内部,且连通所述前腔体和所述后腔体;泄气孔,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可选地,所述降噪耳机还包括:双向气流管,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中。可选地,所述的双向气流管为直管或弯管。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前壳体的入口处,设置有前阻尼膜。可选地,所述后壳体的内壁,在所述泄气孔位置上设置有后阻尼膜。可选地,所述前阻尼膜开设有若干小孔。可选地,所述后阻尼膜,开设有若干小孔。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为多个。可选地,所述前壳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形成一圈凸筋,所述喇叭放置在所述凸筋上。可选地,所述后壳体的外端,安装有降噪麦克风,耳机外壳罩固在所述降噪麦克风之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针利用气流通道将前后双腔连通共用,将前腔体的气体可以通过双向气流通道,流通到后腔体中,再从泄气孔排出,减少前腔体低频“增噪”现象,有效改善降噪负压效果,并明显改善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的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向剖面图;图4为图1的C-C向剖面图;图5为图1的D-D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参见图1-图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噪耳机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喇叭3、气流通道14及泄气孔5。其中后壳体2连接前壳体1,所述前壳体1和所述后壳体2共同形成腔体。喇叭3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中,且将所述腔体,分成前腔体13和后腔体21。气流通道14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与后壳体2内部,且连通所述前腔体13和所述后腔体21。泄气孔5,设置在所述后壳体2上。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噪耳机还包括:双向气流管4,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14中。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向气流管4为直管或弯管。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气流通道上,位于所述前壳体1的入口处,设置有前阻尼膜61。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在后壳体2的内壁上,位于所述泄气孔5的位置上设置有后阻尼膜62。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前阻尼膜61开设有若干小孔。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后阻尼膜62开设有若干小孔。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14为多个,所述双向气流管4为多个,且所述双向气流管与所述气流通道一一对应。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壁上形成一圈凸筋12,所述喇叭3放置在所述凸筋12上。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2的外端,安装有降噪麦克风7,耳机外壳8罩固在所述降噪麦克风7之外。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噪耳机,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喇叭3。前壳体1和后壳体2都为半开放式结构,两者相互扣合后内部具有空间。前壳体1为入耳部分,后壳体2露置耳外。喇叭3安装在半开放式的前壳体1上开设的凹槽11内,凹槽11内壁上具有突起的凸筋12,喇叭3放置在这凸筋12上,将前壳体1和后壳体2形成的空间分成前腔体13和后腔体21。本技术中最主要的是在前壳体1、后壳体2壁内开孔,形成一条完整的、连通的气流通道14。在该气流通道14上安装双向气流管4,双向气流管4可以保证气流在前腔体13和后腔体21之间流通。气流通道14和双向气流管4的形状相配。在本技术中只要能确保前腔体13和后腔体21气流通畅,双向气流管4可以是图中所示的直管,也可以采用带弧度的弯管、S形管或Z形管等。另外,气流通道14的数量,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同时在后壳体2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泄气孔5。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在气流可能会经过的管口入口处,设置有阻尼膜。具体的,在气流通道入口处,即位于前壳体1的入口处,紧贴放置有前阻尼膜61。在后壳体2的内壁,在泄气孔5的位置上紧贴设置有后阻尼膜62。前阻尼膜61和后阻尼膜62上都设有若干小孔。阻尼膜的设置减缓了气流出气速度,降低噪音。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后壳体2的外端,安装固定有降噪麦克风(MIC)7,耳机外壳8罩固在降噪MIC7之外。后壳2体上开设有SR孔9。本技术的工作时,降噪MIC7收录外界环境的噪音,喇叭3上产生与噪音相反的声波,两者实现相互抵消。由于声波传入耳内时,空气振动形成气流,前腔体13中的气流可以通过双向气流管4流通到后腔体21,实现前后双腔共用,最后由泄气孔5中排出,从而无形中提高气流腔体空间,避免了前腔体13气腔空间小形成的空气共振,有效提高降噪效果。本技术利用气流通道将前后双腔连通共用,将前腔体的气体可以通过双向气流通道,流通到后腔体中,再从泄气孔排出,减少前腔体低频“增噪”现象,有效改善降噪负压效果,并明显改善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的效果。另外,利用排气管将前腔的气流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壳体;/n后壳体,连接所述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共同形成腔体;/n喇叭,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中,且将所述腔体,分成前腔体和后腔体;/n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内部,且连通所述前腔体和所述后腔体;/n泄气孔,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体;
后壳体,连接所述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共同形成腔体;
喇叭,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中,且将所述腔体,分成前腔体和后腔体;
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内部,且连通所述前腔体和所述后腔体;
泄气孔,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耳机还包括:
双向气流管,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气流管为直管或弯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流通道上,位于所述前壳体的入口处,设置有前阻尼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庭轩
申请(专利权)人:盛洋声学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