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耦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28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多个光源、散热组件,光源模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光源孔,每一光源孔包括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光源内置于第一安装孔;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筒、两个散热件,散热筒同轴内置于第一安装孔;两个散热件分别对应两行光源孔;每一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连接片、散热板、多个散热叶片,散热连接片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并与散热筒的外壁相连接;散热板可拆卸连接于光源模的外壁,且散热板与每一散热连接片均相连接;每一散热叶片均垂直连接于散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光源孔内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界,能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

A fiber coup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ptical fiber coupl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includes a light source module,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and a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one end of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is concave inward to form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 holes, each light source hole includes a coaxial and connected first mounting hole and a second mounting hole; the light sourc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the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heat sinks, two heat sinks, and the heat sink is coaxial It is built in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the two radiating parts correspond to two rows of light source holes; each radiating par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radiating connecting fins, radiating plates and a plurality of radiating blades, one end of the radiating connecting fins passes through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radiating tube; the radiating plates can be detachabl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the radiating plat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radiating connecting fin; each radiating piece The hot blades are all vertically connected to the heat sink. The utility model can transfer the heat gene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hole to the outside, and can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light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耦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耦合器,具体涉及一种光纤耦合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0300626.8公开了一种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定位座、发光装置、耦合件本体、透镜,源模组与定位座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激光安装孔、固定孔,发光装置内置于所述激光安装孔,所述耦合件本体部分内置于所述固定孔,透镜固定在耦合件本体入光端,光纤接头固定在耦合件本体出光端,光纤通过光纤接头固定在耦合件本体内;光纤设置在透镜焦点处,透镜焦距与光纤接头插入耦合件本体距离之和等于光纤入光端到透镜的距离,这种光纤耦合器存在缺陷,将发光装置内置于所述激光安装孔,发光装置在发光时,会产生许多热量,这些热量聚集在激光安装孔内,导致激光安装孔内温度升高,对发光装置的寿命产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光纤耦合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安装孔内热量无法排除影响发光装置寿命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所述光源模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光源孔,多个所述光源孔呈两行直线排列,且两行所述光源孔分别靠近所述光源模的两侧壁,每一所述光源孔包括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多个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光源内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筒、两个散热件,所述散热筒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筒同轴内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的两侧壁上,且两个所述散热件分别对应两行所述光源孔;每一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连接片、散热板、多个散热叶片,所述散热连接片与所述散热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散热连接片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并与所述散热筒的外壁相连接;所述散热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光源模的外壁,且所述散热板与每一所述散热连接片均相连接;每一所述散热叶片均垂直连接于散热板,且多个所述散热叶片沿所述散热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筒、散热连接片、散热板、散热叶片能将光源发光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界,能降低光源孔内的温度,能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维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光源模、光源、散热组件、光纤组件以及导向组件的三维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散热组件的三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耦合器,如图1至10所示,包括光源模1、固定模2、光源3、散热组件4、多个光纤组件5,光源模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光源孔,多个所述光源孔呈两行直线排列,且两行所述光源孔分别靠近光源模1的两侧壁,每一所述光源孔包括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光源3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光源3内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光源3可以为各种光源,优选的,光源3为雷射光源。散热组件4包括多个散热筒41、两个散热件42,散热筒4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散热筒41同轴内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两个散热件42设置于光源模1的两侧壁上,且两个散热件42分别对应两行所述光源孔;每一散热件42包括多个散热连接片421、散热板422、多个散热叶片423,散热连接片421与散热筒41一一对应设置,散热连接片42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并与散热筒41的外壁相连接;散热板422可拆卸连接于光源模1的外壁,且散热板422与每一散热连接片421均相连接;每一散热叶片423均垂直连接于散热板422,且多个散热叶片423沿散热板42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固定模2可拆卸连接于光源模1,且固定模2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固定模2相对所述光源孔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光源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孔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光纤组件5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光纤组件5包括耦合件本体51、一透镜52、一透明圆块53、一光纤接头54、光纤55,耦合件本体51同轴插设于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且耦合件本体51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模2,耦合件本体51开设有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所述第二固定孔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连通。透镜52、透明圆块53同轴且间隔内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且透明圆块53相对透镜52靠近光源模1设置,优选的,透镜52、透明圆块53通过胶水固定内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透明圆块53可以为透明玻璃、透明树脂、透明塑料制成,优选的,透明圆块53为玻璃制成。通过设置透明圆块53,当拆开光源模1、固定模2时,由于有透明圆块53的存在,能将透明与外界隔离,防止杂质粘附在透镜52上,能保护透镜52。光纤接头54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且光纤接头54可拆卸连接于耦合件本体51,光纤接头54沿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轴向开设有一光纤安装孔,所述光纤安装孔贯穿光纤接头54。光纤55的一端固定内置于所述光纤安装孔;优选的,光纤55通过胶水固定内置于所述光纤安装孔。优选的,固定模2远离光源模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均匀分布于每一所述连接孔的四周;每一光纤组件5还包括一固定环56、多个固定螺钉57,固定环56固定套设于耦合件本体51,且固定环56相对所述螺纹孔开设有多个沉头孔,所述沉头孔与所述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固定螺钉57的螺纹端穿过所述沉头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优选的,耦合件本体51远离固定模2的一端同轴开设有外螺纹,每一光纤组件5还包括一固定筒58,固定筒58同轴连接于光纤接头54的另一端,固定筒58的内壁相对所述外螺纹开设有内螺纹,固定筒58螺纹连接于耦合件本体51;进一步优选的,固定筒58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通过设置固定环56、固定螺钉57,能方便的将耦合件本体51固定在固定模2上,通过固定筒58将光纤接头54固定在耦合件本体51上,且在安装耦合件本体51前,通过转动固定筒58使得光纤55与透镜52的距离处于预定的位置,安装耦合件本体51时无需调节固定筒58,使得便于调节光纤55与透镜52之间的距离,使得透镜52的焦点准确聚集于光纤55的一端。实施例二:如图1至10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之处不再阐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在于,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源模,所述光源模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光源孔,多个所述光源孔呈两行直线排列,且两行所述光源孔分别靠近所述光源模的两侧壁,每一所述光源孔包括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n多个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光源内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n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筒、两个散热件,所述散热筒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筒同轴内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的两侧壁上,且两个所述散热件分别对应两行所述光源孔;每一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连接片、散热板、多个散热叶片,所述散热连接片与所述散热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散热连接片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并与所述散热筒的外壁相连接;所述散热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光源模的外壁,且所述散热板与每一所述散热连接片均相连接;每一所述散热叶片均垂直连接于散热板,且多个所述散热叶片沿所述散热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模,所述光源模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光源孔,多个所述光源孔呈两行直线排列,且两行所述光源孔分别靠近所述光源模的两侧壁,每一所述光源孔包括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
多个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光源内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筒、两个散热件,所述散热筒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筒同轴内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的两侧壁上,且两个所述散热件分别对应两行所述光源孔;每一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连接片、散热板、多个散热叶片,所述散热连接片与所述散热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散热连接片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并与所述散热筒的外壁相连接;所述散热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光源模的外壁,且所述散热板与每一所述散热连接片均相连接;每一所述散热叶片均垂直连接于散热板,且多个所述散热叶片沿所述散热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内壁开设有一连通槽,所述连通槽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设置,且所述连通槽沿远离另一行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方向贯穿所述光源模,所述连通槽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方向贯穿所述光源模;所述散热连接片的一端经相对应的所述安装朝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荆楚上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