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92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包括:立杆、扫地杆、横拉杆;所述立杆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扫地杆及横拉杆,且扫地杆及横拉杆分别通过十字扣件与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立杆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筒,且调节筒与立杆通过插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筒内设置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上端的外侧套设有防护管;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贯穿调节筒,且第一螺杆与限位板通过螺钉相连接;所述托盘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的上端,且托盘与螺母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对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撑稳固,便于组装,经久耐用,可对龙骨可靠托持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A formwork support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rmwork support devic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vertical bar, a bottom bar and a horizontal rod; the vertical bar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bottom bar and a horizontal rod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and the bottom bar and the horizontal rod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rod through a cross fastener; the top end of the vertical bar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cylinder, and the adjusting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rod through a plug-in method; the adjusting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rod through a plug-in method A first screw is arranged in the barrel,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screw is sleeved with a protective tube;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screw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regulating barrel, and the first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mit plate by screws; the tray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screw, and the tray and the nut are connected by welding.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a formwork support devic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stable support, easy assembly, durability, and reliable support for keel, thus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架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中,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当需要对建筑的进行浇筑成型时,需要使用到相应的支架支撑模板,现有的模板支架通常架体及安设在架体上部的龙骨构成。公告号为CN2075535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模板支架,包括钢管,所述钢管顶端焊接有卡爪,所述钢管外表面均匀焊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接头边缘之间均匀设置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内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之间设置有钢架,所述支腿与钢架成为一体,所述支腿靠近末端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一端旋接有螺母,所述支座另一端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上表面与接头下表面无缝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双钢架与钢管交替连接,增加了支架整体的平衡度,且双钢架的设计,保证了支架在支撑过程中的整体强度,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支架支撑不稳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1、用于安放龙骨的卡爪与钢管相焊接,但是由于存在加工误差,会产生卡爪高度不一,在局部会出现卡爪无法与龙骨的底面紧密贴合,致使局部龙骨悬空,无法对模板可靠托持;2、在组装龙骨时,卡爪内的龙骨横梁容易发生偏移,不方便龙骨纵梁与横梁之间的连接。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用于安放龙骨的卡爪与钢管相焊接,但是由于存在加工误差,会产生卡爪高度不一,在局部会出现卡爪无法与龙骨的底面紧密贴合,致使局部龙骨悬空,无法对模板可靠托持;在组装龙骨时,卡爪内的龙骨横梁容易发生偏移,不方便龙骨纵梁与横梁之间的连接。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包括:立杆、扫地杆、横拉杆、十字扣件、调节筒、第一螺杆、防护管、限位板、螺钉、托盘、第二螺杆、螺母、木方龙骨;所述立杆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扫地杆及横拉杆,且扫地杆及横拉杆分别通过十字扣件与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立杆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筒,且调节筒与立杆通过插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筒内设置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上端的外侧套设有防护管;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贯穿调节筒,且第一螺杆与限位板通过螺钉相连接;所述托盘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的上端,且托盘与螺母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与螺母及托盘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木方龙骨设置在托盘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所述立杆为圆管式结构设置,且立杆的底部焊接有支撑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所述调节筒的外形呈T形状,且调节筒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调节筒的下部与立杆为间隙配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所述防护管为PVC波纹软管,且防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调节筒、托盘相粘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所述限位板的外形呈圆形,且限位板的中间开设有与螺钉相配合的贯穿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所述托盘的外形呈U形状,且托盘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螺杆相配合的贯穿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夹板,且第二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所述木方龙骨由龙骨横梁及龙骨横梁组装而成。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调节筒的外形呈T形状,且调节筒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调节筒的下部与立杆为间隙配合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螺杆的伸出长度,保证托盘对木方龙骨的可靠托持。2、本技术通过防护管为PVC波纹软管,且防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调节筒、托盘相粘结的设置,避免第一螺杆受到雨水、混凝土的侵蚀,延长第一螺杆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通过托盘的外形呈U形状,且托盘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螺杆相配合的贯穿通孔的设置,旋拧第二螺杆可对木方龙骨进行夹持,便于木方龙骨的组装。4、本技术通过对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撑稳固,便于组装,经久耐用,可对龙骨可靠托持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托盘与木方龙骨结构示意图。图中:立杆1、扫地杆2、横拉杆3、十字扣件4、调节筒5、第一螺杆6、防护管7、限位板8、螺钉9、托盘10、第二螺杆11、螺母12、木方龙骨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包括:立杆1、扫地杆2、横拉杆3、十字扣件4、调节筒5、第一螺杆6、防护管7、限位板8、螺钉9、托盘10、第二螺杆11、螺母12、木方龙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包括:立杆(1)、扫地杆(2)、横拉杆(3)、十字扣件(4)、调节筒(5)、第一螺杆(6)、防护管(7)、限位板(8)、螺钉(9)、托盘(10)、第二螺杆(11)、螺母(12)、木方龙骨(1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扫地杆(2)及横拉杆(3),且扫地杆(2)及横拉杆(3)分别通过十字扣件(4)与立杆(1)固定连接;所述立杆(1)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筒(5),且调节筒(5)与立杆(1)通过插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筒(5)内设置有第一螺杆(6),且第一螺杆(6)上端的外侧套设有防护管(7);所述第一螺杆(6)的下端贯穿调节筒(5),且第一螺杆(6)与限位板(8)通过螺钉(9)相连接;所述托盘(10)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6)的上端,且托盘(10)与螺母(1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托盘(10)上设置有第二螺杆(11),且第二螺杆(11)与螺母(12)及托盘(10)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木方龙骨(13)设置在托盘(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包括:立杆(1)、扫地杆(2)、横拉杆(3)、十字扣件(4)、调节筒(5)、第一螺杆(6)、防护管(7)、限位板(8)、螺钉(9)、托盘(10)、第二螺杆(11)、螺母(12)、木方龙骨(1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扫地杆(2)及横拉杆(3),且扫地杆(2)及横拉杆(3)分别通过十字扣件(4)与立杆(1)固定连接;所述立杆(1)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筒(5),且调节筒(5)与立杆(1)通过插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筒(5)内设置有第一螺杆(6),且第一螺杆(6)上端的外侧套设有防护管(7);所述第一螺杆(6)的下端贯穿调节筒(5),且第一螺杆(6)与限位板(8)通过螺钉(9)相连接;所述托盘(10)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6)的上端,且托盘(10)与螺母(1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托盘(10)上设置有第二螺杆(11),且第二螺杆(11)与螺母(12)及托盘(10)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木方龙骨(13)设置在托盘(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为圆管式结构设置,且立杆(1)的底部焊接有支撑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