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99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可以解决传统的后浇带悬臂结构回顶方式大多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做法,此种做法的弊端就在于,原先的满堂支撑脚手架拆除后,对后浇带区域没有及时回顶或回顶不到位,从而造成梁板悬臂端受力变化,甚至导致由于悬臂梁板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板面开裂的问题。包括PVC管、混凝土、木条以及转套,所述PVC管内部浇灌有所述混凝土,且所述PVC管上下两端均通过所述木条固定,所述PVC管外壁中部套接有所述转套,所述转套侧壁中部焊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的卡接槽,且所述接头外壁上嵌有电源,所述卡接槽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夹套。

A back to top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post cast cantilev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 to top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used for the post pouring cantilever structure,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back to top method of the post pouring cantilever structure mostly adopts the steel tube scaffold support method, the dis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after the original full hall support scaffold is removed, the back to top area is not timely or not in place, resulting in the change of the force on the cantilever end of the beam and slab As a result,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 cantilever beam and slab leads to the problem of slab surface cracking.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VC pipe, a concrete, a wooden strip and a rotating sleeve. The inner part of the PVC pipe is poured with the concret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PVC pipe are fixed by the wooden strip, the middle part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PVC pipe is sleeved with the rotating sleev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rotating sleeve is welded with a joint, the side wall of the joint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groove for butt fixing with the steel pip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joint is A power supply is embedded, and a jacket is install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clamping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顶加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大部分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的结构变形,造成梁板悬臂根部开裂,减少结构板面后期的渗漏风险。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等待后浇带两侧梁板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在拆除后浇带区域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传统的后浇带悬臂结构的回顶方式大多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做法,此种做法的弊端就在于,原先的满堂支撑脚手架拆除后,对后浇带区域没有及时回顶或回顶不到位,从而造成梁板悬臂端受力变化,甚至导致由于悬臂梁板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板面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可以解决传统的后浇带悬臂结构回顶方式大多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做法,此种做法的弊端就在于,原先的满堂支撑脚手架拆除后,对后浇带区域没有及时回顶或回顶不到位,从而造成梁板悬臂端受力变化,甚至导致由于悬臂梁板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板面开裂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包括PVC管、混凝土、木条以及转套,所述PVC管内部浇灌有所述混凝土,且所述PVC管上下两端均通过所述木条固定,所述PVC管外壁中部套接有所述转套;所述转套侧壁中部焊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的卡接槽,且所述接头外壁上嵌有电源,所述卡接槽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夹套,两个所述夹套侧壁上均连接有一根贯穿所述接头侧壁的液压伸缩杆,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一端分别与位于所述转套外壁上的液压泵相连接,所述转套与所述接头侧壁上分别焊接固定有一个斜撑,两个所述斜撑底端均设置有一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上均穿接有一根螺栓。优选的,所述转套与PVC管之间通过位于转套外壁上的两个可拆卸的螺钉相连接,且转套由两个半圆柱构成,两个所述半圆柱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位于其上下两端的铰接头,两个所述半圆柱之间通过穿接在铰接头上的可拆卸的螺母拼接构成转套。优选的,所述螺钉拆卸后,转套与PVC管外壁之间呈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夹套呈弧形结构,且夹套通过液压伸缩杆与接头内壁呈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PVC管直径为150mm,且PVC管的高度根据现场结构层高确定,布设距离沿后浇带方向2m布置。优选的,所述PVC管顶端和底部四周均采用宽20mm的木条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木条为模板切割成的条状,木条底部通过水泥钉固定在结构板上,且木条端部固定在模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得施工的工序简单、可操作性强、施工难度小,由于预设PVC管中混凝土与现浇梁板一同浇筑,连成整体,在后浇带悬臂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前都不用拆除,避免了采用传统方法先拆除支模架再回顶的过程中,因自重等因素对悬臂结构端部造成的结构变形,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与传统的钢管脚手架支撑回顶方法相比,应用本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钢管材料的周转率,节约了工程成本。避免了施工现场后浇带悬臂结构在拆模后,采用钢管架回顶不到位、回顶不及时甚至不回顶的现象,减少了后浇带区域的渗漏风险。通过在PVC管外壁上套接利用斜撑支撑的转套,并且转套侧壁上焊接有用于与钢管对接固定的接头,由于转套与PVC管之间通过两根可拆卸的螺钉固定,使得接头在需要调整方向时能够通过拆卸螺钉并在PVC管上旋转来进行调节,从而使得PVC管在安装时始终能够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转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的A区域细节放大图;图中:1、PVC管;2、混凝土;3、木条;4、转套;5、接头;6、斜撑;7、液压泵;8、液压伸缩杆;9、螺钉;10、支脚;11、螺栓;12、夹套;13、电源;14、卡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包括PVC管1、混凝土2、木条3以及转套4,PVC管1内部浇灌有混凝土2,且PVC管1上下两端均通过木条3固定,PVC管1外壁中部套接有转套4;转套4侧壁中部焊接有接头5,接头5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的卡接槽14,且接头5外壁上嵌有电源13,卡接槽14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夹套12,两个夹套12侧壁上均连接有一根贯穿接头5侧壁的液压伸缩杆8,两个液压伸缩杆8一端分别与位于转套4外壁上的液压泵7相连接,转套4与接头5侧壁上分别焊接固定有一个斜撑6,两个斜撑6底端均设置有一个支脚10,两个支脚10上均穿接有一根螺栓11。转套4与PVC管1之间通过位于转套4外壁上的两个可拆卸的螺钉9相连接,使得转套4外壁上的螺钉9在拆卸后能够在PVC管1外壁上转动调整方向,且转套4由两个半圆柱构成,两个所述半圆柱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位于其上下两端的铰接头15,两个所述半圆柱之间通过穿接在铰接头15上的可拆卸的螺母拼接构成转套4,使得在拆卸铰接头15上的螺母后转套4被分拆呈两个半圆柱,从而能够从PVC管1上拆卸。螺钉9拆卸后,转套4与PVC管1外壁之间呈转动连接,使得在拆卸两个螺钉9旋转转套4后,能够使得接头5上的卡接槽14调整至朝向钢管。夹套12呈弧形结构,且夹套12通过液压伸缩杆8与接头5内壁呈活动连接,在启动电源13,能够利用电源13启动两个液压泵7,从而利用液压泵7驱动液压伸缩杆8来带动夹套12夹固钢管,确保稳定性。PVC管1直径为150mm,且PVC管1的高度根据现场结构层高确定,布设距离沿后浇带方向2m布置。PVC管1顶端和底部四周均采用宽20mm的木条3进行固定。木条3为模板切割成的条状,木条3底部通过水泥钉固定在结构板上,且木条3端部固定在模板上。本技术在使用时,参见图1,在后浇带悬臂结构施工时,先在悬臂梁板的模板处按要求预留直径与PVC管1直径大小相同的洞口,在浇筑混凝土前,按照模板预留洞口依次布置竖向PVC管1,并且PVC管1的设置高度与该层层高相同。随后,参见图2,在布设PVC管1的同时,对立管上下用木条3进行四周固定,防止水平位移,木条3为模板切割成的条状,宽20mm,在底部通过水泥钉固定在结构板上,在端部固定在模板上。采用直径150mm的PVC管1,高度根据现场结构层高确定,布设距离沿后浇带方向2m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包括PVC管(1)、混凝土(2)、木条(3)以及转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1)内部浇灌有所述混凝土(2),且所述PVC管(1)上下两端均通过所述木条(3)固定,所述PVC管(1)外壁中部套接有所述转套(4);/n所述转套(4)侧壁中部焊接有接头(5),所述接头(5)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的卡接槽(14),且所述接头(5)外壁上嵌有电源(13),所述卡接槽(14)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夹套(12),两个所述夹套(12)侧壁上均连接有一根贯穿所述接头(5)侧壁的液压伸缩杆(8),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8)一端分别与位于所述转套(4)外壁上的液压泵(7)相连接,所述转套(4)与所述接头(5)侧壁上分别焊接固定有一个斜撑(6),两个所述斜撑(6)底端均设置有一个支脚(10),两个所述支脚(10)上均穿接有一根螺栓(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包括PVC管(1)、混凝土(2)、木条(3)以及转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1)内部浇灌有所述混凝土(2),且所述PVC管(1)上下两端均通过所述木条(3)固定,所述PVC管(1)外壁中部套接有所述转套(4);
所述转套(4)侧壁中部焊接有接头(5),所述接头(5)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的卡接槽(14),且所述接头(5)外壁上嵌有电源(13),所述卡接槽(14)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夹套(12),两个所述夹套(12)侧壁上均连接有一根贯穿所述接头(5)侧壁的液压伸缩杆(8),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8)一端分别与位于所述转套(4)外壁上的液压泵(7)相连接,所述转套(4)与所述接头(5)侧壁上分别焊接固定有一个斜撑(6),两个所述斜撑(6)底端均设置有一个支脚(10),两个所述支脚(10)上均穿接有一根螺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套(4)与PVC管(1)之间通过位于转套(4)外壁上的两个可拆卸的螺钉(9)相连接,且转套(4)由两个半圆柱构成,两个所述半圆柱两侧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天培刘智泉杨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