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758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钳装置,包括悬吊称重装置、钳舌、钳体、可动挡片、压紧器;钳体呈匚字形结构,其中部位置垂直设置压紧力可调的压紧器,压紧器压紧方向向内;钳舌呈向外翘起弧线状,钳舌结构下端设有卡齿,其上端与悬吊称重装置下端活动连接;钳舌中部与钳体的一端铰接;钳体另一端与一对可动挡片铰接,铰接处设有扭力机构,所述一对可动挡片设于钳体两侧,可动挡片空载状态时向上翘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弥补方形木材吊具的空缺,实现圆木与方木吊具的统一,利用智能化的手段监测起吊重物是否在合理的载荷范围内,以期实现简便,高效,安全和智能起吊,既保证工人的安全又提高工程的效率。

A lifting clamp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clamp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uspension weighing device, a clamp tongue, a clamp body, a movable baffle and a compactor; the clamp body is in a zigzag structure, wherein the part position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compactor with an adjustable pressing force, and the pressing direction of the compactor is inward; the clamp tongue is in an outward arc shape, the lower end of the clamp tongu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snap tooth, and the upper end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suspension weighing devic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ong tongue is hinged with one end of the tong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tong body is hinged with a pair of movable stops, and the hinge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orsion mechanism, and the pair of movable stop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ng body, and the movable stops are upwardly raised in no-load stat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round wood and the square wood sling by making up the vacancy of the square wood sling, and uses the intelligent means to monitor whether the lifting weight is within the reasonable load range, so as to realize the simple, efficient, safe and intelligent lifting,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worker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钳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起重钳装置。
技术介绍
木材分为圆木和成材两大类。成材即为已加工或初步加工的木材,分为方木和板材两种。对于圆木的起吊,常常使用马钩(图1),钢丝绳扣(图2),带钩吊索(图3),抓斗来完成。成材在建筑等领域是经常使用的材料,因此针对已加工木材的起吊机构的研究有其不可忽视的实际需求。但是,实际工程中针对方木的起吊装置很少。比较常见的是吊带,也有使用压紧式夹具的(图5)。吊带使用时通常两个环状吊带同时使用,将木材穿过吊带后进行吊装作业。杠杆压紧式夹具(图5)原本是用于板状木材起吊的装置,但由于针对方木的起吊装置很少,也被用来对方木进行起吊,起吊前将木材叠放穿过吊具,放置在吊具平台上,开始起吊后上方吊索拉紧,通过杠杆原理拉动两杆收紧,对下方的木材产生压力以保持木材的平衡。但是这几种起吊装置都不能很好的实现方木的简便、高效、安全起吊。许多工程在实际施工时,尤其是建筑维修、装修的工地,只需要或条件仅能满足少量木材的吊装,上述装置都很难满足需求。与此同时圆木与方木起吊装置的差异化也使得吊装作业变得更加繁琐。并且当吊索超负荷承载时,便会吊装工人的生命命悬一线。综上,现有的针对方形物体,尤其是方木所采用的起吊装置,具有以下问题:1)安全性差:使用吊带进行起吊时,吊带与方木的尖锐边角和粗糙表面直接接触,容易受到磨损,需要经常检查、更换吊带,才能确保安全。另外使用吊带进行起吊时,最上方的方木与吊带之间有较大的间隔,而且没有压紧装置,在起吊过程中若发生倾斜,方木容易滑落下来,造成安全事故。操作复杂,效率低下:吊带吊装前,需要着重注意木材装载的状态,以保持重心稳定,以免偏载,因此在起吊前移动吊带和货物时不可拖拽;应注意防止吊带打结、打拧,不可悬挂货物时间过长。压紧式夹具吊装前,需要将方木整齐的摆放好,才能达到较好的夹紧效果。两者操作的复杂性导致使用两者吊装方木的效率较低。2)灵活性差,适用环境少:不论是吊带还是压紧试夹具,体积都较大,在施工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使用不便。另外,两者更适合一次吊运较多方木的情况,若施工条件每次只允许吊运少量方木至作业位置,则两者都显得浪费,而且也不能很好的固定住方木,从而保证不了安全性。3)缺乏智能性:吊装超载并持续作业时,将会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对于这种情况,目前的吊具无法充分利用吊装过程中拉力数据,协助人工作业,保证吊装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方形物体起重钳装置,通过弥补方形木材吊具的空缺,实现圆木与方木吊具的统一,利用智能化的手段监测起吊重物是否在合理的载荷范围内,以期实现简便,高效,安全和智能起吊,既保证工人的安全又提高工程的效率。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钳装置,包括悬吊称重装置、钳舌2、钳体1、可动挡片3、压紧器4;钳体1呈匚字形结构,其中部位置垂直设置压紧力可调的压紧器4,压紧器4压紧方向向内;钳舌2呈向外翘起弧线状,其上端与悬吊称重装置下端活动连接,其下端设有卡齿;钳舌2中部与钳体1的一端铰接;钳体1另一端与一对可动挡片3铰接,铰接处设有扭力机构,所述一对可动挡片3设于钳体1两侧,可动挡片3空载状态时向上翘起。进一步的,所述称重装置包括过载报警装置9,过载报警装置9上下端给设有一吊环10,下端的吊环10通过另一吊环8与钳舌2吊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另一吊环8与钳舌2连接处设有卡片6。更进一步的,过载报警装置9由S形拉力传感器连接单片机控制蜂鸣器构成。进一步的,所述扭力机构为发条,所述发条的扭力可调。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圆形物体是木材。进一步的,匚字形的钳体1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加厚,且转角部位设计成圆角过渡。进一步的,钳体1下部的上表面、及可动挡片3的上表面均设有齿状结构。进一步的,钳体底部两端伸出圆形轴,轴上焊接有发条,发条与可动挡片3焊接,中央由螺钉贯穿。更进一步的,所述匚字形的钳体1的两端向中间以10°角逐渐变宽,直角拐角处作圆角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吊环与吊绳之间加了过载报警装置,装置由S形拉力传感器连接单片机控制蜂鸣器,当荷载超标时蜂鸣器就发出警报。2)钳体下部两侧增加挡片,挡片与钳体轴接,轴上缠绕发条两侧连接螺钉使得挡片实现角度变换的同时还能有效夹持圆柱形形木,通过旋进右侧的压紧器实现对不同尺寸形状的木材的夹持。3)起重钳使用时直接将木材卡进钳舌与钳体内,与传统的用绳子捆绑相比节约时间,工作效率高。4)通过对装置进行应力分析,将应力集中处、容易断裂的部位加厚,非关键部位减少材料的使用;将U形钳体的转角设计成圆角,进一步保证使用时的安全,在对强度要求较小的地方减少材料的使用,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5)本技术利用木材的重力实现自锁,不用外界给起重钳提供能量;简化工人操作、提高吊装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木材在起吊过程中始终被锁紧,从而保证吊装的安全性。6)通过在钳体底部增加挡片以及在钳体侧面增加可调节螺丝压紧器实现对圆木和方木不同形状不同尺寸木材的有效夹持。附图说明图1是马钩起吊的示意图。图2是钢丝绳扣起吊的示意图。图3是带钩吊索起吊的示意图。图4是圆木夹钳起吊的示意图。图5是压紧式夹具起吊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起重钳装置的主视图。图7是可动挡片及发条的示意图。图8是钳舌的示意图。图9是压紧器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起重钳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方木夹持的示意图。图12是圆木夹持的示意图。图13是称重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钳体,2钳舌,3可动挡片,4压紧器,5轴销,6卡片,7螺钉,8吊环,9过载报警装置,10吊环,11发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基本构思在于:根据木材(圆形和方形)起吊作业的特点,通过将钳舌,钳体,挡片,压紧器,过载报警装置(拉力传感器,以及单片机控制的蜂鸣器进行多功能化集成,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协同作业,根据夹持木材的形状与大小调节压紧器,通过木材的自重使钳舌向下锁紧,从而对圆木和方木都能够实现有效夹持;通过增加过载报警装置,由单片机控制的蜂鸣器构成,当所加荷载超标时发出警报,提高起重钳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具体结构阐述如下:参见图6-13,起重钳装置,包括悬吊称重装置、钳舌2、钳体1、可动挡片3、压紧器4;钳体1呈匚字形结构,其中部位置垂直设置压紧力可调的压紧器4,压紧器4压紧方向向内;钳舌2呈向外翘起弧线状,其上端与悬吊称重装置下端活动连接,其下端设有卡齿;钳舌2中部与钳体1的一端铰接;钳体1另一端与一对可动挡片3铰接,铰接处设有扭力机构,所述一对可动挡片3设于钳体1两侧,可动挡片3空载状态时向上翘起。参见图6和图13,所述称重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钳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悬吊称重装置、钳舌(2)、钳体(1)、可动挡片(3)、压紧器(4);/n钳体(1)呈匚字形结构,其中部位置垂直设置压紧力可调的压紧器(4),压紧器(4)压紧方向向内;/n钳舌(2)呈向外翘起弧线状,其上端与悬吊称重装置下端活动连接,其下端设有卡齿;钳舌(2)中部与钳体(1)的一端铰接;/n钳体(1)另一端与一对可动挡片(3)铰接,铰接处设有扭力机构,所述一对可动挡片(3)设于钳体(1)两侧,可动挡片(3)空载状态时向上翘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钳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悬吊称重装置、钳舌(2)、钳体(1)、可动挡片(3)、压紧器(4);
钳体(1)呈匚字形结构,其中部位置垂直设置压紧力可调的压紧器(4),压紧器(4)压紧方向向内;
钳舌(2)呈向外翘起弧线状,其上端与悬吊称重装置下端活动连接,其下端设有卡齿;钳舌(2)中部与钳体(1)的一端铰接;
钳体(1)另一端与一对可动挡片(3)铰接,铰接处设有扭力机构,所述一对可动挡片(3)设于钳体(1)两侧,可动挡片(3)空载状态时向上翘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包括过载报警装置(9),过载报警装置(9)上下端设有一吊环(8),下端的吊环(8)通过另一吊环与钳舌(2)吊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吊环与钳舌(2)连接处设有卡片(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成肖龙飞张殊祺林少雄王良建吴传俊黄龙威唐雷赵伟杰岳子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