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61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旁承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包括旁承盒,所述旁承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旁承座,所述旁承座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贯穿底板的中部并与旁承体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旁承座内部的下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旁承体为低刚度旁承体,可适应货车空载状态,通过设置移动板、第一伸缩杆、第二弹簧、第一伸缩杆和弹簧,使得支撑磨耗板和推动板在第二磨耗板压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垂向作用力一定的缓冲过程,通过卡接槽、卡接板和支撑板的配合使用,使得支撑磨耗板移动到一定程度后被固定,对第二磨耗板进行支撑,第二磨耗板为旁承体承担一定垂向作用力。

A side bearing body with large deformation and low rigidity for light railway freight c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de bearing body, and discloses a side bearing body with large deformation and low rigidity for light railway freight cars, which includes a side bearing box, the internal sliding connection of the side bear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side bearing seat,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ide bearing sea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xed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xed plate penetrate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ide bearing body,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The lower surface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urface inside the side bearing seat. By setting the side bearing body as a low rigidity side bearing body, it can adapt to the no-load state of the freight car. By setting the moving plate, the first extension rod, the second spring, the first extension rod and the spring, it makes the supporting wear plate and the pushing plate move downward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second wear plate, so that the vertical force has a certain buffering process.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lamping groove, the clamping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it makes After the supporting wear plate mov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s fixed to support the second wear plate, which bears a certain vertical force for the side bear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
本技术涉及旁承体
,具体为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
技术介绍
铁路车辆一般包括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和车钩缓冲装置等部分。其中,转向架的作用是支承车体,引导车辆沿轨道行驶,并承受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载荷。车体与转向架通过心盘和旁承体连接为一体,主要用于传递垂向载荷。旁承体作为铁路车辆的一个主要部分,主要有两种型式,一种是间隙旁承,一种是常接触弹性旁承。对于空、重车载荷差异较大的货车而言,现有的旁承体不能适应空、重车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具备适应空、重车变化等优点,解决了空、重车载荷差异较大的货车而言,现有的旁承体不能适应空、重车的变化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包括旁承盒,所述旁承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旁承座,所述旁承座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贯穿底板的中部并与旁承体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旁承座内部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旁承体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旁承体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所述橡胶远离旁承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旁承座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与侧板的表面卡接,所述旁承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旁承体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磨耗板,所述第一磨耗板的正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与连接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磨耗板,所述第二磨耗板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磨耗板,所述旁承盒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与支撑磨耗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上表面与支撑磨耗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第二凹槽内壁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移动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与滑轮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接板。优选的,所述旁承体的下表面为凹形。优选的,所述支撑磨耗板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接槽。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凹槽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推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接板以支撑磨耗板的垂直中线为对称中轴对称设置在支撑磨耗板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旁承盒内部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通过设置旁承体为低刚度旁承体,可适应货车空载状态,通过设置移动板、第一伸缩杆、第二弹簧、第一伸缩杆和弹簧,使得支撑磨耗板和推动板在第二磨耗板压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垂向作用力一定的缓冲过程,通过卡接槽、卡接板和支撑板的配合使用,使得支撑磨耗板移动到一定程度后被固定,对第二磨耗板进行支撑,第二磨耗板为旁承体承担一定垂向作用力,使旁承体可适应空重车的变化。2、该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通过设置旁承体有车辆运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预压缩,第一磨耗板提供摩擦系数,旁承体与第一磨耗板的配合使用,使得回转阻力矩增大,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剖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旁承盒、2旁承座、3固定板、4底板、5旁承体、6橡胶、7侧板、8通槽、9连接板、10第一磨耗板、11活动槽、12第二磨耗板、13支撑磨耗板、14第一凹槽、15第一伸缩杆、16推动板、17滑轮、18第二凹槽、19第二伸缩杆、20移动板、21滑槽、22支撑板、23卡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包括旁承盒1,旁承盒1内部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减小与旁承座2之间的空隙,旁承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旁承座2,旁承座2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上表面贯穿底板4的中部并与旁承体5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旁承体5的下表面为凹形,便于固定板3的放置,使得旁承体5放置的更加稳定,旁承体5提供垂向作用力,底板4的下表面与旁承座2内部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底板4的上表面与旁承体5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旁承体5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6,橡胶6提供横向作用力,橡胶6远离旁承体5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7,旁承座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通槽8,通槽8的内部与侧板7的表面卡接,通槽8的高度与侧板7的高度相适配,使得侧板7放置的更加牢固,旁承体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旁承体5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磨耗板10,第一磨耗板10的正面开设有活动槽11,活动槽11的内部与连接板9的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磨耗板12,第二磨耗板12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磨耗板13,支撑磨耗板13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板23与卡接槽均为弧形,增大接触面积,使得卡接板23在卡接槽内卡接的更加牢固,旁承盒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的内部与支撑磨耗板13的下表面滑动连接,第一凹槽14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5,第一伸缩杆15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凹槽14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推动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当支撑磨耗板13失去挤压力,弹簧推动推动板16与支撑磨耗板13向上运动,恢复到原位,第一伸缩杆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板16,推动板16的上表面与支撑磨耗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推动板16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轮17,第一凹槽14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8,第二凹槽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9,第二伸缩杆19远离第二凹槽18内壁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0,移动板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移动板20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21,两个移动板20均为斜面,使得推动板16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拉动两个移动板20向中间运动,滑槽21的内部与滑轮17的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22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接板23,卡接板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接板23以支撑磨耗板13的垂直中线为对称中轴对称设置在支撑磨耗板13的两侧,卡接板23对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包括旁承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承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旁承座(2),所述旁承座(2)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贯穿底板(4)的中部并与旁承体(5)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板(4)的下表面与旁承座(2)内部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与旁承体(5)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旁承体(5)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6),所述橡胶(6)远离旁承体(5)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7),所述旁承座(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通槽(8),所述通槽(8)的内部与侧板(7)的表面卡接,所述旁承体(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旁承体(5)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磨耗板(10),所述第一磨耗板(10)的正面开设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与连接板(9)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磨耗板(12),所述第二磨耗板(12)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磨耗板(13),所述旁承盒(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的内部与支撑磨耗板(13)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14)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5),所述第一伸缩杆(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板(16),所述推动板(16)的上表面与支撑磨耗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16)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轮(17),所述第一凹槽(14)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8),所述第二凹槽(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9),所述第二伸缩杆(19)远离第二凹槽(18)内壁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0),所述移动板(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移动板(20)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的内部与滑轮(17)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22)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接板(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铁路货车用大形变低刚度旁承体,包括旁承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承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旁承座(2),所述旁承座(2)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贯穿底板(4)的中部并与旁承体(5)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板(4)的下表面与旁承座(2)内部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与旁承体(5)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旁承体(5)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6),所述橡胶(6)远离旁承体(5)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7),所述旁承座(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通槽(8),所述通槽(8)的内部与侧板(7)的表面卡接,所述旁承体(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旁承体(5)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磨耗板(10),所述第一磨耗板(10)的正面开设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与连接板(9)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磨耗板(12),所述第二磨耗板(12)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磨耗板(13),所述旁承盒(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的内部与支撑磨耗板(13)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14)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5),所述第一伸缩杆(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板(16),所述推动板(16)的上表面与支撑磨耗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16)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轮(17),所述第一凹槽(14)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8),所述第二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珏谭飞潘晨辉蒋刘程于伟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铁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