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钻杆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410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更换钻杆的辅助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固定安装在推进器上且可相对推进器进行旋转运动,本体包括上座板、连接杆和下座板,上座板与下座板平行设置,连接杆设置在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并连接上座板与下座板,上座板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孔,下座板的一端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本体通过上座板的第一铰接孔和下座板的第二铰接孔固定安装在推进器上,上座板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槽,下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置放钻杆的通孔,通孔与弧形开口槽的位置相配合,使得钻杆与推进器平行安放。通过辅助装置可以实现更快速方便地更换钻杆,提高钻孔的工作效率,同时减轻钻孔人员的劳动强度;配合双程操作的的推进器,可以完全实现单人操作快速换杆。

Change the auxiliary device of drill pi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replacing drill pipe, including a body, which is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propeller and can rotate relative to the propeller, the body includes an upper seat plate, a connecting rod and a lower seat plate, the upper seat plate and the lower seat plate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seat plate and the lower seat plat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seat plate and the lower seat plate, one end of the upper sea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ne end of the lower sea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hinge hole. The body is fixed on the propeller through the first hinge hole of the upper seat plate and the second hinge hole of the lower seat plate. The upper sea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opening groove, and the lower sea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through holes for placing drill pipes. The through holes are matched with the positions of the arc-shaped opening groove, so that the drill pipes are placed in parallel with the propeller. Through the auxiliary device, the drill pipe can be replaced more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drilling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labor intensity of drilling personnel can be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propeller of two-way operation, the rod can be changed quickly by sing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更换钻杆的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钻车
,具体涉及一种更换钻杆的辅助装置,用于需手动更换钻杆的潜孔钻车上,特别是钻杆长度大于3米的手动更换钻杆的潜孔钻车。
技术介绍
全自动液压潜孔钻车可以实现自动更换钻杆,但价位高,一般在一百多万左右,而普通的潜孔钻车仅需要二十万左右,从成本上来考量,大多数客户还是会选择购买普通的潜孔钻车,但对于长度较长的钻杆,由于钻杆的重量大,人工更换起来非常费力,而且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换杆的动作,对于需要连续钻孔的实际工作来说,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人工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在连续钻孔作业中可以实现快速更换钻杆的辅助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本体,本体固定安装在推进器上且可相对推进器进行旋转运动,本体包括上座板、连接杆和下座板,上座板与下座板平行设置,连接杆设置在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并连接上座板与下座板,上座板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孔,下座板的一端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本体通过上座板的第一铰接孔和下座板的第二铰接孔固定安装在推进器上,上座板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槽,弧形开口槽远离第一铰接孔且圆心与第一铰接孔的圆心重合,下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置放钻杆的通孔,通孔与弧形开口槽的位置相配合,使得钻杆与推进器平行安放,上座板在远离连接杆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挡杆,挡杆均横向设置在弧形开口槽上用于隔开每一根钻杆,挡杆的一端铰接在上座板的外侧且伸出上座板,另一端沿着弧形开口槽的直径方向延伸至跨过弧形开口槽,挡杆在伸出上座板的部分上均设置有拉绳。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下座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位置定位孔,第一位置定位孔的圆心均设置在以第二铰接孔的圆心为圆心的同一圆上,用于更换不同根钻杆时的固定,使操作更平稳快捷。在本技术中,优选的,下座板上的通孔设置为两个。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下座板的第二铰接孔附近设置有第二位置定位孔,更换好钻杆后使本体转动至远离推进器从而不妨碍推进器作钻孔动作,通过第二位置定位孔使得本体不会在推进器钻孔中产生晃动。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下座板在所有通孔处设有腰型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辅助装置可以实现更快速方便地更换钻杆,提高钻孔的工作效率,同时减轻钻孔人员的劳动强度;配合双程操作的的推进器,可以完全实现单人操作快速换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及附图标记做简单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本体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本体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本体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本体与推进器配合更换钻杆一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本体与推进器配合更换钻杆二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本体远离推进器固定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本体安装在推进器上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推进器、3-上座板、4-连接杆、5-下座板、6-第一铰接孔、7-第二铰接孔、8-弧形开口槽、9-通孔、10-挡杆、11-拉绳、12-第一位置定位孔、13-第二位置定位孔、14-钻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本体1,本体1固定安装在推进器2上且可相对推进器2进行旋转运动,本体1包括上座板3、连接杆4和下座板5,上座板3与下座板5平行设置,连接杆4设置在上座板3与下座板5之间并连接上座板3与下座板5,上座板3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孔6,下座板5的一端上设有第二铰接孔7,本体1通过上座板3的第一铰接孔6和下座板5的第二铰接孔7固定安装在推进器2上,上座板3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槽8,弧形开口槽8远离第一铰接孔6且圆心与第一铰接孔6的圆心重合,下座板5上开设有两个置放钻杆14的通孔9,通孔9与弧形开口槽8的位置相配合,使得钻杆14与推进器2平行安放,上座板3在远离连接杆4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挡杆10,挡杆10均横向设置在弧形开口槽8上用于隔开每一根钻杆14,挡杆14的一端铰接在上座板3的外侧且伸出上座板3,另一端沿着弧形开口槽8的直径方向延伸至跨过弧形开口槽8,挡杆10在伸出上座板3的部分上均设置有拉绳11。下座板5上设置有两个第一位置定位孔12,第一位置定位孔12的圆心均设置在以第二铰接孔7的圆心为圆心的同一圆上,用于更换不同根钻杆14时的固定,使操作更平稳快捷。下座板5的第二铰接孔7附近设置有第二位置定位孔13。工作原理:预先将两根钻杆14放置于本体1上预设的位置内,并使本体1旋转至远离推进器2从而不妨碍推进器2动作的位置,将插销插入下座板5的第二位置定位孔13使本体1固定,推进器2中的钻杆14在回转头正向回转的作用下被完全钻入后,操控回转头反向回转与钻杆14脱离,复原推进器回转头的位置,取掉插销旋转本体1使本体1向推进器2靠拢,选择其中一个第一位置定位孔12与推进器1上的定位孔对齐,将插销插入使本体1固定(参见图4和图5),这时其中一根钻杆14正好处于推进器回转头的正下方,操控回转头正向回转并向下运动至触碰到钻杆14便停止向下运动,回转头正向回转使得钻杆14与回转头实现螺纹固定连接,取掉插销并拉动对应的拉绳11使本体1回到第二位置定位孔13的位置固定,完成换杆。配合双程操作的的推进器,单人无需在操作台与推进器之间来回走动操作,即可实现单人快速更换钻杆。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更换钻杆的辅助装置,安装在需手动更换钻杆的潜孔钻车推进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固定安装在推进器上且可相对推进器进行旋转运动,所述本体包括上座板、连接杆和下座板,所述上座板与下座板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设置在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并连接上座板与下座板,所述上座板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孔,所述下座板的一端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本体通过上座板的第一铰接孔和下座板的第二铰接孔固定安装在推进器上,所述上座板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槽,该弧形开口槽远离第一铰接孔且圆心与第一铰接孔的圆心重合,所述下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置放钻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弧形开口槽的位置相配合,使得钻杆与推进器平行安放,所述上座板在远离连接杆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挡杆,所述挡杆均横向设置在弧形开口槽上用于隔开每一根钻杆,所述挡杆的一端铰接在上座板的外侧且伸出上座板,另一端沿着弧形开口槽的直径方向延伸至跨过弧形开口槽,所述挡杆在伸出上座板的部分上均设置有拉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更换钻杆的辅助装置,安装在需手动更换钻杆的潜孔钻车推进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固定安装在推进器上且可相对推进器进行旋转运动,所述本体包括上座板、连接杆和下座板,所述上座板与下座板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设置在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并连接上座板与下座板,所述上座板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孔,所述下座板的一端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本体通过上座板的第一铰接孔和下座板的第二铰接孔固定安装在推进器上,所述上座板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槽,该弧形开口槽远离第一铰接孔且圆心与第一铰接孔的圆心重合,所述下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置放钻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弧形开口槽的位置相配合,使得钻杆与推进器平行安放,所述上座板在远离连接杆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挡杆,所述挡杆均横向设置在弧形开口槽上用于隔开每一根钻杆,所述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龙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红五环掘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